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春秋战国册> 116 锯开墨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6 锯开墨线(1 / 1)


  工赐又对船坞管事勉力一番,这才召集众人讨论工坊集聚区的事。

  “关于工坊集聚区,我先抛砖引玉一下:基于有些产业适合搬迁,有些产业确实不适合搬迁的考虑。

  我认为,船坞与采沙厂都需要在江边,选址可以往江边考虑,江边还有个水陆运输的优势在。

  第二点:尽量不要占用肥沃土地。

  第三点:规模尽量要大,因为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工坊加入。

  第四点:选址好后,再讨论集聚区内如何布置更为合理…”

  工赐絮絮叨叨说了十几条,书记官在会议纪要中奋笔疾书。

  工赐说完后,才让大家查漏补缺,提出不同意见。

  由于都是第一次,工赐也不急于一时,资金要到“发布会”后才较为充裕,直到半夜时,也才选出了几个备选区块。

  这办事效率还是有些慢,工赐原本还想拉着他们讨论申邑发展,还有船坞管事建造海船,和后续发展规划事宜…

  目前正发展初期,各项需要抓的细节简直数不胜数,会议讨论又比较慢。

  工赐为了让邑宰府形成这么一套会议模式,也耐着性子,刻意引导,不可操之过急。

  若是未来邑宰府忙中出错,损失的可是他这个申候,受苦的可是申邑子民!

  都已经是深夜了,工赐也只能暂且搁置,解散了众人。

  申邑虽然不大,但这邑宰府近期一直忙着帮助百姓开垦荒地,一直没闲着。

  工赐回到小院后还没睡,而是给孙武以及伍子胥写起了书信。

  给孙武的内容则比较多了,因为他实在是眼馋那2万楚兵降卒。

  若是仅仅为了建个水泥城墙,工赐还不至于上心到亲自操练那些人。

  2万精兵呀,申邑目前都快是寡妇村了,最缺的就是男人呀。

  而且这些降卒一旦想办法要了过来,申邑不仅能立马人口膨胀,其中还可挑选一些精锐,来操练水师。

  大海可是蕴藏着无数财富呢。

  楚人又不会效忠于吴王,工赐有的是办法将他们自身利益与申邑捆绑,更有利于隐蔽操作。

  现在他最缺的不是钱财,而是人口。

  强大压力下,工赐干劲十足,写完了给孙武,伍子胥的信件后,又提笔写起了规划。

  主动表现也好,吹牛吸引吴国权贵也罢,亦或是资源整合,眼馋那2万降卒…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变得更强!

  一个人仅仅是靠练武的,就算花个十年八载,成了一流高手又如何?

  强如大巫师,还不是落到他手中,进过一次水牢,被他拿捏过?

  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势力。

  梧氏积累以及招募的工匠,整合的工坊产业园,船坞以及未来水军的构想…

  需要思想作为凝聚力,将这些人全部整合起来,收紧手指,握成拳头,才会更有威力。

  工赐这些天经历很多,也想了很多,他需要一个进步的思想。

  孙武的兵家,孔子的儒家,这些都还差点意思。

  而工赐来到这个时代已经那么久了,始终没接触过的墨家,已然深深勾起了他的兴趣。

  他跟人打听过,此时确实是有墨家的,只不过此时毫无凝聚力,且寂寂无名。

  按照他模糊的印象,应该是战国时期,大约百家争鸣前后,由墨子创建的墨家。

  现在才是春秋时期,墨家竟然就已然存在了,只不过还不为众人所知。

  类似于平庸的三教九流,毫无名声。

  墨家锯子,还是部分工匠的领袖,意为墨线所弹,必将锯开。

  这个木匠的墨家,跟工赐印象中的学术派墨家,明显不是同一个。

  同为打工人,甚至还不如那筏子帮名气大。

  是工赐主动打听了好久才探听到的,他提过兼爱非攻试探时,那些匠人也表现得一无所知。

  这将五指攥成拳头的一步,极为关键。

  而思来想去,也只有学术派墨家的理念才是最符合工赐所需的。

  若是能将此时的墨家攥进手里,稍加引导改造,衍生出学术思想,便是马上可以拿来套用的框架。

  现在的墨家弱小,且毫无名气,而且只是类似于工匠公会…这对工赐来说,或许才是一件好事情!

