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真香(1 / 1)

“这报纸怎么回事,连朕也敢编排了”

  朱棣看完后,虽然他满意,但是依旧质问道,毕竟他满意,那么下人满不满意就难得了。

  “回皇爷爷,下百姓愚昧,因靖难之事,常常被建文旧党用来大做文章,导致皇爷爷名誉受辱,孙儿和父王不愿意看见,皇爷爷一世英名就此被抹黑,所以创建了报社,来昭告下人,当年靖难并非皇爷爷的错”

  姬阳有些拍龙屁的嫌疑,但是这话却对朱棣有些受用的。

  因为明显的看见,朱棣怒气消除了好多,“那如果,适得其反呢?你们又该当何罪”

  “皇爷爷,可派锦衣卫去查,如果弊大于利,孙儿甘愿和父王受罚”姬阳道,然而他察觉汉王的目光很幽怨。

  “好”朱棣听这么一,虽然心中也感觉此次能行,但是多少有顾虑。

  “鼻涕”朱棣叫来他的贴身大公公。

  “来了,陛下”

  “去给赵王传达口谕,让他去查查,应府今日报纸发行后,民众对靖难是什么看法,对朕是什么看法”

  “是”鼻涕很快就带着口谕去了。

  紧接着朱棣坐下,就听见姬阳心翼翼道“皇爷爷,我觉得还有几个城市可以去查查,比如江南,西安,洛阳,成都等地,这些地方想必最明显”

  因为朱棣攻陷应府时,屠杀了不少建文一朝的大臣,而这些人在应府多多少少还有些沾亲带故的人,所以他估计应府可能是所有城市反应中,最的一个。

  “嗯?除了应府外,其余地方还有?”朱棣疑问了一声。

  “嗯”姬阳点点头,“大明最关键的几座大城,孙儿都设下报社,想必今日也发行了”

  顿时朱棣一脸黑线,这要是适得其反,控制都控制不住。

  姬阳看出了他心思“皇爷爷放心,绝对不会出现茬子,孙儿还有后手,必定保证洗得清清白白”

  毕竟洗白这玩意,后世太常见了,黑得都能强行洗成白得,何况还是在这个时代,本就没多大问题的靖难,简直不要太容易。

  朱棣并没什么,重新看了一遍报纸,然后在下令让锦衣卫去这些地方调查,这一刻他忽然有种感觉,自己这个心病或许真得能治疗了。

  毕竟这篇白话文,哪怕他想象自己站在平民角度来看,确实能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特别是姬阳推论的那个大明在建文手上,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北宋,国运不过百年的推论,让他都感觉心惊。

  如果当初自己没有起兵,岂不是,大明真就可能毁在建文手中,毕竟按照建文那几条政策下来,短时间问题不大,但是时间一长,绝对会引发大矛盾。

  随后朱棣大概在用了半个时辰,反复看了几遍后,才将其放了下来,然后这才在注意到,一旁朱能。

  “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朕自己处理就斜

  “遵旨”朱能立马行礼后就退下了,他也不想在里面多待,毕竟如果真出了问题,他也怕暴怒的朱棣。

  然而事情并没有向坏的方向发展。

  大概再过了一个时辰,眼看马上要到中午了,赵王匆匆忙忙来了,进入尚书房后,先是不留痕迹的看了一眼汉王,然后才向着朱棣汇报道。

  “父皇,你要儿臣查的,都在这里,今日早上出现的报纸,反响很大,许多人对靖难有了许些改观,父皇你这步棋,堪称妙啊”

  赵王献笑道,同时递上去了一个折子,朱棣迫不及待的翻开,上面记录了一个个公共场合,今早产生的轰动,但是大多数都是才明白靖难的真相,对此并没有恶言恶语传出,反而还有人称赞,一时间改观朱棣靖难,做得没错。

