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吴楚春秋> 第三十四回 绞杀水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回 绞杀水狼(1 / 2)

当鸡父陷落和远越兵败自杀的消息传到郢都后,楚国朝野上下十分震惊。

楚王临朝,对群臣说道:“今日吴兵势大,攻陷了鸡父之地。使我楚国北大门洞开,如吴兵占据鸡父,克钟离,再长驱直入,我郢都有危矣!不知众卿有何良策?”

堂下鸦雀无声,一片死寂。楚王叹息一声:“我泱泱大楚,难道无一谋臣良将乎?!”

此时相国囊瓦(字子常)出班奏道:“老臣以为,鸡父失利,一是阳丐暴亡,影响军心,此为天时不利;再说远越临阵也有诸多失误之处,没有很好地利用地形;第三就是我国虽然集合联军甚众,但是人心并不统一。此战不占天时,失了地利,没有人和,败则败矣!如今之计,老臣有两点建议:一是在都城郢都的东边重新修筑大城,作为新的国都,依然叫着郢都。原来的旧城郢都改为纪南城,修筑工事御敌;再于西面筑一麦城,与郢都、纪南呈三角鼎足之势,构成以郢都为中心的防御体系。”

囊瓦歇了口气。楚王问道:“子常第二个建议是什么呢?”

“第二就是大修舟楫,操练水军,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老臣听闻吴国的水师经营了好些年,有了一定的战斗力。我们也可以依据上游的有利地势,建立一支强大的水上战队,然后顺江而下,定能击破吴军,以雪今日之耻!”囊瓦说的,都是要大笔银子的买卖。又是迁都,又是修城,还得组建新式水师。妈妈的,真是砸钱的好办法。

左司马沈尹戍听后有些不满,也出班奏道:“相国所言,谋划也算妥当。但是此策均非一日之功可以完备。臣以为,如果不修德政,悯民疾苦,就是修十座城池又有何用?那些城池能够抵挡住吴军的水师和铁蹄么?我楚国欲要强军先必强国,欲要强国必先勤政爱民,才是根本之法。”

楚王听沈尹戍的一番谏言,觉得有些刺心。还是中意囊瓦那些有实际措施的策略。楚王便颁布诏令,让相国囊瓦主持,修筑新都,以郢都为中心,建立首都“品字形”的三城联合防御系统。并由囊瓦在长江组建新式水师――“水狼战队”。

第二年三月,楚军水师“水狼战队”打造完毕,水手演练也基本到位。那水狼战队的首领名为斗申,一直掌管着楚国的水师部队,对水战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吴军水师也交手多次,深得水战奥妙。

这楚军新式水师,充分学习、吸收了吴国水师的优良jishu,再加以改进。与以往不同之处,是船身更加高大,吃水更深,乘载的军士更多,战力更为强大。还有就是在战船的用途当中,做了更细的分类:如保证运输兵马的后勤运输战船,一般以渡江运兵为主,称为“桥船”;还有以冲撞为使命的撞击敌人的船只称为“突冒”;还有就是负责指挥的“楼船”,就是今日所谓的旗舰。旗舰一般是大翼战船,摇橹水手更多,船速更快,承载的战卒也多,战斗力最强。

楚军的新式战船的主力,一般以中翼战船为主,长约20米左右,负责摇橹保持船只行进或后退的士兵约有40人,战卒30人,组成一个作战单元。作战方式是在双方接敌之际,排成一定的队形。然后以弓箭作为远程射击兵器,只要一进入弓箭射程,双方首先就用弓弩射击,成万箭齐发之势;然后是接舷冲撞什么的。zuihou才是两船相接,双方水兵在甲板上肉搏格斗、生死搏杀。

那囊瓦见水狼战队已成,就下令给首领斗申,让他率楚军新式水师随长江顺流而下,直逼吴国水上边城梁山。

六月,斗申刚刚到梁山耀武扬威,欲要用吴军水师做一次陪练,小试牛刀,想看看自己水狼战队今日的战力如何,所以一直想寻找吴军的水上主力决战。

但是,斗申却接到囊瓦的命令,让他班师返回,回到水师的老巢鄂城。

那吴国听说楚国水师袭扰边境,耀武扬威。王僚便命上卿姬光带领吴国水师到梁山防卫,以敌楚军。当姬光星夜带领水师赶到梁山之时,而楚国的水狼战队却已经耀武而返。

姬光大怒,对众将说道:“前日楚将斗申来我国边境耀武扬威,那么楚国的边城一定没有什么防备,我们不如趁此时机,利用水师攻击我们对面楚国的边城巢城,以解今日之辱!”

那巢城与吴国的梁山不远,座于长江之岸。是楚国与吴国相持的沿江小城。

楚国边人果然没有防备,姬光率领吴国水师,不费吹灰之力,占了巢城。巢城守将多莒战败,退回内地。

那囊瓦得报,顿生雷霆之怒,上奏了楚王,再调斗申的水狼战队赶赴巢城,联合多莒回师,水陆两路兵马同来战吴,誓要夺回巢城。

那吴军主帅姬光探得楚国军情,毫无惧色,就在巢城陈兵相待,排兵布阵,枕戈相待。

此时已是十月,寒冬将至。姬光正在吴军旗舰“永璜”号上检视水师。便有探马来报:斗申所率的水狼战队已经迫近,旌旗漫天,声势十分雄壮。

姬光便立于船首,见在薄雾之中,楚军一行行的战船列好阵型,杨帆而来。楚师那些战船已经今非昔比,大多是中翼战船,战斗力肯定大大不同。姬光大惊,没想到短短时间不见,这楚国硬是造出了一支水上狼师。

姬光见楚师战船来得气势汹汹,从上游顺江冲击下来,也已经没有退路,只好在“永璜”号上调兵遣将,硬起头皮接站。

两团船阵渐渐靠拢,一阵箭雨过后,一些战船开始相接,双方的兵卒也开始在甲板上厮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