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其他类型>新朝幻梦录> 第2章 获赠神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获赠神兵(1 / 2)

申牌时分,西风萧瑟,羽林骑辕门外,大纛旗忽然开始有节奏的抖动,天地焏息骤然间起了一种不易察觉的微妙变化,帐中的李继与樊成似有所感,对视了一眼,几乎同时说道:“刘先生来了!”,随即起身直奔辕门。

空旷的辕门外蓦然凭空出现了一辆黑色马车,车帘低垂,赶车的是个昆仑奴,皮肤黝黑,身材高大,执鞭坐在车上犹如一尊铁塔。

对于这辆忽然出现的马车,并未引起辕门前军卒的骚动,看起来好像是司空见惯一般。

李樊二人快步赶来,李继向那马车深施一礼,微笑道:“李继拜见先生,多日不见,先生神术愈发精妙了。”

车帘缓缓卷起,一个中年儒士微笑着缓步下车,长眉细目,面容清峻。身上并无多余装饰,头戴纶巾,蓝衫鹤氅,只在腰间系着一条羊脂玉带。举手投足间显得儒雅潇洒,卓尔不群。

虬髯大汉樊成翻身拜倒,粗犷的面上露出敬重恭谨之情,恭声道:“拜见师父,您老人家万安。”说完郑重其事的磕了三个头。

中年儒士含笑点头,声音温和:“好了,不必多礼,我不愿泄露行踪,这才弄个障眼法过了雁门关,时间紧迫,赶紧进帐,还有事和你们交代。”

这位中年儒士名叫刘歆,阳城侯刘德之孙,父亲刘向是汉朝宗室,著名鸿儒,现任光禄大夫。刘歆少年时博览群书,弱冠时遭逢奇遇,入山修道多年,归来后随父亲刘向进天禄阁负责整理校订皇家历年收藏的典籍,出任黄门郎。不仅学识渊博,兼且精通术数,通晓奇门遁甲,有鬼神难测之机。更传闻他武功深不可测,却无人见过他出手。坊间多有传闻,私下里把他与汉成帝身边的司礼掌印宦官崔灵、大司马王根麾下禁卫军统领韩宰并称“汉室庙堂三大高手”。在天禄阁校订《周礼》时,刘歆结识了朝野中贤名素著的新都侯王莽,王莽刚直不阿、两袖清风、学识渊博,二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很快便成为莫逆之交。

三人回帐,李继把雁门关外三村被屠的详细情形说给了刘歆。刘歆听完面色如常,微微点头,缓声说道:“此乃意料之中,你们处理的极好,并未轻举妄动,否则此刻多半已经中了他人的诡计。”

沉思半晌,刘歆又开口说道:“此事恐怕匈奴左贤王和咱们朝中的卫尉淳于长都是难脱干系!卫尉淳于长投陛下与大司马之所好,极尽阿谀逢迎之事,深得陛下和大司马宠信,如今大权在握。侯爷为人正直,一直以来不断规劝陛下远离声色犬马,因此他将侯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虽然与侯爷是姑表弟兄,却是势同水火。此次公主还朝乃是侯爷一力促成,他以小人之心揣度,担心侯爷要趁大司马王根病重借此机会争权。

而匈奴左贤王部自从昭君公主出塞后势力不断被削弱,对昭君公主忌恨已久,据我所知这些年与淳于长暗通款曲。此次云公主归汉,若是汉匈结盟,左贤王势力将进一步削弱,他们必会倾尽全力暗中阻截。

我出长安之前侯爷接到密报,楼兰护国法师伽印半月前造访左贤王部。据传此人武功极高,已经摸到佛家金刚境门槛。若是淳于长与左贤王勾结立意截杀公主,此人想来定要出手相助。”

李继闻言,眉头微微皱起,说道:”这到着实难缠,当年先祖李广率军攻打楼兰,便在阵前遭遇过楼兰金刚境僧人。当时那僧人以一己之力阻挡我军前锋精锐千人,不过却未伤我将士,先祖心急如焚,唯恐匈奴援军赶到我军将腹背受敌,不得已只好撤兵五十里。后来先祖查阅古籍,在孔雀河畔,布下上古遗留的七杀绝阵,诱他入伏,将他困于阵中一昼夜却无法伤他。左军将军韩浩忠烈无双,慨然赴死,以自身鲜血流干的代价激活了七杀阵眼,这才破了他的金刚不坏法身。不知道这伽印修为如何,倘也是这般强横,我与樊成大哥加上五百羽林骑纵然视死如归,恐怕也于事无补啊。“

刘歆微微一笑:”当年霍将军念那楼兰僧人虽然阻我大军却未故意伤我兵将,因此并未取他性命,反而以礼相待。后来楼兰向我军纳降,两国重归于好,那楼兰僧人也颇为感念此段恩情,算来我军以牺牲一员大将性命与楼兰佛门结了一段香火情,而这位国师伽印正是当年那楼兰僧人的徒弟。况且楼兰臣服我朝多年,想来无意与我汉室为敌,此次伽印虽然前来,多半是楼兰王慑于左贤王部威势不得不虚与委蛇,恐怕未必会尽全力相助左贤王。“

