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港娱大佬养成记> 第八十五章 唱片的谈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唱片的谈判(1 / 1)

会员卡的经营制度,嘉禾和新艺城很容易模仿过去,虽然在先期的时候确实能抢到一拨市场,但是并不能将嘉禾和金公主院线打服。

  毕竟,他们在院线赚的钱只是小头,投拍电影,向海外卖版权赚钱才是主营业务。

  新艺城的几位导演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们拍出来的电影在港岛赚钱并不难,邵维杰也无所谓抢他们的饭碗,开拓国际市场,才是邵维杰接下来的目标。

  当嘉禾习惯性的拍一些只有港岛人看的懂的电影捞快钱,很难再改变的时候,淘汰他们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就如同邵氏那一批拍武打片的导演被市场淘汰一样。

  今天的报纸仍然以颤栗的v霸版,tvb的娱记在报纸上深度解析了这部v,不仅将其中的寓意说清楚了,还将这部v是邵维杰下一部电影的核心思想说的很明确。

  变脸,夺面双雄,每一张脸皮下面都藏着一个魔鬼,这样的字眼和话语纷纷的出现在了报纸上,就连邵氏正在建造的夺面双雄的各种室内场景,都被媒体拍到了一些照片。

  所以,这部v将会作为彩蛋,在圣诞结上映的《纵横四海》这部电影的片尾出现,而邵维杰的首张专辑和音乐录像带,也可能在夺面双雄上映之前上市,具体时间未定。

  提前将近一个月预售电影票,邵氏的信心不可谓不足,而这张专辑和音乐录像带的消息一放出去后,来找邵维杰的公司就多了,而且全都是大佬。

  宝丽金,也就是环球唱片在港岛的前身,索尼唱片,华纳唱片,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派了人来跟邵维杰接触。

  tvb是有唱片公司的,华星唱片就是,可它的发行能力在港岛还行,在整个亚洲排不上前十,在全世界就更是无名小卒一般的存在。

  而环球,索尼和华纳,都是国际大鳄,任何国家的销售渠道都走的通。

  邵维杰这张专辑以英文摇滚为主,市场主要在欧美,亚洲反而是次一级市场,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这些国际大唱片公司才来跟邵维杰谈发行权。

  作为索尼的全球代言人,邵维杰要发唱片,首选自然是跟索尼合作,但索尼开出来的条件却远不如环球和华纳。

  他们要像电影一样直接买断这张唱片在除港岛,湾岛,以及内地以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出价一千万美金。

  这个价格哪怕是欧美的顶尖歌手,也会毫不犹豫的签下去,那可是一千万美金啊!一张唱片直接实现财富自由。

  毕竟,这还只是邵维杰的第一张唱片,市场反响怎么样大家还不知道,而且,目前这张专辑已知的歌曲只有三首,其它歌质量怎么样他们也完全不知道。

  但这个价格邵维杰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但由于他是索尼的形象代言人,邵维杰给了他们一个机会重新谈条件。

  环球唱片和华纳唱片就不同了,他们虽然要求邵维杰在制作完整张专辑之后再看质量议价,但是初始报价是唱片销售额百分之十五的提成。

  要知道,这在业内,已经是没有的价格了。

  拿港岛目前最火的歌手谭永林,徐晓凤这一批来说,他们的唱片分成都只有百分之十,毕竟时代不同,灌制密纹唱片的成本摆在那边,宣发销售的成本也摆在那边。

  一张售价38块的密纹唱片,光制作成本就是十几块,销售渠道还需要层层盈利,除去税收,发行商到手的利润最多十块钱左右,分掉三块八给这些歌手,发行商赚六块二。

  可谁又能保证发行商手上所有的专辑都能卖出去呢?

