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大景通天代> 第二十九章:宣战大景,屠城杀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宣战大景,屠城杀人(1 / 1)

大景皇宫,养心殿内。

  这里显得格外安静,文武百官立于殿中,却一语不发,整个大殿竟有一种落针可闻的感觉。

  龙椅之上,大景新帝望着面前一封封各地公文,神色沉重到了极致。

  “诸位爱卿。”

  “如今景国正逢千百年来惊天之变故,朕昨夜继位,还未从先皇驾崩伤痛走出,国之大事,还望诸位爱卿,替朕分担一二。”

  大景新帝的声音带着无奈,更充满着期盼。

  这个时候,他不是希望有一个臣子能站出来,解决所有麻烦,他只希望满朝文武,能为自己分担些忧虑。

  至少能够稳住大局。

  只是,伴随声音过后,大殿内依旧安静无比。

  没有一位官员敢开口,并非是没有计策,只是如今这个局面,敢提出来的计策只怕都会遭万民唾骂。

  大景亡国,近在眼前,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惹事生非?

  不言,无非落個庸碌之名,出言,搞不好牵连九族。

  如此,足足半刻钟后,这位刚刚坐上龙椅宝座的大景新帝也彻底心凉了。

  他哪里不懂这些臣子的想法。

  果然,国之将亡,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大景落得如此地步,也绝非是一日而成。

  眼看众人不语,大景新帝终究是打破宁静。

  “既众位爱卿无策可言,朕只能依照先皇遗诏了。”

  大景新帝开口,当下殿下太监拿出先皇遗诏,严肃宣读。

  “奉先皇遗诏,着礼部前往边境,提和亲之事,建立邻国友邦,再赠金银灵石不等,以求边境太平。”

  “着兵部前往诸王藩镇,立王阁,设八位,共议朝政。”

  “着内阁派遣大学士前往吞日王朝,奉还关岭七十二州,以求两朝和平。”

  “着大景监天司监正,奔赴西漠,东渡佛门,教化大景苍生,消除无量业力,平息景国之天灾。”

  随着声音不断响起,满朝文武的神色愈发难看。

  这哪里是计策?这不就是割地赔款?还要将大景公主外嫁蛮族?

  这简直是国之耻辱啊。

  大景王朝立国六百年,只有他国进贡之事,何曾有大景进贡他国?还要把自家的公主,送给一群野蛮之人?

  还有东渡佛门,八王议政?这不是胡闹吗?

  到时候,天下还是大景的天下吗?国家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吗?

  这简直就是在饮鸩止渴。

  “陛下!臣,认为不妥。”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是兵部尚书,他率先出列,提出反对。

  “爱卿可有其他主意?”

  面对兵部尚书的反对,大景新帝稍稍得到一丝丝安慰。

  至少大景王朝还有一些忠臣,在如此危难关头,还愿意站出来。

  “臣只有一计良策。”

  “以战应变。”

  兵部尚书的声音铿锵有力,他没有什么其他良策,唯一的良策就是打。

  “陛下,不可。”

  “国库早已空虚多年,实在是无力新添战事,若开战,臣拿不出一文。”

  “除非强征民税,可若如此,必将引发民变,还请陛下三思。”

  只是一瞬间,户部尚书直接上前,他并非不知王朝之难,可就是因为知道,他才出言阻止。

  打,谁不想打?可没钱打的起来吗?到时候只会恶化,没有任何好处。

  “民再变,也总比死在蛮人刀剑之下要好百倍千倍吧?”

  “东南边境,西北边境,匈奴部落与蛮族残忍屠戮我大景子民,你们当真充耳不闻?”

  “三十二村,六千七百户百姓无一生还啊,尔等知晓,无一生还意味着什么吗?”

  “他们的尸体,还被悬挂在村口之上,任凭野兽啃噬。”

  “东南边境,三千将士为护百姓,更是被阿图鲁部落逼至山崖,绝望自尽。”

  “敢问,诸公,就让他们这样白白牺牲吗?”

  兵部尚书的声音震耳欲聋,满朝文武脸色也确实变得难看。

  立国六百年的大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六千七百户百姓,无一生还,这得多残忍啊?

  逼死三千将士,不杀不俘,就是逼着他们跳崖自尽,这毫无道德。

  “陛下,十万!微臣只要十万精兵,可先平西北,再定东南边境,定要蛮族与匈奴,血债血偿。”

  兵部尚书大声喊道,他目中充满怒火,做好了以身献国的准备。

  “陛下!”