  据他打听到的有限情报来看,此时的墨家极为松散,主事人也并非是钜子称号,而是锯子…

  主事人称锯子就可想而知,他们认为锯子,就等同于兵车,墨斗线就等同武器。

  你非要问他们有啥核心思想,问就是锯开墨线,慢工出细活,找徒弟看品性,不然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

  那些木匠能跟你扯上半天经验论。

  工赐提笔,缓缓在竹简上书写了起来:

  事不避难者,进。

  志不求易者,成……

  工赐书写时,不由陷入了沉思:在世人印象中,锯子是鲁班发明的,可是锯这个字早就存在了。

  鲁班这时期估计还没出生呢。

  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带锯齿的石镰和蚌镰,只不过此时用的都是直锯,而非拉锯。

  墨斗也已经有了,只是现在的墨斗,线跟斗是分开的。

  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

  这规矩的矩,便是尺子。

  墨守成规典故中,墨子与鲁班,似乎是一攻一守,亦敌亦友的关系。

  而此时墨家锯子,却也是姓鲁。

  看来这木匠墨家与后来学术墨家之间的关系,还颇有渊源。

  工赐写完一卷竹简时,天边甚至泛起了一抹鱼肚白,工赐倒头便睡。

  鸡鸣而起,新的一天又是东奔西走,忙得团团转。

  这堂堂申候,似乎才是整个申邑中最忙的一个人。

  一连忙了四五天,工赐才算是勉强将纷乱的各项事物给理顺了。

  还是缺人手,不大的申邑,邑宰府一群没什么经验的少年,根本难以全面顾及。

  这天,工赐接见了一个人,鲁阳。

  据说祖上乃是鲁国人,后来居家迁居宋国,这鲁阳的木工技艺很出名,连他的儿子都因此进了宋国某士大夫家族担任门客。

  工赐望着面前朴实无华的中年人,背着一个木箱,穿着草鞋,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木匠。

  然而这位便是墨家的当代锯子。

  工赐拱手道:“晚辈梧赐见过前辈,前辈长途跋涉而来,有失远迎。”

  鲁阳还了一礼:“申候无需如此客气,即便是大人不来邀请,在下也是想来找大人的。”

  工赐疑惑道:“鲁前辈怎会想着来找我?”

  鲁阳:“实不相瞒,鲁某背负血海深仇,目前看来只有大人才能帮我报仇。”

  工赐无语,他是想收购这木匠墨家的,怎么这锯子看着老老实实的,却有着血海深仇,还只有我能帮他报仇,这是什么鬼?

  还是先看看情况再说吧,工赐问道:“晚辈可从没去过宋国,与宋国人也无任何瓜葛,为何只有我能帮你报仇,不知您那仇家是?”

  鲁阳:“楚国先君:楚平王!”

  工赐双目圆睁,楚平王死了好几年了,尸体估计都腐烂了,让我怎么找一个楚人报仇?

  难道我会通灵术吗?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工赐听迷糊了。

  鲁阳:“听说申候是被伍子胥大人所举荐的?”

  工赐深吸几口气,缓缓道:“正是,还请前辈明示。”

  这看着老实巴交的木匠,说话大喘气,东一下,西一下,着实将工赐给绕晕了。

  鲁阳喝了口茶,随后娓娓道来:“在下这木匠手艺,早在年轻时便已闻名于鲁国,当年楚王筑高台时,主楼体,便是师傅领着我等去建造的…”

  随着木匠的讲述,工赐总算听明白了个大概。

  就是这鲁阳的师傅,带着他们借着楚王劳民伤财造奇观高台的时候,去了楚国。

  造完奇观后,楚王也因此大邀天下诸侯,框框刷了一波存在感。

  后来楚平王老了,要修建陵寝,也是找的这帮天下顶尖的工匠。

  可是修完陵寝后…

  楚平王大概也是知道自己生前得罪人太多了吧,布置了许多疑冢。

  还要将这些工匠们全数处死。

  鲁阳是提前担心到了这一点,劝过他的师傅,可是他的师傅却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虽然只是一名工匠,却也不愿独活。

  于是乎,陵寝快修好时,鲁阳只能带着部分愿意跟他走的师兄弟们先逃走了。

  他留下的,他师傅等人,则全数被楚平王灭口了。

  原本,仇人乃是楚王,陵寝区域又有重兵把守,他们知道楚平王真正葬处,也报仇无望。

  直到吴国全面攻楚的消息散开,孙武连连挫败楚军,抢了整个江淮平原不说,还占据了信阳通道这天险关隘。

  伍子胥大名也是天下皆知,毕竟他的事迹太有戏剧性了,就跟空城计一样,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谈资。

  工赐问道:“那您为何不直接去找伍子胥,反而要来找我?”

  鲁阳老实地回答道:“找了,但是伍子胥大帅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

  “…”

  工赐很想说一句,我谢谢您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