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启蒙大宋> 第247章 人间乐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章 人间乐土(1 / 2)

秋去秋来,又是一年中秋时,去年徐硁的《水仙子》给他挣了不少印象分,《男儿当自强》却转而藉藉无名,只是在少数底层传唱,如今社会还是读书人的天下,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

淮河南岸多是徐硁此前租用的,经过六年的努力九十万亩荒地变成了稻田,三十万亩旱田和间耕其他区,除了就近安置的亭户还吸纳了淮西三万多灾民。虽然平均亩产只有一石九斗,须知这里以前是一颗粮食种不出来的,再过五年徐硁有信心将这里全部变成亩产超过三石的良田,江淮地区除了中上游历来是水利,光高和气温条件最为优越的,徐硁今年已经小范围实验两年三熟的种植方式,需要多试验几年,徐硁就怕这样无休止的种植,肥力会下降的厉害。

当然现在没有金坷垃,不过徐硁有严华,花了一万贯从将作监挖来的科研狂人,严华是将作监的火药工匠,按理说是不可能被赎身的,可是此人过于追求科研,导致将作监被炸了两次,最不能忍受的此人不尊重神灵,时常用骨头提炼提炼“鬼火”,最后竟然成功了,要不是徐硁到将作监查看盐的转化研究,也不会发现此等神人,严华也肯定会被淹没匠人之中。

徐硁与严华谈了很久,关于那种易燃物“磷”,其实徐硁也走到一个岔路口,他是选择发展军事火药还是农业肥料,最终徐硁还是选择了农业,为了安全考虑,他将严华安排子郁洲岛单独的院子搞研究,并要求郁洲岛警卫对于这个院子设为最高保护等级。

一转眼,六年过去,磷肥还在研制当中,要知道徐硁选择海州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海州有磷矿-锦屏磷矿,虽然磷肥还没有研究出来,不过严华还是拿出了一样东西杀虫剂,在这个年代害虫等绝收的代名词,严华的杀虫剂效果非常只好。

徐硁将衙门设在淮河北岸的涟水县就是方便沟通,今年改造的重点就是海州府亭场,何况张方平就在涟水县,有他在也好方便开展工作。

因为有楚州泰州改造的经验,徐硁值得借鉴的太多,单一的种植农业永远无法抵御天灾,只有在多样化规模化发展农业才是正道,同时为了防止象传统农村自给自足的闭塞化。

这些村民都是此前的煮盐亭户,当他们看到楚州的亲戚过上好日子,自己怎么会不羡慕,等到徐硁到任,他们非常配合徐硁的工作,徐硁调集楚州农场的精干人员将他们打散分配。

自从徐硁来了之后的一年时间,他们都没有闲暇的时间,秋末组织清理茅草和芦苇荡,后来发现清理着实费劲,就各处放火直接焚烧,屯田衙门从一片白地之上竖起招牌,开春之后便搭建公路,徐硁将扬州雷三喊了过来,由他们组织这群民众干活更加专业,为了加快进度,张方平从涟水征调两万民夫参与,很快一个十字交叉路基本成型,从大海西接涟水县城,北抵沭水南连淮河,交叉点便是屯田衙门驻所,大村落都与公路相距不远方便联系。

以前连茅草屋都住不上,只能住地下窝棚的亭户,看着一排排极其简易的砖房,他们才感知到有一点家的感觉,因此不少人没日没夜的挖土烧窑,不少人竟然累死了,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有希望,他们的孩子有希望,什么东西都不能与希望相比。

徐硁对于海州南边亭场规划很明确,便是海州府和郁洲岛的农副产品中心,特别是郁洲岛几乎没有空余地方,岛内不是宋朝的科研人员便是驻军和家属,海州府现在是贸易繁忙的港口,不少人已经放弃农耕开始经商,海州的粮食都是从泰州楚州购买。

经过三年的改造且不说能为政事堂交多少税,徐硁的目标便是海州粮食自给自足,肉类,禽类和蛋类全部从这里供给。

张方平和徐硁站在满是炭渣的马路上,还有不少来自扬州技术工人正在划线,好像预留出什么东西。

“政事堂的信你也看了吧,这次你不该大兴土木,他们很不高兴啊,还指望你早点能种出粮食。”张方平虽然没有富弼那般仕途通达但别小看他,能在海州府坐稳都不是善茬。新任海州府知府明镐可是挂着左谏议大夫的头衔,此人地方治理经验丰富,治军极其严明,又是一位未来的储相之选。

“政事堂逼我来的,既然他们让我来,那我就有自由按照我的方式来做,这次还是谢谢你能征调民夫帮我,不过我这里打好了基础,你以后摘果实就行么?也算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徐硁笑着说道,这次要不是张方平他的工程可能要拖到明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