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启蒙大宋> 第232章 不默而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章 不默而生(1 / 2)

范仲淹在议会听了一上午,直到中午午休才离开,他和徐硁从议会出来便向家走去,那是早年徐硁为范仲淹安置的房子。

范仲淹为什么来到扬州,因为他又又又被贬了。徐硁不知道这次那些文士们送行时会说什么光?

赵祯其实还是给了范仲淹机会的,可范仲淹不珍惜啊。赵祯这个皇帝做得真是委屈,他总是顾及到臣子感受,希望他们都能和和气气的为赵家出力,可是这时候的官员哪个是省油的灯,并且脾气又臭又硬,这可苦了赵祯。

赵祯办完了杨太妃的葬礼后发现,范仲淹是一点没有妥协的意愿,政事堂这边也寸步不让,吕夷简虽然有意缓和紧张的关系,但是其他几个宰执哪能受得了这种侮辱,现在他们已经是东京城勾栏里的素材了,他们一定和范仲淹杠到底。

一场巨大的人事大变动在景祐三年八月二十六拉开序幕,先是高若讷弹劾权知开封府范仲淹离间君臣被贬到饶州,吕夷简为清誉自动请辞,他以平章事到淮南路判海州府;接着九月初三章得象外放河北路判真定府,盛度外放淮南路任扬州知州,晏殊又回到老地方知陈州,张观知徐州。

政事堂为之一空,夏竦本以为自己可以升任参知政事,没想到八月二十一党项突袭庆州,宋军大败,二天后庆州城破,知州战死,党项掠夺青壮和妇女三万余满意而归,赵祯命夏竦以枢密使的身份急速到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统筹全局抵抗党项。

九月初八,陈尧佐担任平章事,王随从河北调入中枢担任次相,王立升任参知政事,韩亿升任参知政事,贾朝昌权知开封府不久改任御史中丞,王尧臣担任三司副使,庞籍担任枢密副使总领枢密院,夏守赟紧急从河北路调任同知枢密院事。

范仲淹和徐硁各撑着伞走在青石板路上,一路上很多人向徐硁点头致意,毕竟徐家是扬子市的奠基者,徐硁还很有风骨的将议长让出来,虽然是他父亲接任。

不知不觉很快走到了范家院门口,范仲淹一家已经住了两天,徐硁重新置办了不少家具 ,这不刚刚有一队民夫数着铜钱从范家笑嘻嘻的出来。

“四郎见过师母,不知师母住的还习惯么?”徐硁急忙为范李氏撑伞,范李氏的面容不是很好,谁让范仲淹一贬再贬,范李氏也只能受苦受累,但她仍微笑说道,

“这里变化真大,三年前,记得前面还是一片茅草,如今都是整齐的砖房,四郎就是本事,走,回屋里,青瑶和你家娘子都来了。”

在范李氏眼里徐青瑶比徐硁夫妇更重要,七月十二在泰州董雀儿为徐硁生了一个儿子,满月之后徐硁便将董雀儿母子三人接到扬州,卫慕鸿对董雀儿悉心照料,若不是范仲淹夫妇过来,卫慕鸿是不会离开董雀儿母子。

“夫人,我和四郎去二楼书房谈点事情,午饭你们自己先吃吧,留着饭就行。”范仲淹对范李氏说完,带着徐硁向楼梯走去。

范仲淹师徒坐在新置的椅子上,淡淡的原木味颇有些安神的作用,这些都是俞氏精工最新产品,用徐硁的话说,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和设计美学,总之坐着就是舒服。

“四郎可知扬子市议会为什么这么快通过。”范仲淹好奇的摸着椅子。

“政事堂都给恩师清理干净了,哪还管得了我这种小事。”

范仲淹指了指徐硁,“滑头,你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掉。”

“还不是朝廷缺钱,扬子市无需增设官员,安置近九万灾民,还能给朝廷上缴税赋,这等好事,朝廷怕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范仲淹将一封信从袖中拿出推给徐硁,“不过也有明白之人,御史韩琦就上书官家要求取缔议会,他认为这是乱政,管理百姓只能是朝廷官吏,怎么能是商人或者工人。”

徐硁接过信件还未打开,范仲淹接着说道,“余靖认为扬子市可行,既然承汉制便是有法理可依,而且议会不是官方机构仅仅是百姓自治,政府不应该对自治过多干涉,这违背祖宗法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