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产建设兵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产建设兵团(1 / 2)

对于易建平调走后,三分区政委的人选,杨震也是头疼之极,原來在后世看史书的时候,还对那位赵副司令的结局感到气愤,但自从两个个人搭班子,一起工作的后,杨震却发现这位脾气太有个性的老兄有的时候真的很难相处,

杨震一向认为军事指挥员必须要有一定的个性,在杨震看來,沒有个性的指挥员,只会盲目的服从上级领导的人,也就是一个平庸的指挥员,而自己现在的部队,恰恰就容不得那些平庸、不思进取的人,所以他以前才会一而再的容忍杜开山擅自行动的行为,

这位赵副司令尽管军事才能突出,但这眼睛里面不容沙子,听不得不同意见,对一切人都抱着怀疑态度的个性很多时候很难让人难以接受,要不是总指挥有先见之明,只同意他担任分区司令员,而不同意他兼任分区党委第一书记,还不知道要出什么大乱子,

如果不是易建平为人谦和,大多数的时候对他很包容,加上是中央派來的人,身份有些特殊,让这位吃过大亏的赵副司令多少有些顾忌,否则这三分区的工作恐怕什么都别做了,整天就是吵架吧,而且按照他在三路军的经历來看,还很容易吵成上纲上线,成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曾经与他有过配合作战经历的杜开山,在战斗后几次找到杨震,说宁愿和鬼子去拼刺刀,也不愿意在与这位赵副司令搭档,

在杜开山看來,这位赵副司令为人太过固执,只要他认定的事情,执行起來必须不容出现一丝的差错,稍作变通都不行,你要是对他的思路有不同的意见,搞不好就给你弄一个什么帽子戴戴,

而杜开山又恰恰不是那种打死仗、脑袋一根筋的人,配合作战时间不长,杜开山差点沒有被逼疯,要不是易建平、陶净非从中圆和,加上杨震在其临行前的再三叮嘱,以及形势的严峻让杜开山有所顾忌,那里还能完成杨震交予的任务,都在战斗之中都有些独断专行个性的两个人不大打出手就不错了,

尽管这位赵副司令的个性很强势,但杨震是军区司令员,不是他三分区的政委,考虑事情要从军区的整体出发,不能事事都迁就一个人,调易建平即是全面工作的需要,也是为了部队整体的稳定,所以杨震经过短暂的考虑后,还是决定不改变原有的决定,至于李延平那里,等会后再解释吧,

对于杨震坚持调易建平出任一纵政委,李延平尽管多少有些不理解,但为了维护杨震这个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的权威还是沒有再坚持自己的想法,至少在会场上沒有坚持,他决定等会后,在与杨震讨论,

见到李延平默认,从來不插手政工工作的郭邴勋自然不会反对,而高禹民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则是压根就不想表态,

倒不是他滑头,只是在涉及到自己这位老上级的事情上他有些顾忌过多而已,在熟悉这位赵副司令风格的高禹民看來,谁与这位赵副司令搭档都行,只要不是自己就行,

郭邴勋与高禹民沒有反对,一边因为常委的身份还沒有上报,只是列席的张镇华更不会表态,他不仅沒有表态,生怕沒有合适沒有合适人选的司令员、政委点将点到自己头上,甚至还将身体向后缩了缩,

在杨震的坚持之下,在李延平变相的默认之下,对于易建平的任命也算勉强的通过了,只是现在还远在三分区的易建平若是知道自己的任命之所以出现波折,毛病出在自己搭档身上,跟自己的自身半毛钱关系都沒有会不会感觉到哭笑不得,

定下了两个纵队军政主官的人选后,对于后面的各旅旅长、政委的人选倒是沒有出现什么波折,郭邴勋拿出的几个旅长、参谋长,以及最关键的三个影子旅旅长人选,以及李延平拿出的政工干部人选,倒是沒有什么太大异议的便通过了,最激烈的争论反倒是出现在几个军分区司令员,特别是一分区司令员的身上,

在部队拿下同江、富锦地区后,而刚刚解放的饶河、桦川、宝清地区已经决定准备成立的第四军分区,而西线的依兰、依东则划归三分区建制,这个态势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一分区成为几个分区内唯一一个不与日占区接壤,完全处于后方的军分区,

一分区的辖区,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军区的大后方,虽然地位的重要性看似下降了,但因为整个军区的后勤、兵工全部位于一分区的辖区内,实际地位却是上升了,

尤其是按照杨震的思路,准备扩大,在杨震的整体构思之中将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实际上集中了根据地大部分农业人口,以及所有煤矿、林业、副业生产,并承担了整个军区后勤供应生产基地以及预备兵员基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几乎全部位于一分区的辖区内,一分区的地位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实际上已经不能按照一个分区來对待了,

按照杨震的意思是让刘长顺调任一分区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担负整个军区预备兵员的训练以及生产建设任务,同时为了解决生产建设兵团少部分位于一分区辖区外的问題,杨震还准备给刘长顺在总部挂一个副参谋长的职务,

但李延平对于调刘长顺去分区工作却是很是反对,在他看來,刘长顺从主力旅的旅长,调任到分区部队自己有沒有想法另说,

在军区合格的高级军事主官人才还显得不足的情况之下,单单就是将一个经历过战火考验,已经成熟起來的人才放在这么一个在他看來就是一个农场头子的位置上,也是对人才的浪费,

听罢李延平反对的原因,知道他误解自己意思的杨震道:“政委,这个一分区的位置很重要,而且这个生产建设兵团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的思路是这个主要位于萝北、绥滨、富锦、汤原、鹤立地区的生产建设兵团不仅要建设成为我们部队粮食、棉花以及肉食的主要供应、生产基地,更担负着部队预备役兵员培养与训练的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