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妈妈做的豆皮(1 / 1)

武汉豆皮要数老通城豆皮为一绝,本人一歌词中描述道,老通城豆皮色黄皮脆做工精巧。这个巧有我自己的品鉴,豆皮的皮的确有点脆脆之感,火候掌握的好,糯米不干不稀,配料味道也绝佳。关键是那口锅,妈妈说大得不太凹刚刚好,好摊鸡蛋皮。一句总结外面做豆皮的那钱也真是不好赚。老通城在武汉能驰名上百年的好名也有他的独到之处。

从小学开始我就特爱豆皮,早上吃早点一星期总会吃一次。上学离家里的路程不远,一个人步行几分钟左右。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父母接送。每天父母给我当天的零花钱。一个星期下来总会富余几块。在校门口转角处就有一家豆皮店,我记忆犹新。那家老板娘遇见我妈总会汇报你家儿子今天又吃的豆皮。其实老板言下之意是,那么瘦小的身子能吃下整份食量真的不一般。大概记得当时是一块五一份,也有人买一块钱的。一口大锅,一个盘子,一个铲子,一排长队。我就在人群之中。从小就看厌了制作豆皮的方法。但是我只会吃,不会做。会吃的人才是口服,会做了不一定会爱吃了。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买盐的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

这么多年来爱吃豆皮的习惯依然延续,吃遍了武汉大大小小的豆皮店。从我记事起一元五角涨到现在七元。依然见证着武汉过得是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水平,拿着三线城市的工资收入。老通城刚搬迁开张那会每次只要去就是排队要一小时甚至更长。我想那会排队的本地人更多的吃的是回忆。

小店有小店的做法,大店有大店的口碑。家楼下的小店老板说,三块豆皮,一块是中间的,两块旁边的。别人都要中间的,那旁边的就没人吃了。中间的味道要好,配料也多。旁边都是油没浸泡的无味的白色糯米。小店一口锅做得满整个大圆形状,有边边是无可厚非。大店则是做得正正方方,里外都是一样的,肉馅也多,自然是好吃。

妈妈今天用家里的平底锅做了两锅豆皮,可能心血来潮学着做。我没看到第一锅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姑娘说好吃。只是豆皮的皮煎黑了,糯米有点稀。一锅只能够两个人吃。妈妈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了我。第二锅自然是有了经验,色泽鲜艳,金黄金黄的,和外面小店卖的没什么区别。妈妈做的豆皮有小时候的味道,不光是回忆,也有母子连心的情深!

正因为妈妈知道我喜欢吃豆皮,所以才费心费力亲自下厨做,这份情我深表感激。都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有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孩子的。有些话不言而喻,有些话心照不宣。人活半辈子,而我已经步入中年,看着父母苍老的白发才真正读懂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如今自己已为人父,更能看透生活体会生活的不易,山上的水总是往下流的,不光流的是心血,血缘,更是责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