然后他顿了一顿,面色严肃,缓缓说道:“你们应该担心的,反而是咱们朝中的势力。”

他低头看向桌案上铺开的羊皮地图,指点着说道:”公主从王庭到我大汉边境一路地势平坦,大单于也必然重兵护送,倒是不会有何意外。但一入汉境,山地起伏,边境至雁门关方圆百里山区正是埋伏刺杀的理想场所。雁门关虽有并州重骑驻守,但淳于长此刻在朝中权势熏天,找理由不让雁门关出兵并非难事,如此一来边境到雁门关的途中你们必然孤立无援。若我所料不差,途中这座两狼山地势险要,而且山中林密多雾,山路崎岖,斥候往来不便,又是归途必经之路,阻击公主必在此地,届时就全要靠你们随机应变了。”

李继望向刘歆,犹疑问道:“先生不能随我们同行吗?若有先生在,卫尉淳于长纵然派高手来犯,也不足为虑了。”

刘歆轻叹一声:“侯爷委托我前来,本意就是要随你们同往,以防万一,可惜淳于长也算准了这点。侯爷从不结党营私,府中也不养士,能用者也就我们几人而已。我还未出长安,陛下忽然传旨,说我大汉除了要示武异邦,也要昭文天下。故此将在稷下学宫举办祭祀大典,封新都侯与我为正副祭酒,届时陛下要亲自拜谒圣人遗像。时间就定在五日之后,我与侯爷认为这必是淳于长在陛下面前巧言蛊惑,为了让我分身乏术。虽知是计,我与侯爷却也无可奈何,因此无法与你们同行了。”

李继闻言,沉默不语,脸上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感到了一股沉重的压力。

这时刘歆起身向呼唤道:“刘忠,把东西拿进来。”,帐外那赶车的昆仑奴应了一声,铁塔般的身躯提着两个沉重的木匣大步走了进来,将两个木匣放于地上,冲樊成咧嘴一笑,转身侍立在刘歆身后。

刘歆指着两个木匣说道:“这是我出长安前为你们准备的,你们看看。”

樊成率先打开一个木匣,里面放着一口环首斩马巨刀,刀身密布百炼花纹,一条淡淡的赤色痕迹若隐若现,锋刃处青芒闪烁,靠近护手处刻着两个篆字“赤胆”,刀背极厚,黄铜护手盘,刀柄与刀身一体锻造,刀柄上密缠牛皮,柄后有一硕大的环手,尚未出匣便已耀眼生辉,端的是一柄斩将夺旗的稀世宝刀。

刘歆对樊成郑重说道:“这是专门为你所铸,此刀重四十九斤,正好合七七之数。你家祖上樊哙是我大汉开国元勋,人皆敬仰。可惜你祖父舞阳侯樊他广被奸佞陷害,贬为庶人,侯爷为此常常扼腕顿足。这才命我四处寻访你一家下落,后来又收你为徒,传你武艺。望你执此刀为国效力,征战四方,切莫坠了你樊家威名,莫辜负新都侯一片苦心。”

樊成心头大震,虬髯不停抖动,诚惶诚恐说道:“多谢恩师赐刀,弟子定不敢辜负侯爷与恩师期望!”

刘歆面上露出笑意,道:“这口刀你师弟刘忠也是出力不小啊。你也知道你这个师弟武艺虽然平常,却是力大无穷,天生打铁的好材料。”说着哈哈笑着拍了拍身边高大的昆仑奴。

“这半年他未在我身边伺候,便是远赴江南去铸造此刀。此刀所用之铁乃是天竺国进贡的雪花镔铁,陛下赏赐了侯爷六十斤,侯爷本来想打造两口好剑,是我厚着脸皮向侯爷讨来。此铁极难炼制,炼制温度极高,长安打造不了,刘忠千里奔波,跑到越窑,占了人家烧瓷的一个窑炉,才堪堪融化此铁,又非得他的膂力才能打出这百炼花纹,我教他按战国时欧冶子的古法打造,反复折叠锻打九九之数,整整八万一千锤,方才成型,刀虽成型,却是灵气不显、藏锋不露。眼见炉火减弱,你师弟情急之下,划开右臂主脉,血流如注,刀身饮血后,光华闪动,始成此刀。我听说他以血祭刀,又见刀身有赤痕隐现,因此将此刀定名为“赤胆”。”

樊成闻言,望着刘忠,面上肌肉微微颤动,忽然双臂张开,将那铁塔般的大汉抱住,激动不已,憋了半天,大声说道:“好师弟,回长安师兄请你用大斗喝酒!”

两人都是拙于言辞之人,刘忠铁塔般高大的身躯被矮了一头的樊成抱住,只是连连傻笑,模样看起来甚是滑稽。李继在旁也是微笑不语。

刘歆指了指第二个木匣,转过头望向李继问道:“你且打开看看,可认得这匣中之物?”

李继上前轻轻打开,只见匣中放着一只箭囊,里面整齐摆放着七支雕翎箭,按箭簇分为三组,狼牙箭、燕尾箭各三支,断喉箭一支,箭羽具是金雕翎毛所制,箭杆不知是何种金属所制,通体竟成暗红色,不仅如此,箭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金色符文,显得古朴凝重,一望便知并非凡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