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吴楚春秋> 第三十五章 平王托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五章 平王托孤(1 / 2)

楚国都城郢都,王宫大殿。

前段时间收到斗申的战报,说是新组建的水狼战队此次不但在吴国边境耀武而还,而且打得吴国水师丢盔弃甲。关键是还俘获了吴国水师旗舰“永璜”号,大大为楚国争了一口气。这来之不易的一次胜利,让楚平王一直郁闷的心情晴朗起来。

楚王道:“相国之计甚善,此次斗申能够建功,得益于相国的高瞻远瞩。现在新城已经得建,但国中财库空虚,实在有些不堪重负。不知众爱卿可有良策?”

相国囊瓦出班奏道:“老臣以为,这些年我国经年用兵不息,致使财力虚耗、国库空虚。但我国属国众多,在此多事之秋,君王不如派使臣出使各路属国,阐明吾国眼下的实际困难,让各个属国多做些朝贡,以后待吾国安定之后,恢复了元气,便加倍给予奉还。”

左尹(左丞相)卻宛谏道:“上次鸡父之战,属国已经受大王之命,出动兵马,自带粮草前来助战。后来虽然远越战败,各路属国出征兵马基本上也损失殆尽,已是各自尽力。如今又增加供奉之说,臣怕失去人心、惹下众怒反为不美。臣以为眼下之局,应该暂时休养生息,养民为要。”

楚王不言,正沉吟间。此时大殿卫士来报,说是有前线战报飞传进都。

楚王急令信使进殿,那人已经精疲力竭,从背上取下信筒,此时已经不能言语,匍匐于地。

楚王心里有了些忐忑,便传偃师下殿,取了战报在堂宣读。

偃师展开军报,以为是斗申的捷报,本来想大声宣读,仔细一看却是巢城守将多莒上奏朝廷的十万火急之信。

偃师失色道:“大王,不好了!斗申轻敌,战死于梁山。我水上狼师中了吴军之计,也被姬光灭于梁山。吴军攻陷了吾国的巢城和钟离两地。现在陈兵于我国边境,多莒十万火急送信求救。”

众人无不大惊失色。楚王缓缓站起身来,一旁的宫监便上来扶住。楚王无力地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此时左司马沈尹戍上前出班奏道,声若洪钟:“大王且慢,现在边境战火绵延,吴师大兵压境,边将告急。臣掌管楚国兵马,还请大王议定应敌之策再退朝不迟!”

楚王虚弱地说道:“北方与吴国的战事就由相国和司马裁度吧。寡人有些累了,爱卿做好运筹之后再报给寡人知晓即可。”楚王说完就一路踉跄地退朝回宫。

楚王回到后/宫,从此便得了心悸之症。晚间时常莫名地惊悸,冷汗直流。加上人老体衰,渐渐的显出下世的光景来。

沈尹戍便与囊瓦商议,决定派兵赶往钟离和巢城边境,与吴师对峙。因为吴公子姬光见楚国有备,便回师梅里不提。

因为楚王病情日渐沉重,根本不能处理国事。相国囊瓦见时机已到,就开始逐渐把持朝政,打压其他僚属、削弱费无极之权。那费无极没了楚王撑腰,便渐渐地失了势。楚国的权柄在囊瓦的运作谋划之下,渐渐地落入了自己的手中。

此时已是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的二月。楚王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召庶长子子西和相国囊瓦进宫。

楚王已经不能多言,只是大口地喘气。招手唤来孟嬴和太子珍,托付二人道:“寡人失德,弑了三位兄长夺得这个王位。老来又荒废朝政致使朝纲不振、国势日微。现在吾国正值多事之秋,太子年幼,还需相国和子西尽心辅佐,不负寡人今日之托。”

楚王停顿良久,继续道:“太子虽然年幼,但据寡人看来,太子聪慧异常,有仁心、识大体,可以为君。只要相国好好教之,日后必能兴楚。再说太子外家秦君,已经崛起西域,如楚有大难,也可有所依托。”说罢长叹一声,泪流满面,闭目不言。

是夜,楚平王驾薨。

囊瓦回了相府,召左尹卻宛前来商议。囊瓦道:“太子珍年幼,其母孟嬴原为废太子建所聘,非正也!常言道‘子以母贵’,其母不正,我欲废之。”

卻宛对道:“但是先君有命在先。太子是国之储君,按祖宗家法,都应该奉太子继位方妥。如相国以一人之好恶而擅自废立,下官不敢苟同。”

囊瓦有些不悦:“子西虽为庶长子,但人已年长,身体强健,而且为人友善,有仁慈之心,可以为君。年长则考虑周全,能断国事。在此国势不振、强敌压境之时,立子西是能够强楚的正确选择。如依先君之言,怕是国君年幼而王后正值壮年,如果王后干政,我楚国就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