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三百一十四章 怀疑郑雄的能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一十四章 怀疑郑雄的能力(1 / 1)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正文卷三百一十四章怀疑郑雄的能力一天的时间,郑雄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上午,老朱的场子被横扫一空。

  下午,非官方挂牌经营的场子也没有一个能够幸免。

  被扫了场子的,之所以按兵不动,大多是准备看老朱的反应,毕竟老朱才是最大的皮条客。

  可是,结果终究还是令人失望。

  老朱那里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找麻烦的意思,哪怕宫中派人问询的都没有。

  仿佛对其没有一丝影响。

  殊不知老朱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郑雄做事出格嘛!那肯定出格,因为勾栏并没有违法的地方。

  但是医侯两字,代表着某一领域的权威,郑雄在药局布告的方式,自然有其道理。

  加上花柳这些性病真实存在。

  那么以药局作为突破口,进行扫黄的举动,并不妨碍正确性的与否。

  何况郑雄也只是抓住这么一件事,行敲诈之实,并没有大肆牵联。

  再者,勾栏虽然是在老朱的指导下成立的,但是实际的领导还是礼部。

  收取的税款,名义上还是礼部管辖。

  充入十六楼的妹子也是教坊司出来的,教坊司是直接领导机构,还是郑雄的管理范围。

  加上一个皮条客的名声,怎么着都不好听。

  所以最后大多也是在教育上添砖加瓦。

  老朱直接受益不多,得到的结果自然达不到别人的预期。

  天下一盘棋,老朱损失了一颗棋子,出现了一个缺口。

  愤怒是毋庸置疑的,又得从别地找补,不知道自己得费多少脑细胞。

  其他的,若是治罪郑雄却是有点难度。

  刚说不找郑雄的麻烦,不可能转头就自己食言,打自己的脸,所以便不了了之。

  场子被掀了,老朱又不说话,仿佛默许的态度,让等着老朱表态的人心凉了一大半。

  声势浩大的扫黄,好像没有掀起一丝波澜,连个找事的都没有。

  连着几天,都没有任何命令下达。

  郑雄这里,虽然成功给老朱添堵了,但是郑雄没有一丝成就感。

  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上不下的令人难受,搞的郑雄有些怀疑人生。

  时间悄然过去,郑雄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结,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在于一时。

  而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采茶季节,郑雄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茶叶上的事情。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是绿茶中的代表。

  高山好茶,除了产地的不同,其他的区别也就只剩下工艺上的区别。

  黄山毛峰主打的是尖,太平猴魁是一叶二芽,六安瓜片是单独的一片叶。

  不同的特点让这三种茶叶成为绿茶中的佼佼者,从而声名鹊起,闻名中外。

  而从老朱开始,绿茶这一类炒制简单的茶叶才开始渐渐的焕发生机。

  “殿下,臣已经准备好了,现在需要熟练的炒茶师傅,来进行炒制,不知殿下能不能从茶马司找些茶工过来,臣教教他们怎么弄。”

  望着郑雄,听完郑雄说的情况,朱标有些无语。

  还没开始,就找到自己的头上,可以预见,以后的烦心事绝对不少。

  “你自己找不行吗?”

  “时间紧迫,所以还得请殿下帮忙啊!”

  早干嘛去了,扫黄有时间,现在跟自己说时间紧迫,就很讨厌。


try{ggauto} catchex{}


  “行吧!你要多少人?孤给你送些过来。”

  郑雄掰了掰手指,三大名茶,赶的就是时间,加上祁门红茶,往多了要,准没错。

  “一千人吧!勉强够用了。”

  朱标双手扶额,青筋直跳,还一千人就够了。

  临时找些能熟练炒制茶叶的师傅还行。

  一千人,不忙的时候倒是能找来,但是现在如郑雄所说,马上就是茶叶上市的季节,再多人都不够用,要这么多人明显不切实际。

  “没有,顶多给你弄几十人,你要不要?”

  一句话,砍到了零头,没这么砍价的。

  郑雄的一张脸顿时成了苦瓜色。

  “这也太少了,最少也得几百人吧!”

  “没有,孤帮不了你。”

  看朱标如此决绝,郑雄颇为无奈,但是蚊子腿在小也是肉啊!

  “行,还请殿下尽快送来,不够臣去应天府找找吧!”

  “对了,殿下再准备个十万贯,到时候收茶要钱,要早作准备。”

  见郑雄没多做纠缠,朱标还松了一口气,但是这十万贯还是将朱标吓了一跳。

  “收茶要钱干嘛!还是十万贯。”

  不怪朱标吓一跳,这不是小钱,这么多钱别给亏了。

  而且明代是施行专卖制度,有专门的茶户进行种植,还得卖给官府,严禁私人买卖。

  比如说茶户种的茶要五五分,一般当做租金缴纳。

  四川产巴茶,凡四百七十七处,茶二百三十八万六千九百四十三株,茶户三百一十五。

  建宁上供茶,听茶户采进,……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俾专事种植。

  这就是老朱设立的户籍制度,干什么活给你定的明明白白。

  等于说,一千斤茶,只需要付五百斤的茶钱,而且还是抑价收购。

  十万贯,凭这两州,全力采摘,能不能给完都不一定。

  两人的思维不同,得出的结论天差地别。

  郑雄想的,就是收茶给钱,制成茶叶倒卖,多准备点钱没错。

  “收茶要钱啊!制作也要钱,臣也准备了十万贯,多多益善。”

  “二十万贯,拿去收茶,你可知我大明一年的茶税是多少,才五万贯啊!你也太败家了。”

  “啊!不能够吧!”

  “怎么不能够,盐茶专营,咱们虽然收的赋税不高,茶户卖茶才三十税一,但是那是先要扣除其中的一半的,余下的才是他们的收益,该缴纳多少税款。”

  “按你这么收,有多少钱能这么造?真的不行还是算了,孤有点怀疑你的能力,可不敢往外投钱了。”

  功课没做足,郑雄有些想当然。

  要是按朱标说的,那么这笔钱基本上可以省了,直接从茶户那里先收租,在用一笔本钱抑价收购。

  也不用一个个慢慢收,慢慢收也收不到,没编户的,还不能进行茶叶买卖。

  天下的茶叶基本被垄断了,都握在了老朱手里,也难怪老朱无所谓,给了两州之地让郑雄和朱标折腾。

  加上买卖也没有那么容易,除了茶马互市,买卖赚的钱也没多少暴利可言。

  折腾的后果就是,凭两州的底子,能赚点,但是不多,也就弄点辛苦钱。

  跟朱标先前怀疑的一样,从郑雄这毫无准备的表现,基本可以确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