  “臣,绝不同意,再兴兵戈,只会使景国雪上加霜,如今之策,唯有求和。”

  “请陛下遵先皇遗诏,臣愿奔赴诸国,求得和平。”

  户部尚书再度上前,他并非畏惧,只是不能打就是不能打。

  “愿请陛下遵先皇遗诏。”

  “愿请陛下遵先皇遗诏。”

  下一刻,一道道身影站出,纷纷支持户部尚书。

  龙椅之上,大景新帝看了看兵部尚书,又看了看满朝臣子,最终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依先皇遗诏。”





  说完此话,他的力气仿佛被抽干一般,整个人瞬间颓靡许多,不等兵部尚书再说什么,挥了挥手。

  “退朝。”

  司礼监掌印的声音也在第一时间响起,断绝兵部尚书的请奏。

  如此,一封封旨意自养心殿发放而下。

  求和!似乎成为了大景王朝唯一的选择。

  同一时刻,云华府内。

  逛完一圈府城景色之后,顾轻舟也回到了酒楼。

  此时,整个云华府已经挂满白绫,帝王驾崩的消息也逐渐传到民间,抛开官府所为,有不少百姓是自愿挂白布示丧。

  由此可以看出,景盛帝在百姓心中分量很足,虽没有成为中兴之主,可终究也没有亏待百姓。

  房内。

  顾轻舟也不打算走动什么,打算好好将四书明悟清楚,借助儒家的力量,打破自身桎梏,为此也特意叮嘱了二叔。

  如此,顾轻舟盘腿而坐,继续开始沉思大学之道,他明显察觉得出,还需要认真感悟多遍,才算真正的稳固。

  沉下心神,一瞬间顾轻舟进入入定状态。

  而外界却难以平复。

  孔家文钟十响,这是惊世的消息,有人触及圣道真谛,拥有超越古今圣贤的思想,这不仅仅对儒家带来冲击。

  对四海八荒所有势力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震撼。

  各大势力明面上显得平静,可暗中早已在第一时间派人搜查,所有人都想找到这位拥有圣人之资的儒家大才。

  哪怕是孔府,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三十六位大儒外出,秘密搜查。

  要不是景盛帝驾崩,这段时间儒家大才的话题,绝对是霸榜级别。

  而随着时间推移,不到三日,有关于儒家不世大才的消息逐渐下降。

  没有任何消息与线索,所谓的儒家大才,仿佛人间消失一般,虽有些坊间传闻,认为文钟十响,并非是有绝世大才,而是预兆大世彻底降临。

  但这种说法明显不得众意。

  如此又过三日,关于文钟十响之事,越来越少,反倒是大景王朝的消息越来越多。

  直至今日,爆出惊天辛秘。

  景盛帝设下八王议政,并未得到各地藩王认可,景国内乱,难以阻止。

  消息一出,瞬间引起景国百姓恐慌,战争来袭,百姓自然害怕,一时之间大兴囤粮,引发更大麻烦。

  还不等世人消化,新的消息再度出现。

  大景礼部奔赴边境,以求和姿态,愿以金银灵石,边境百座灵矿为代价,求和阿图鲁部落与蛮族。

  甚至挑选十位皇室公主,以和亲为由,平息边境战乱。

  却遭两族无情拒绝,有传闻礼部尚书为求觐见蛮族王室,商议求和,于军营之外,连跪三日,也未曾能见到蛮族王室。

  消息一出,引发天下议论。

  甚至就在当日深夜,天机阁再传消息,吞日王朝委婉拒绝大景割地。

  这消息远比匈奴与蛮族拒绝求和还要惊人,拒绝割地,就意味着吞日王朝野心不止这点。

  而这些只是大景王朝所做的事情。

  还有诸多论贴,提到了一些事情。

  琅琊士子,自青州文会结束,于大景王朝,挑战各地书院,如今半国书院纷纷被摘下牌匾,这是文斗赌注。

  此时,整个大景王朝不仅仅是面临这些危机,大景文坛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所有人都知道,琅琊士子最终的目标是大景书院。

  要是大景书院都败下阵来,那就彻底没有任何希望。

  景王朝的情况,自然也会牵扯到顾轻舟,毕竟半国国运在顾轻舟身上,甚至有许多人在天机阁内,挑拨离间。

  认为景国能到今时今日,与顾轻舟脱不了干系,与顾家也脱不了干系。

  这很明显是挑拨离间,但就是有人上当,而且这样的话题愈演愈烈,一些景国修士,甚至是景国读书人也纷纷参与其中。

  首当其冲的还是将过错怪罪于顾老爷子,认为是顾振海不顾王朝生死,为求顾轻舟突破,手段尽出。

  这很正常,毕竟都快亡国了,找个人背锅也合情合理。

  也就在深夜之中,一则消息,再度引爆天机阁。

  大景礼部前脚离开边境,蛮族王室,直接派出十万精锐,突袭西北边境三城,仅用三个时辰,拿下三城。

  不仅如此,待城破之后,城中百姓更是遭遇蛮族铁骑血洗。

  甚至牵扯修士,除少部分修士逃出生天,大部分境界较低之修士,也惨死在铁骑刀下。

  消息一出,四野惊动。

  没有人会想到,蛮族竟如此迫不及待,而且还做出这般有违天和之事。

  王朝更替,国家战争,这些都是命数已定,可屠城是天下不可容忍之事,这有伤天和。

  然而消息发布,四海八荒,除景国部分势力发声抗议,其余势力,均沉默不言。

  仿佛默认一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