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1839> 16 绝域轻骑催战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 绝域轻骑催战云(2 / 2)

左宗棠所部人人都穿着蓝色的宽沿布帽,蓝黑色的西式军装,暗黄军裤。队伍中很多人在左胸挂勋表的位置,别着一个黑色的铭牌:复兴。这些都是复兴社的成员。白色的衬衣领子翻在外面,紧紧地护住脖子,肩膀上的肩牌表明了各人在复兴社中的等级,从支社长、分社长一直到初级社员,共五级。另有一级“外围社员”,属于发展考察对象。支社长、分社长穿着黑色皮靴,而社员和普通士兵则穿着布鞋。

他们每人背后背着一个正方行囊,水壶从右肩斜跨到左腰,右边腰际挂着子弹袋,火药袋则在胸前。他们的步枪背在左肩上,长长地刺刀越过头顶。

喀什兵工厂的英军顾问莫辛-纳干指挥着炮兵连走在队伍后面,33匹牲口驮着6门榴弹炮和弹药,有马匹,有骡子。刘典带着一百多民夫赶着大车,在最后。吐鲁格尔特山口不太好走,他们要费一番功夫了。

这次出征,目的地是吹河与特穆尔图卓尔湖西岸之间,一个叫做比什凯克的古镇,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浩罕人在此修建了一处要塞,1814年被俄军焚毁后舍弃,1825年浩罕王重新在此建立政权,不久再次被俄军驱逐。

比什凯克目前,属于几不管地带,浩罕人常在,但俄国人也经常过来。

左宗棠骑在马上,看着自己这一只小队伍。中亚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全是沙漠,而是有许多河流纵贯其间。比如,左宗棠他们就是通过喀什葛尔河到达山口的。

“如果是从伊犁出发就好了。”左宗棠想。伊犁河横穿中亚,直逼咸海,如果当初左宗棠被安排在伊犁,那么一路都可以坐船。

但他转念又一想,不由得失笑。如果身在伊犁,那么一举一动就都在伊犁将军的监视之下,颇为掣肘。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与此同时,在国境线的另一面,沙俄的武装部队从维尔内,从科帕尔,从科克佩克特等堡垒里钻了出来以追剿浩罕人为名,像缕蚁一样涌向中国西北疆的各个常驻卡伦。他们越过了伊犁河,窜到特穆尔图淖尔湖畔他们涉过察林河,跑到格根河扎下营盘他们渡过斋桑泊湖,像盆一样洒到了喀喇额尔齐斯河两岸……。

而浩罕人,则在这些地点和俄军捉迷藏,沙俄和浩罕,一边是凶猛的巨熊,另一边是贪婪而狡猾的狐狸,双方在中国的西北边境上纠缠,战火已经蔓延进斋桑泊东南面的地区。

在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谊接待了俄国特使,开始边界谈判,这个明谊,就是左宗棠的副手明绪的族兄。在另一个时空,就是这对兄弟(明谊是乌里雅苏台将军,明绪是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给沙俄四十四万平方公里。而在这个时空,年轻的明谊还是坐到了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的位置上,同样和沙俄进行划界谈判。

明谊随身带着两份地图:《伊犁回部图》、《新疆北路地界全图》。但这两份地图年代久远,而且很多事基于想象,以及当地部落的口头描述为主,并非实地勘探所得。但明谊收到了怡良的训令,“以巴尔克什湖西北岸为界。”(实际出自楚剑功的建议)。他便自行用一根黄线,将巴尔克什湖北岸向东延伸到斋桑泊北岸,从巴尔克什湖西岸延伸到特穆尔图卓尔西岸,作为清方的谈判基准。

明谊画出的这条国境线,由于基本是取直线,所以将西北的山脉,河流割得支离破碎,并不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然而,这条线却把沙俄已经控制的哈萨克草原东部,即阿拉木图地区,完全囊括进来。

沙俄谈判特使暴跳如雷,他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着马步兵三百人。大炮两门,这支军队就在塔城城垣边的巴克图卡伦外围驻扎下来,两门大炮赫然对着塔尔巴哈台。

明谊心里不禁发了毛,他派人向怡良请示方略。又觉得不放心,于是,他另外派人前往乌里雅苏台,请求派出若干蒙古骑兵前来压阵,而现任乌里雅苏台将军,正是鸦片战争时的杨威将军,奕经。g

26dd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