  甚至有人高呼,朱棣登基是实至名归,日后必能带领大明走向繁荣昌盛。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率先起来高呼得都是姬阳十两银子一个请得水军,这些人要在应府各地,高呼十。

  而朱棣看到奏折上,各种情况后激动不已,靖难的影响真能消除,至少能给国家带来一定安稳,让民心更向着他。

  “父皇,这篇文章儿臣看了,都感觉当初是建文不识好歹,竟然不知命在父王这里”

  朱棣瞪了赵王朱高燧一眼,“别拍了,这不是朕得主意,朕也是今才知道得”

  “什么”赵王一惊,然后便道“父皇那此人是谁,竟然敢编排靖难,要不要抓起来,审问一番是何目的”

  朱高燧可变脸之快,快得让姬阳在一旁都看傻了,虽然他知道历史上,自己这个三叔是墙头草,后面把自己搞得两边都不受待见,但是没想到他亲眼见到,这翻脸得速度,的确快。

  “咯,人在这里”

  朱棣对着汉王和姬阳一撇头,示意了赵王。

  这下姬阳本以为赵王会尴尬一阵,然而是他多想了,只见赵王嘿嘿一笑“原来是二哥啊,帮父皇这么大忙,怎么也不给弟弟打声招呼,让弟弟好生误会”

  “不过,二哥这招高明”赵王竖起了大拇指,“这文章看得感同身受,可前面憋屈啊,但结果父皇一起兵,那心中就畅快多了,想必其他人也是这感受”

  毕竟爽文魅力还是挺大得到,特别是在这个娱乐很少的时代,他们一看都不知不觉带入朱棣视角,确实被逼到那个份上,加上建文还不争气,不反他反谁。

  朱棣又将折子看了一遍后,外面太监就来报。

  “陛下,南镇抚司指挥使纪纲求见,有大事汇报”

  “让他进来”朱棣下令,很快纪纲就走了进来,样子有些慌张。

  朱棣猜测一下,便问道“你是为了京城所出现得报纸而来,是吧!先不用管”

  朱棣现在看见效果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为自己洗白。

  纪纲:???

  “陛下,什么报纸”

  朱棣汗颜,怎么这子不会来事啊,要不要给他放放血,而他误会纪纲了,因为纪纲还真没听这俩字,因为今一早出大问题了,完全没注意到应府变化。

  “那是什么大事”朱棣问,顺手拿起折子,演示自己尴尬。

  “陛下,应府三十里外得村庄,昨晚从土里生出一尊神像,神像手中拿着一个龟壳,写得有字”

  纪纲道,同时在怀中拿出一个盒子,盒子打开,里面是用丝绸包裹好得龟壳。

  朱棣疑惑,但也抛开了丝布,露出了一个巴掌大的龟壳,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永乐盛世”

  毕竟现在才永乐初期,真正永乐巅峰还没有迎来,而忽然出现得这,岂不是在,朱棣是选之人。

  这瞬间朱棣手有些颤抖,正想大笑,却忽然想起姬阳得后手,等等,报纸一出现,这东西一出现,这么巧?旁人可能被迷惑,但是身为帝王得他,思维很敏捷,却感觉疑点重重,看了姬阳一眼后,他有十之八九确定是这子干得。

  自己笑不笑呢?最后朱棣很平淡拿过看了看。

  纪纲有点傻,怎么感觉陛下不是很高忻样子,于是纪纲在道“陛下,还有就是,昨日紫金山上忽降外之石,上面也有字”

  “写着,永乐大帝,顺意,统万民,千古明君也,现在外之石正在往皇宫运来”

  这话一出朱棣嘴角一抽,再看了姬阳这子一眼,可真会忽悠人啊,一套接着一套。

  “纪大人,先别把石头,越皇宫,让它在应府城内转上一转”姬阳适当插嘴道。

  纪纲人傻了,什么情况啊,不过他看去朱棣,就见朱棣点零头,显然赞同姬阳得做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