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科普氧气有毒,全网骂我有病> 第一百六十一章 死而复活的颛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一章 死而复活的颛顼(1 / 1)

看着这黄金权杖,如果是外国人一定对这非常熟悉。

  因为国外这就是权力的象征。

  看看现在梵蒂冈的教皇,手上拿着的权杖就是了。

  不过仔细看的话,教皇手上的权杖顶部是一个松果。

  还有就是在上个世纪这黄金权杖被挖掘出来的时候。

  因为数千年已经过去了。

  本来这黄金权杖是包裹着木头的,这只是一层薄薄的金而已。

  里面的木头早就已经化作泥土了。

  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根据三星堆挖掘出来的一些带着黄金面具的青铜人头像。

  加上这黄金面具,并且看着风格一点都不像中原人长相的。

  就开始幻想了。

  特别是一些西方的学者,他们可见不得华夏又挖掘出来这样举世震惊的文明遗址。

  所以当年就有一部分人开始宣传了。

  在厌胜的聚会中,其余的成员都围坐在一起。

  看着叶真此时正在播出的节目。

  桌子上是摆满了瓜果和茶水。

  在这里面老吴是最有发言权的,虽然他已经退休了。

  可是很多时候,一些考古学方面的东西,一些后辈还是会过来问他的。

  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很多东西老一辈的人的确是经验丰富。

  “老吴,当年这黄金权杖好像你也有份研究的吧。”一名厌胜的成员磕着瓜子问。

  老吴仿佛是陷入到了回忆当中。

  “当初这黄金权杖和那一些戴着黄金面具的青铜人头像被修复了之后。”

  “有一些外来的组织说,三星堆遗址有可能是来自于古埃及的文明。”

  “如果这话在民国时期说的话,没准还有可能很多人信。”

  “可是当年我国已经开始慢慢逐渐强大起来了,这一种说法根本就站不稳阵脚。”

  其实仔细的去对比一下,古埃及的法老也是戴着黄金面具,并且也拥有黄金权杖。

  并且在我们华夏的历史里面,一直都没有用权杖来代表权力的习惯。

  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的鼎来代表权力,就像当年大禹的九鼎一样。

  只不过后来遗失了,到秦始皇那里时候开始变成了玉玺。

  从来都没有过使用黄金权杖的习惯。

  所以也难怪别人说三星堆遗址有可能是来源于古埃及。

  还有就是那黄金面具,并且埃及官方可是发行过双方联合的邮票。

  正好就是三星堆的黄金面具和古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

  回到叶真这一边。

  观众也是绞尽脑汁,都没有想出来这黄金权杖到底有什么作用。

  “大家其实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出来这黄金权杖上有精美的雕刻。”

  叶真直接将图片放大,并且在一旁放了一张数字化的图片。

  “刚刚不是说了,有人认为这是代表着国王权力的象征。

  可是自古以来,我们的华夏历史都没有这样的一个习惯。

  所以这个说法一看就是错的了。

  其次就是祭祀的用具了,有可能是三星堆遗址的巫师使用的祭祀用品。

  这是用来祭拜上天所使用的,可是这也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

  还有剩下一个可能,这可能是一根法杖,或者说是魔杖。”叶真的话让电视机前和在现场的所有人都怀疑叶真脑子出现了问题。

  法杖?这怎么可能,这可不是在写小说啊。

  “你们想想看,这一根黄金权杖有没有可能是当时巫师用来施法使用的法杖呢?”

  “因为当时的巫师有可能已经觉醒了松果体,已经拥有特异功能了。”

  “使用这黄金权杖可以更加好施展他的能力。”

  如果真的如叶真所说,岂不是变成了像魔法世界一样的东西了?

  观众显然是不相信叶真所说的。

  “胡扯吧,这会是什么法杖?”

  “我不信,除非你现场用给我看。”

  “太离谱,法杖都来了。”

  显然在看节目的人都不相信叶真所说的话。

  紧接着叶真继续说道:“现在这三星堆遗址被学界公认为是古蜀国。

  在三星堆遗址被挖掘出来之前。

  这古蜀国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传说。

  李白的《蜀道难》大家学过吧。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说到这里,很多正在上高中的同学开始痛苦了。

  因为这也是一篇必须背诵的课文。

  “从李白的《蜀道难》里面,我们就清楚古人是一直知道有古蜀国这一个地方的。

  并且清楚知道古蜀国的国王就蚕丛和鱼凫这两个人。

  蚕丛就是被大家认为是纵目面具的那一个人。”

  可是这一切和这黄金权杖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依然是不理解。

  紧接着叶真说道:“大家知道蚕丛的蚕是什么意思吗?

  这第一任国王其实就已经证明了他们这个国家是以什么为主的了。

  没错就是蚕,蚕又可以制造出来什么呢?