  发行商垫资那么多钱来灌制唱片,只需要砸两成左右的货在手上,他们就没钱赚了,达到两成以上,还要亏钱。

  虽然他们可以分批灌制,但是市场上的盗版不会给他们太多时间,第一波吃到的肉,才是真正的肉。

  邵维杰如果发行的是密纹唱片,拿百分之十五的销售分成,就已经到了发行商的极限位置了,利润差不多属于对半开,而且邵维杰还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能给到这个价是因为发行商看好邵维杰已经发行的三首歌,如果他还有惊喜,那就另算了。

  毕竟,大火的歌手唱片涨价的情况也经常存在。

  只需要加一张歌手的海报进去,说成是金装版,就能多卖几块甚至十几块钱,这是唱片公司惯用的套路。

  他们不知道的是,邵维杰压根没打算发行密纹唱片。

  三十八块一张密纹唱片还是今年的价格,明年由于物价上涨,分分钟能再涨个十几块。

  歌迷朋友听歌的成本太大了怎么行。

  他们应该去买手提式录音机或者随身听单放机,买十块钱一盘的磁带,磁带盒里不仅有邵维杰的大头照,还有歌词本。

  要知道,一盘磁带的造价才几毛钱而已,卖十块,就算分给销售渠道商两成左右利润,赚到的利润也有七块左右。

  所以,邵维杰还是在等索尼。

  看到港媒报道出来的邵维杰拒绝了环球和华纳的百分之十五销售分成的消息,港岛所有的歌手都震惊了。

  难道邵维杰非要用华星唱片来发行自己的专辑?

  这可是英文专辑,不去欧美卖的话,在港岛本土能卖几张?说不定还不如徐晓凤或者谭永林他们的粤语中文专辑呢!

  很快,已经升任了索尼娱乐副社长的藤原近井亲自飞来了港岛。

  半岛酒店邵一夫的常用包间里,两人分宾主而坐,秦放和藤原近井带来的助理都被他们打发到了包间外面。

  “邵先生有什么条件不妨直说,话出您口,入我耳,不会再有第三个人知道,您想要的条件我们索尼唱片会尽可能的满足。”藤原近井开门见山道。

  “藤原先生还记得我跟你们公司置换了一条手提式录音机和随身听单放机的生产线吧!现在生产线已经开始在安装了,最多一个多月就可以安装完毕,明年开年之年,应该就能够调试完开始批量生产。”

  “邵先生的意思是?您这张唱片不发行价格昂贵的密纹唱片,而是发行造价便宜的磁带?”

  “对,我要这张唱片成为亚洲第一个以磁带为载体的唱片,它将倒逼消费者们去买播放磁带的录音机,您可以想想,在整个环节中,我,还有索尼公司,能赚多少钱。如果索尼能够成为音乐播放器行业的霸主,索尼能赚多少钱。”

  “这……”这一刻藤原近井双眼发出的强光,甚至让人感觉刺眼。

  此前他怎么没有想到这样的操作呢!

  见到藤原近井已经领会到了自己的意思,邵维杰又道,“所以,我的条件是,这张唱片全球销售利润的百分之八十归我,索尼只拿百分之二十,以及售卖录音机的盈利。

  相信藤原先生也知道,磁带的制作成本有多低,而录音机销售利润有多高。”

  一盘磁带如果以十元售出,其制作成本还不到售价的百分之十,索尼要是拿百分之二十,还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利润。

  而如果一个人买磁带,需要买一个录音机来播放,那么索尼至少能多赚几十块甚至上百块。

  这么算下来,大头还是索尼赚了,所以,接下来邵维杰又道,“至于音乐录像带的销售分成,则是按照固定金额提成来算,一盘录像带,我抽一美金。”

  由于地区不一样,音乐录像带的售价差距也很大,在美国的话,能达到八美金左右,邵维杰抽一美金,不过是百分之十几,索尼还是赚大头。

  但是在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68港币价值的货币一盘的录像带,只有一些有钱人才买的起,通常需要降价销售,像港岛,一般就是卖58甚至更低,其它一些国家,也还会更低一些的。

  统一按一美金计算,邵维杰的分成比例就高了,总体也算合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