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启蒙大宋> 第233章 安石见安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安石见安石(1 / 2)

次日范仲淹师徒与燕肃来到广陵大学堂的工地,这里远离扬州城和扬子市,靠着运河,与江边有一段距离,占地六百余亩,是徐家名副其实的负资产,如今地基工作业已完成,马上进行地上校舍建设,初步预算还需要再向这里投入十万贯才能完成建筑工程,至于后续的投入想想都让徐家头疼,可是徐炽也知道徐家不仅仅要有钱,还必须在文化上有所建树,办学堂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只是徐硁有自己的计划,他指着一片颇深的大坑说道,“恩师,燕公,这里便是农学院的种子库,大宋所有的农作物种子,以后都能在这里找得到,农业是国本,种子是农业的根本。”

三人在工地上游走,徐硁又指着另外一处深坑,“这是理学院实验楼,里面会有大宋最先进的实验设备,最大那一间肯定还是燕公的。”

燕肃拄着拐杖笑着说道,“反正都是你出钱,老夫坐享其成。”

广陵大学堂共开设农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数学院、美术学院和医学院,七大学院都是实实在在的跟徐家产业结合在一起,医学院放在扬子医院不在这里。

不知不觉三人走到门口,徐硁指着一块空地说道,“这里将会树立一尊燕公的铜像,燕公是我大学堂的第一山长。”

燕肃有些动容,竖立铜像,这是何等的荣耀,“老夫还没死呢?树什么铜像,你要有能耐,将老夫的铜像树在国子监。”

范仲淹师徒对视一眼,燕肃因为支持徐硁的新理学,被宋儒极度排斥,范仲淹判国子监期间从中调解过但收效甚微,国子监学生甚至要求将燕肃从国子监除名,燕肃说这话怕是也被那些徒子徒孙气到了。

“燕公,若是有一天希文心灰意冷,不知能否到这里担任教授。”

燕肃看了一眼范仲淹,他不高兴地说道,“不可,希文要来,山长之位非你莫属,老夫岂不是要失业。”

三人哈哈大笑。

九月十七。

一艘大船从扬子码头徐徐驶出,这是那条撞在润州码头的快船,范仲淹、范纯祐、徐硁站在船头向岸上的众人挥手。

因为范李氏突然病重,经过扬子医院治疗转危为安,范仲淹不愿意发妻奔波,便将范李氏留在扬子市养病,范纯仁,范纯礼在扬子照顾母亲,范纯祐随范仲淹到鄱阳赴任。

虽是逆流而上,可这艘新式帆船借着北风速度飞快,这艘船行驶之平稳也是大大超过当前宋朝战船,这让范仲淹大开眼界,四日后竟然到达湖口,比普通船至少节约一半时间。

新式帆船一进湖口码头便引来了不少人围观,徐家船队新式帆船仅建造了四艘,这艘用于训练水手,其他三艘用于往返耽罗和皮岛的贸易,水手对新帆船是交口称赞希望船厂赶紧多造几艘,船厂每年能下水一艘已经是极限了,新帆船耗费太大一艘要三十万贯,对工匠和木材要求都很高,船厂那边为了造船已经是全负荷工作,不少运河船的单子都推掉了,所以今年徐家将船厂一分为二,海船和运河船分开造提升效率。

“这是扬州徐家的船,只有他们家有这种船。”人群中一个人随口说道,湖口也是商业繁华之处,不少商人时常去扬子市进货。

“哦,我在广州见过比这还大的船,这船不过是桅杆高一点罢了。”

“这位老哥,这艘船叫训练船,徐家的海船有七千石,不是桅杆高一点,哪怕是逆风,这船行驶跑得比马还快。”

人群中不少人吸了一口凉气,比马跑得还快,这还是船么?

“我说是谁,原来是洪州的盛东家,幸会,幸会。”

“温兄,许久不见,恭喜发财。”盛浩柏拱手说道。

温昌石也拱手致意,温昌石是鄱阳有名粮商,当年二人一起贩粮到扬州大赚了一笔,“咦,是徐家的小官人,盛兄,当年你可是花了三千贯买画的,不如一起去见个面。”

盛浩柏也见到徐硁搀扶一个老者下船,“温兄,小官人要是还有画老夫立刻就买,不问价格。”

二人很快来挤到徐硁面前,徐硁记性不错到还记得二人,一阵寒暄之后,当知道徐硁扶着的老者是范仲淹后,二人退后连忙行礼,名气太大了。

“范兄!”

人群外围一个与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正向这里挥手,范仲淹看清来人之后,也不理徐硁这些人,自己径直向那人,徐硁急忙向盛温二人告辞追了过去。

两个老者谈的甚是开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