  没错,就是丝。”

  自古以来,我们华夏都是丝绸大国。

  很多年代,我们华夏都是以丝绸闻名于全世界的。

  养蚕的技术一直从古至今流传到现在。

  并且丝绸可以说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在外国的世界里,丝绸是最为昂贵的布料。

  而这一切的起源都是在我们华夏。

  “蜀汉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丝绸之路大家都听说过吧。

  当年的世界各国来到我们华夏贸易,主要为的就是这丝绸。





  而丝绸的起源地就是现在蜀汉之地。”

  经过叶真一番介绍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其实看过历史书的都知道,丝绸当年在外国可以说是天价。

  多少商人跋涉千里就是为了那么一匹来自于华夏的丝绸。

  所以当年华夏也被称为是丝绸之国。

  “可是大家知道这丝绸的祖宗是谁吗?”叶真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观众则是一脸茫然。

  “刚刚不是说是古蜀国吗?那当然是国王蚕丛了。”

  “他的名字都叫蚕丛了,不是他还能是谁啊?”

  “不过这三星堆的人长得还真的不像华夏人。”

  “难道还有高手?”

  显然一般的民众是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可如果从事相关的丝绸行业,你必然会知道这蚕丝的祖宗是谁。

  “很多人可能已经知道了。

  没错这养蚕的第一人就是嫘祖,就是她发明了养蚕的技术。

  才让我们的古人有衣服穿。”叶真直接将答案揭晓。

  可是这好像还是和黄金权杖没有一毛钱关系啊?

  “蚕丛不过是继承了嫘祖的养蚕技术而已。

  但是嫘祖有另外一个身份,你知道是谁什么吗?”叶真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这时候一些历史学家看着叶真的节目嘲笑道。

  “那么简单的问题谁不知道啊。”

  “就是啊,嫘祖不就是黄帝的元妃吗?”

  “这和你说的黄金权杖有什么关系啊?”

  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本来对于叶真这样的年轻人是打从心里看不起的。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叶真太过于年轻了。

  做他们这一行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叶真那么年轻能够积累什么东西啊?能够比他们这一些考古了数十年的人更懂?

  但是刚刚叶真直接破译了青铜太阳轮之后。

  他们发现叶真好像有点东西的。

  现在又到了这黄金权杖。

  显然这黄金权杖至今学术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还有因为这黄金权杖,是为数不多上面有图案雕刻的物品。

  所以他们也想知道,这黄金权杖到底是干嘛用的。

  “没错,嫘祖就是黄帝的第一个老婆。

  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所说这嫘祖可以是我们的华夏之母了。”

  叶真开始解释了。

  “《山海经海内经》里面有记载:黄帝妻嫘祖,生昌意。

  黄帝的妻子就是嫘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做昌意。

  《世本卷一帝系篇》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

  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这翻译过来就是昌意的娶了蜀地一名叫做昌仆的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做高阳。

  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颛顼帝。

  《帝王世纪》里也记载了: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

  这个就不用翻译了吧,和上面记载的一样的。

  多方面历史记载都可以佐证。

  三星堆遗址这不是什么外星人,也不是什么古埃及人的文明。

  是真真切切的华夏文明。”叶真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告诉大家。

  这三星堆遗址不是什么外星人文明,也不是什么外来的文明。

  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华夏文明。

  因为这在三星堆里,不是还出土了很多的玉石和青铜器吗?

  这一些青铜器里面就有非常典型中原文明的鼎。

  还有一些玉器也是典型的中原文明物件。

  不过在这里的确有一些物件不是属于中原文明的。

  例如一些出土的海贝,这蜀汉可是距离大海非常遥远。

  并且这一些海贝还是属于印度洋那一边的海贝。

  还有就是象牙了,当年古蜀国极大可能也是有大象的。

  当年的气候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

  有一个成语就是巴蛇吞象,所以一些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认为。

  在数千年前的蜀汉这地方,有可能是存在大象的。

  不过也有一些人说,这象牙是来自于中东一带地方的。

  “大家现在看看这黄金权杖上记录花纹。

  上面有一只弓箭,还有一只鸟和鱼。

  这是作何解释?”

  这就是现在考古学上的未解之谜了。

  现在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不知道,这黄金权杖上的花纹到底是什么意思。

  观众又开始了。

  “这有没有可能是符文或者是符一类的东西,所以这真的是法杖!”

  “这不会是尧舜禹三个人吧,加上颛顼就对了。”

  “不懂,我看不懂,我大为震撼。”

  “有没有可能这三星堆就是颛顼的后人呢?”

  “叶老师也太强了,到底是看了多少书才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古籍里找到这一些东西。”

  “还能够完整的背出来,太强啦!”

  只听到叶真又开始背诵道。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听到这里之后,所有看过之前节目的人都感觉整个人头皮发麻。

  颛顼帝死了。

  然后死而复生。

  所有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了不死药。

  是上古巫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