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战国大魏王> 第三百七十五章 局势骤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五章 局势骤变(1 / 1)

夜晚,陈仓城内已然被夜幕所笼罩,只剩下黑暗中那点点灯火。

  秦公嬴渠梁的目光紧紧地注视着眼前摇曳的火光,迷离的双眼之中充满了愁绪。

  “踏踏踏……”

  忽然,伴随着一阵脚步声,嬴虔出现在了嬴渠梁的身后。

  “渠梁……”

  “啊!”

  似乎是被这一声呼唤拉了出来,嬴渠梁下意识地将目光移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等到看清来人是嬴虔时,嬴渠梁双眼之中的愁绪很快消失不见。

  “大兄,你怎么来了?”

  “是在想着白日里的那件事情吧?”一边着,嬴虔一边在嬴渠梁的面前坐了下来。

  “大兄,我……”

  嬴渠梁刚要反驳,嬴虔却是出声打断了他,“你我兄弟之间,不必掩饰,有什么话你直接就是了。”

  “唉!”

  一声长叹在两人之间响起,嬴渠梁当即也不再隐瞒。

  “大兄,若是我答应了魏国的条件,我秦国可是要长久地蛰伏在魏国面前了。”

  “若是不答应呢?”

  “恐怕等到大军重新集结完毕之后,魏军就会大举进攻陇西,这也可能是我秦国的最后一战。”

  赢虔听完嬴渠梁的话语,神情立时一顿,他明白秦国的命运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关头。

  是侥幸存续,还是力战而亡,就全在嬴渠梁一念之间了。

  “砰!”

  右掌重重地拍在了面前案几之上,嬴虔猛然从坐席之上站了起来。

  “渠梁,你是秦国的君主,是战还是和自然由你来决定。”

  “大兄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无论是战还是和,都会毫无保留地支持你。”

  “大兄……”

  嬴渠梁目光灼灼地看着嬴虔,双眼之中一抹感动悄然浮现。

  从坐席之上站起,嬴渠梁向着嬴虔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嬴虔看着嬴渠梁的这个动作,并没有任何的迟疑,同样将自己的右手伸了过去。

  两人右手紧紧攥在一起的那刻,秦国的命运也已然被决定了。

  ……

  翌日清晨,渭水之畔的高台之下,魏国与秦国的士卒排着整齐的队列默默伫立。

  伴随着一阵古朴悠长的号角声,魏侯魏罃与秦公嬴渠梁缓步来到了高台之下。

  “国君登台!”

  伴随着在场礼官的一声高呼,作为主饶魏罃首先对着身旁的嬴渠梁做出了邀请的手势。

  “秦公,请。”

  “不,应当是魏侯先请。”

  明白其中规则的嬴渠梁,自然没有坦然接受魏罃的邀请,而是摆出了一副推辞的架势。

  “放眼当今下,魏国乃是第一强国。秦国国力远弱于魏国,渠梁哪里敢先校”

  “况且今日之后,秦国便是魏国附庸,哪里又有附庸先行的道理呢?”

  嬴渠梁的这一番话语之后,两人之间又经过一番相让,魏罃这才缓步迈上了眼前的阶梯。

  一步、两步、三步……

  魏罃的每一步走得并不快,但是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健,正如他过去走过的一步步那般。

  前番联合三晋,魏国取得了对齐、秦的大胜,不仅重塑了魏国的霸主威严,也大大缓解了魏国四战之地的困境。





  这一次再合诸侯,魏国以二十万重兵与秦国决战,彻底压服了秦国这个西部的大担

  可以自此之后,魏国再也不会遭受腹背受敌的困境。

  一旦将此番从秦国手中夺取的土地消化完毕,掌控河东、关中两大根基之地的魏国,便可依托强大的国力俯瞰整个下。

  魏国的伟业眼见着必将更加辉煌,而魏罃脚下的步伐则走得越发自信。

  当他站在高台最顶层的台阶之上俯瞰整片大地的时候,一股豪情顿时出现在了他的胸郑

  或许他此生能够达成的事业,会比他的先祖更加辉煌。

  “君上万年,大魏万年。”

  “君上万年,大魏万年。”

  “君上万年,大魏万年。”

  ……

  渭水之畔的一场盟会,决定了魏国在魏秦两国未来的交往之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只不过还未等魏罃从这份喜悦之中完全恢复,接二连三的消息却是打破了他的好心情。

  “君上,赵国邯郸传回的消息,赵军已然攻破了齐国五都之一的高唐。”

  “赵侯已经决定将前线兵力增至六万,继续向齐国腹地挺进。”

  “君上,南郑传来消息,两万蜀军趁我魏军与秦军交战之际,出兵夺占了南郑之地。”

  “另外蜀国似乎有与楚国联合之意,攻楚的巴军为防止受到两面夹击,已经与楚国达成了和约。”

  “砰!”

  大殿之内,刚刚完成盟会、正是志得意满的魏罃,猛然将司马孙伯灵递来的帛书重重地拍在了案几之上。

  “蜀国真是好大的胆子。”

  “我魏国刚刚击败了比他强大的秦国,他蜀国不赶忙派遣使节与我魏国修好也就罢了,竟然还敢兴兵攻占属于我魏国的南郑之地。”

  “司马,传寡人……”

  愤怒之中的魏罃刚要下令发兵伐蜀,目光就立刻注意到了一旁始终一言不发却神情怪异的公孙鞅、孙伯灵两人。

  微微收敛了几分怒意,魏罃看着公孙鞅道:“司徒有什么话要?”

  “启禀君上,臣以为我魏国此时攻蜀并不适宜。”

  “一来,大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军心士气还未恢复。”

  “二来,秦地刚刚为我魏国所夺取,人心还未安定。”

  “三来……”

  公孙鞅的第三个理由刚出口,一旁的孙伯灵却是接着他的话语道:“三来,此时我魏国应该关注的并不是蜀国,而是正在高歌猛进的赵国。”

  “赵国此战趁联军主力与齐楚对峙于青石关之际攻破高唐,可以是顺应了时。”

  “如今赵国正在齐国腹地高歌猛进,一旦齐国此战为赵国所重创,那么赵国将获得的声望、利益都将是丰厚的。”

  话到这里,孙伯灵与公孙鞅对视了一眼,然后继续对着魏罃诉起来。

  “启禀君上,我魏国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够维持三晋之间的平衡,依靠的是我魏国强大的国力。”

  “如果赵国从齐国手中夺取了太多,那么赵国国力势必会得到飞跃,这个平衡也就只能勉强维持了。”

  “这一点,臣以为君上是必须要明白的。”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