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重生之帝国大亨> 第28章 境外绑架(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境外绑架(2)(1 / 2)

在国外实施绑架,操作难度比在枚阳想想都不是同一回事。

李俊东打电话给苏灿然跟他沟通此事,苏灿然觉得他疯了,但最终却被李俊东说服了。

五天后,潘越明持正规护照传机香港飞再直飞波士顿与苏灿然汇合,又二天后,杨家勇还有二麻子持黑道办的假护照再经马来西亚飞纽约。

这段时间,苏灿然早就在汤丁路47号的对面租下了一套房子,对那个艾丽丝每天的行动规律摸得十分清楚了。

潘越明在纽约接到了杨家勇与二麻子,然后三人一起,在波士顿与纽约之间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上租下了一座荒废多年的独立的小院子,并买了一台二手车。

熟悉了路况之后,三人一同前住波士顿。

据苏灿然这么长时间的观察,他觉得那个艾丽丝根本就是一个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不像是,但潘越明却本着宁愿多花点钱,也要把事情做得更稳妥。

四个人汇合之后再实地进行了考察,很快他们就定下了一套完整绑架方案。

用电邮把详细的绑架方案发给李俊东,李俊东看不出有任何破绽,但他还是不放心,绑架是大罪,如果出了任何漏子到时候就无法收拾,反正对方每天的工作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反正寻找苏紫的事一晃就是一年了,再晚实施两三天实施这个计划也不成问题。

李俊东收到邮件后的第二天也飞往波士顿。

经过两天的现场考察,他认定潘越明与苏灿然的计划没有留下任何漏洞,然后确认可以实施。

次日下午,完全没有任何感知的美女艾丽丝带着她的女儿从上班的幼儿园下班,然后开车回家,杨家勇就开着那辆新买的二手车悄悄地跟上,并很快超车到了对方车子的前面,并与之走在同一车道。

经过一个红绿灯路口时,杨家勇故意熄了火,然后苏灿然下车去敲对方的玻璃,问那艾丽丝去某某地方怎么走。

看到一个东方人说着流利的英语,艾丽丝根本没有怀疑就给苏灿然指路,问完路苏灿然假装系鞋带就把早就准备好的两个铁钉紧紧地安放在对方的前轮下面。

苏灿然上车后,杨家勇的车还是点不了火,已经错过了一轮红绿灯的艾丽丝就从杨家勇的车旁边绕了过去。

这时杨家勇的车点火了,又不紧不慢地跟在她的车后面。

一切没有意外,过了红绿灯艾丽丝的车没走几百米就发现车身不稳,把车靠边停车,自然就发现前胎的气瘪了。

女人处理这类事件天生就不擅长,然后拿出手机准备打电话,估计是想打维修或救援电话。

这时杨家勇的车就靠了过去,苏灿然再次下车,关心地问:“车子抛锚了?”

看到是刚才问路的苏灿然,艾丽丝还是没有起疑心,这时坐在杨家勇旁边的二麻子从车子的另一边下车,快速绕到了艾丽丝的车旁,拉开车门就直接钻到了她的车里。

艾丽丝的女儿还在车上,要绑架她就不能只带走一个大的。

看到有陌生人突然进到车里,坐在后座的小女孩本能地开妈妈。但这时手上涂有麻醉剂的二麻子一下就捂住了她的嘴,短短几秒钟,那个小女孩就晕了过去。

突然听到女儿的尖叫,发现有人钻到她的车里去抓她的女儿,母亲的本能反应艾丽丝就一头钻进车里夺人,而这时随后下车的杨家勇也来了,他可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从后面压住了了对方的头,然后暴力地跟着把自己与对方一起挤进了车后座,并快速的关上车门。

艾丽丝反抗得还算激烈,但怎么也挡不住两个孔武有力的男人,何况对方还事先准备了药物。

绑架的过程完全在预料之中,搞定一大一小两个女的,甚至比想象还要轻松。

这路段的车流不多,这年代美国的公路上摄像头也没有普及,关上玻璃之后,在车内也没弄出多大的声音。

一直在旁边观察的苏灿然确认,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等二人把一大一小两个女生绑结实上并塞上了嘴,杨家勇直接坐到了驾驶位直接开着艾丽丝的那台瘪了气的车继续前行,而苏灿然刚回到原来自己的那台车,开车小心地跟着。

很快,两台车就出了市区,绕到一个完全无人路段,三人下车把早就绑结实了的两个人换到一台车上,然后把对方的车弃之荒野。

晚上十一点左右,执行任务的三人如期回到了他们事先租好的那个僻静小镇的小院子。

一桩悄无声息的绑架案就这样完美地实施了。

……

相比于绑架的过程,审讯的过程就要略略复杂一点。

因为麻醉药剂的原因,艾丽丝醒来时已是次日上午,发现自己被绑在一张椅子上,房子没有窗户应当是地下室,墙上的灯开着,白晃晃的有些刺眼,女儿却不在身边,正前方一支明显是临时新装的摄像头正对着她。

绑架实施的过程很短暂,艾丽丝唯一看清楚的人只有苏灿然,为了尽一切可能降低风险,审讯的问话工作仍将由他来执行。而李俊东与潘越明就在另外一间房里通过网络视频即时同步协助,并通过耳唛来与即时指挥苏灿然与她进行对话。

这一整套的方案都是潘越明设计的,为此当然也花了不少成本,这种审讯的手段也是他从网络与书籍中学来的,虽然不能与正规的美国FBi的审讯室相比,但也是相对科学的一种方案,李俊东不想误伤任何人,这种方案就方便审讯人员与被审讯人员之间斗智斗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