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春秋战国册> 38 刀耕火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 刀耕火种(1 / 1)


  当你看到数字1,会联想到什么?

  有的人可能会联想到:道生一,一生二,数字2,乃至于34567…一连串的数字,乃至于1和0组合而成的代码。

  有的人可能会联想到一片树叶,一棵树,一个人,乃至于一座城,一个国家。

  也有人,或许会联想到一滴雨水,落入一条溪流,进而汇聚成一条条大江大河,途径一片湖泊大泽,进而百川终归流入一片大海。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大脑很有趣?

  看到的白纸黑字,却能在大脑中勾勒出绚丽多彩的画面。

  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让传承不在局限于有限的寿命。

  让文明之火不断地薪火相传,越加辉煌。

  ------

  申邑乃是他从0到1的一个。

  工赐趁着晚会,要求秋收后,新任邑宰钟离,要着手开始普及常用文字。

  抓好申邑的年青一代,开设初级公家学堂,请来先生教百姓们认字算数。

  同时也让自己梧氏学会了阿拉伯数字的管事,教他们数字记账法。

  工赐很清楚数据的重要性,正好从头开始抓紧,每一笔账与执政记录,都要记载地一清二楚。

  常用的一些文字,与数字要尽快在申邑群众中普及开来。

  钟吾运来的财富不少,整个钟吾城王族与士族的一大半家底,几乎都与那些妇孺一起,藏在了贱卖给工赐的那些宅院中。

  得知获得了这么一大笔横财的工赐,瞬间感觉自己底气都足了不少,因而才敢提如此的要求。

  若说这一切都是一小块4钱7分的碎金子换来的,谁敢信?

  然而这一本万利的生意,结合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整个钟吾城中,唯有工赐才能做这笔买卖。

  本身是吴军的一名实权千户,又是孙将军的学生,思想还不受吴国限制,愿意帮助。

  工赐交代完后,趁着所有人都还在,是时候兑现当初的称诺了。

  拉出了一大排车队,上面装都是满满当当的铁制农具,足足一千多套。

  每家每户都能领到一套,剩余的充公,放新任邑宰府邸备用。

  从那些财货中拨款千金,当众交给邑宰府邸。

  另取千金,用于慰问金安抚那数十个没能回来的兵丁家属,还有人人有份的赏赐。

  再当众宣布免征农税三年,并让邑宰府登记为首条政令后,现场群众的情绪达到了高峰。

  一旁的大山眼角直抽搐,这一口气拿出两千金,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挥霍了。

  幸好不是用梧家的钱,不然梧氏恐怕这一下子就要被整得清空资产了。

  钟离在旁道:“大人为了另外给我们邑宰府衙拨款千金?”

  工赐:“这申邑,虽然名义上包括这千户人家,都是属于我这个万户侯的。但是账必须要算清楚,公账私账要区分开,条条目目罗列清楚,日后发展壮大了,才好看清方向。”

  钟离似懂非懂地陷入沉思,不再言语。

  这申邑区区千户,人口基数过小,以目前的财力,确实足矣支撑这个万户侯由着性子来,为所有人家都创造良好的开端条件。

  露天晚宴散会后,众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散场回家。

  工赐则是连夜赶到了从越国新搬过来的船坞过夜。

  第二天,工赐花费了一上午查看完新船坞后,众人一起用过了午餐,午餐期间安排下了任务,指明了下一步的方针后,才去申邑镇上。

  申邑这座城镇,城墙不足两米高,成年人稍微蹦跶一下,都能轻松爬上城墙。

  城内的建筑,充满了乡土气息…

  即便是堂堂邑宰府衙,都寒酸至极。

  所知道这样的府衙,昨晚刚被拨款了千金呢?

  工赐也没打算重新建城,或是修缮。

  一是:现在农忙时节,根本没空。

  二是:钟吾城是挺像模像样的吧?结果呢…

  申邑距离姑苏,骑马不过半日路程,就当一个乡镇也挺好。

  工赐来到并不高的城墙上,看着漫田的农户正拿着新发的农具,忙着弯腰秋收。

  这个冬天,他们应该能过个好年吧?

  短短一个月的休战假期,已经过去了一半了。

  这些田看着是多,但是平均到一千户,实则每家每户不过区区几亩地。

  最多两三天也就能收割完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不少人家田少的,就已经收割结束了,前来邑宰府借马,要翻一遍旧田。

  翻完后,收拾秸秆能拉回家烧火,焚烧一些草木后,就能灌水封田养肥了,以待来年春耕,再次进行播种。

  这时期拉犁大部分都是用马的。

  工赐看着买来的那些牛车,当初得知留下财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后,工赐就让他们能租的租,租不划算的话,就直接连牛带车买下。

  稍作改装,马用的犁,套在牛身上也可以用。

  工赐闲来无事,跟随他们来到田地后,看着跟刀片一样的所谓“犁”…

  不由摇头感叹:这刀跟火种,还真是没说错啊!

