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其他类型>何以渡江> 34.七月流火,芦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七月流火,芦苇(2 / 2)

大伯看小侄子兜兜转转,好不凄惨,欲相帮一把。被奶奶呵住,“是要还愿的,必须他自己抓。不然到菩萨跟前就不灵了……”

奶奶觉得误不了吉时,让凑热闹的堂兄帮忙抓住。嘴上说易二年纪轻,菩萨不在意的。

用草药绳捆了可怜的公鸡,炸着两个翅膀,辗转到易苇杭手上终于安静下来。

趁着日色上到后山佛光寺。

青砖铺地,沿着山体漫漫而上,低缓的丘陵可以一眼望到尽头。很宽阔的石砖台阶,十人并排走不成问题。大山深处、游人稀少,几个堂兄弟早冲的没影儿了,祖母还佝偻着腰身,拄着碗口粗细的树杈徐徐迈步。易苇杭跟在后方一点,亦步亦趋,两人速度不快,白天的谷风牵引衣角,弥去仅存的燥热,山顶近在眼前。

如果上山的路算清凉,此处庙前庭院便称得上冷寂。

释如住持静立在樟树下,笑着看向他们。

“施主来还愿了”

小孙子生来孱弱,远在乡下的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太太平生行善事,会相信心中的神明保佑。亲自在菩萨前求一求,希望能许下孙儿一生平安康乐。后辈不愿拂老人家的念想,早早答应在易苇杭十二岁生辰,回佛光寺还愿。

金兽炉里点上瑞脑,就易苇杭现在的身量,仅堪堪跨过去。右手牵着五花大绑的公鸡,抬脚:

“过——除病消灾……”

继续依着礼节流程迈进庙门,正堂里红楠木筑着高台,祠内一尊等身的佛像。跪垫前香烛氤氲,并无灯光照亮,单凭倾斜的日影。

祖母先跪在佛垫前,声音带上平时不曾有的庄重,“先前给你点的长明灯,如今你亲自来了,也该续上一盏。”

身后释如住持转念舍利子,易苇杭静默待时。

“少年人,亦可许下愿望,菩萨度众生。”

跪在不知多少人曾俯身的佛祠,无论身份、前尘,求富贵、功名、命寿、姻缘,信或不信,已然超越本身意义。

俯身的一刻,所求愿念明朗。

祖母净手后亦上前点香,同几个堂兄弟,易苇杭望向高摆的佛身。一位老者盘腿而坐的样式。的确,等身的的佛像很少见。

“那些年战乱,大师圆寂坐化后,村里一位年轻施主为了保护活佛肉身,背着大师辗转在山林,几年失去下落……再后来,他的后人又将大师带回,供养在佛光祠堂。老衲的法号亦是大师留下的……”

境意过于清寂,易苇杭只欲抽身。

是否自己隐约懂得,懂得大师独自清净圆寂脱手红尘众生,还是懂得那个只身护金身的前人与执念。

不敢想怎耐住深山庙堂的千年孤独万年寂寥,桎梏在尺寸见方的祠堂。

他侧了侧目,走出。

风拂面,去了痴妄。

方才上山路背对山谷,现在置身峰顶,身后青灯古佛长明。

“少年人,亦可许下愿望,菩萨度众生。”

日上三竿,他仿佛看到她现在的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