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游戏竞技>快穿之非常生物见闻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开局震撼老朱八百年(1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七章:开局震撼老朱八百年(17(1 / 1)




接下来半个月里,朱元璋明面上是在修养身体,马皇后寸步不离,亲自照顾他,就连太子朱标也时常过去探望。
但实际他们一直在忙着梳理明史。
利用明史透露出来的信息。
抽丝剥茧探究更为根源性的问题。
“父皇,我怎么感觉那只白鹦鹉说的话是对的,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在您身上,不能全怪您,但绝对与您有关。”
到底是亲娘就在边上。
朱标胆子都大了,直言自身想法:
“明末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但最核心的问题只在于一点,没银子,没有银子赈灾,所以流民四起,没有银子发放军饷所以士兵哗变,若朝廷每年能有个五六千万两银子入账,不说中兴,可是再续个百八十年的命,肯定没问题。
而朝廷为什么没有银子?
因为收不上来税,因为宗室。
到明末之时,光是为了供养宗室就得消耗国库一半的收入,而这还是多有克扣,甚至直接欠着不给的局面,若是全额发放,国库恐怕得倒欠他们银子。
这是父皇您定的没问题吧。
藩王作恶多端,名声极差,同时大肆兼并土地,官员勋贵一样如此,可以说只要有能力兼并土地的,都在兼并。
连后世帝王本身也在开拓皇庄。
这些人都不交税,天下又还剩下多少土地能交税,又还剩多少百姓有能力交税,百姓们又如何能够活下去呢?”
“父皇禁海,可我看了下史书里面记载,禁海期间倭寇从未断绝过,反倒使得沿海区域经济受损,税银大减,而隆庆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主持的隆庆开关一事,不但带来了大量银子。
就连沿海倭寇都陆陆续续消失了。
因为沿海倭寇本就不多,多的是伪装成为倭寇走私的商船,以及海贼们。
若是不禁海,开海收税。
每年当能多上千万两银子税银。
这些银子不会凭空消失,但因禁海缘故,都进了海贼,沿海世家手里。”
“还有户籍固定导致的问题,匠户的子孙只能做匠户,医户的子孙只能做医户,结果就是百业凋敝,皇帝都无法保证每一个皇子都成才,每一任皇帝都是明君,匠户和医户们,又如何保证自家后人一定有工匠天赋,有学医天赋?
没有天赋,子孙还只能继承父业。
结果就是工匠技艺越来越差。
医术越来越差呗。
军户的问题更严重,明史里面记载的很清楚,军户几乎都成了那些千户万户的家奴,给皇帝,甚至于皇帝的外戚修园子,修城墙,修坟等等,犹如奴隶一般被无休止的压榨,到明中后期时就已经开始大量的逃亡了,到明末不但逃亡三分之二,大多碰到农民起义之类。
还会纷纷追随,共举义兵。”
说到这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拎起板凳来了,朱标虽然说的兴起,但不瞎。
所以当即闭嘴,并往后躲。
“小兔崽子,你反了天了,照你这么说,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你怎么不说是你们这些个后人们废物无能啊!”
朱元璋虽然在愤怒的吼着,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很多问题的根源确实在他这,他这老祖宗定下的一些规矩,写进了皇明祖训当中的事,后世子孙又哪敢轻易更改,就算想改,既得利益者的那些大臣,也会举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牌匾,拼命阻止,以免自家利益受损。
百户千户压榨军户的事,现在其实就有,但只要他发现一起就严惩一起。
就如他发现贪官严惩一样。
他以为一直这样下去局面会变好。
但如今,曲洁灌输给他们的明史里写的清清楚楚,局面并不会变好,只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恶劣,越来越过分。
贪官越来越多。
百户千户压榨军户越来越甚。
“父皇,您不要气急败坏,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昨日跟白鹦鹉聊了许久,白鹦鹉就说过,你想象当中制定一套万世不移的规矩体系,好确保我朱家江山永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俗话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您现在觉得很好的规矩,过些年兴许就是毒瘤,就是国家破灭的祸根。
她还说您定下的那些政策,很多官员其实未尝看不出问题来,但凡稍微有些远见的,便能看出您那些政策未来贻害无穷,只不过您这人杀人如麻,又不听劝阻,谁没事冒着生命危险劝您啊!
不得文官人心,说的就是您。
父皇,您别急,刚刚那些话不是我说的,我只是复述一下白鹦鹉的话。”
朱标胆子是真的大了。
那是一边躲着朱元璋的攻击,一边说着,大概是曲洁一直大逆不道,嚣张不已,活得好好的给他带来的勇气吧。
最后还是马皇后居中调和。
才让他们父子俩重新坐下继续聊。
之后当然就是将所有问题全部都记录下来,并且挨个深入思考如何解决。
但不管他们怎么商讨。
都觉得事情很难办。
藩王朱元璋舍不得苛待,海边倭寇多暂时也无力清缴,因为目前大明的主要精力还是对付北元,而且现在军户屯田那还处于免税状态,总体运营良好。
多数军户日子过得比普通百姓好。
跟后来几乎沦为奴隶的军户。
并不一样。
总体来讲,很多在一两百年之后贻害无穷的政策,现在都还挺合时宜的。
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改。
“照这么看的话,我们岂不是白折腾了这么一场,只要后世子孙没有改革的魄力和能力,大明岂不是终究要亡!
怎么会这样?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讨论到最后,朱元璋整个人都有些郁闷,他总不能专门留道遗诏,指导后世之君怎么改革吧,这实在是不现实。
没有个有能力的后世之君,总感觉不管他留下什么解决方法,都没有用。
“父皇,要不还是问问白鹦鹉吧。
她虽然脾气差了些,对您也不怎么尊重,但确实言之有物,句句在理啊!
您就别总想着自己解决问题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朱标对曲洁虽然不一定有多信任,但是对曲洁的能力和知识,还是充分认可,且尊崇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