  耕田用刀刃一样的犁,收割后直接放火烧草木灰。

  工赐当下取出炭笔,在石头上磨尖后,在一块布上开始画自己心目中,真正的“犁”!

  画完后,交给新上任的工正,让这名少年去新搬来的冶铁工坊,交给他们改造。

  干将留在姑苏城的那600名童工也要好好利用起来。

  将近落日时分,工赐见那人就要去搬提前收集好的枯枝落叶焚烧,连忙伸手喊停。

  倒不是工赐脑子抽了,禁止他们焚烧草木灰,焚烧不能能消灭病虫害,草木灰还能增加肥力,消毒防菌,自然是极好的。

  他脑子进水了才会阻止。

  那农户停住了手头,不解地看着自己领主。

  新邑宰府衙的众人也看向工赐。

  这家伙对邑宰府衙指指点点,指手画脚就算了,难不成连种地也懂?

  工赐道:“我是觉得,现在的气候还算暖和,何不再种一波成熟快的豆科植物呢?”

  那农户道:“大人,这田地刚秋收完毕,地里肥力已经被吸收了一次。若再种植一波豆科,那么来年庄稼还能有收获吗?”

  工赐道:“不然,豆科植物两到三个月便可成熟,你现在种下,初冬便可收获。

  而且豆科根基发达,可以松土固肥,将庄稼吸收不到的肥力从地下深处给吸引上来。

  豆子成熟后,你只需要采收果实,剩下的根茎杆叶可以绞碎了,混在土里增肥,也可同这些枯枝落叶一把火烧成草木灰。

  况且,即便是今年秋收稍晚,豆子来不及成熟便入冬了,也可直接搅碎增肥。

  不然这地里你年年只施农家肥,烧一些草木灰,土地会一年比一年贫瘠,收成会一年比一年少的。”

  那农户听得抓耳挠腮,邑宰府衙的众少年也将信将疑。

  工赐他犹豫,大声道:“莫非你以为,我还会害自己的子民不成?”

  农户狠狠道:“行!老汉我就信大人这一回!”

  豆科植物种植,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夏商的遗迹中,多有发掘。

  这其实就是绿肥的方法,豆科植物都行,而且,包括但不仅限于豆科。

  绿肥固氮: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植物都行。

  只不过豆科根系普遍长得比较快,种子也相对普遍易保存。

  这时期人们还不知道钾肥磷肥氮肥三者,只有各种屎尿,草木灰,鸡蛋壳。

  工赐当下对邑宰府的少年们说出了想要改进司农部的想法。

  不仅仅是借些农具牛马,组织安排春耕与秋收。

  而且还要记录农业技巧,并想办法加以改进农业技术。

  钟离颇有些为难道:“大人,农事方面我们不懂,不过等秋收后,倒是可以找那些有经验的老农,询问其农业技术经验,还可派人走访他地,收集信息。”

  工赐点点头道:“好,而且到时候你还可物色几名机灵些的农户孩子,培养让他们专司农事。其实现在秋收时节,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多记录一些。只是你们目前人手太少,难以分派。”

  众人见那农户回家去拿豆科种子了,现在刚翻完土,正适合撒上播种,撒播完后,盖上一层薄薄的浮土,再浇上水即可。

  工赐与中少年边走边说,回到了邑宰府衙。

  当晚工赐也不修炼了,努力地检索记忆,将自己浅薄的一些关于氮磷钾肥的知识给写了下来,还有一些简单的堆肥、沤肥方法。

  这时期上哪去搜集e菌中那么大有益菌群?

  只能让他们制作些含糖量高的汤水当做培养基了。

  细菌自然生存于天地万物中,无处不在,随便在头上摸一把,可能都有成百上千种自己看不见的细菌。

  只要培养基养分高,不用刻意添加菌群,也能吸引细菌自然繁殖。

  只不过是时间稍久而已。

  工赐写完自己后世玩弄花草的那点浅薄尝试后,已是深夜。

  工赐洗干净了手,揉了揉有些发涨的太阳穴。

  这不当家不知才米油盐贵,这么一个千户小城镇子,就如一张白纸般,需要自己去改进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而时间方面却是远远不够用,只有一个月假期,再过十来天就要回江淮平原的大营报到了!

  要修炼不说,自己的练体术都还没空着手修炼呢,练体术才是战场上最好用的。

  申邑的方方面面,工赐也只能是偶尔指手画脚下,实在是没那么多精力。

  他忽然发现:想要两头都抓,结果什么都抓不住!

  既没法安心修炼自身,也无法专心去建设申邑。

  到头来,两头都做不好!

  像梧家这样,有成熟的体系就好多了,什么事直接交代大山即可,而且大山随自己出来近2个月了,梧氏也能按照既定的行为逻辑,自行运转,并且有条不紊。

  梧氏现在有什么事需要决断,向梧桐和夫人汇报即可。

  工赐当梧氏家主这个甩手掌柜时,根本不用分心去管,可劲地去败家就好,动动嘴皮子的事。

  申邑则不然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