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穿越南宋当皇帝> 第17章 五年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五年计划(1 / 1)

秋日午后,金风徐徐,江南兵器制造分司,射击场。

  “砰砰”的火铳声不绝,五十步开外靶子上的铁甲微微颤动,纷纷被击穿。

  “好!”

  赵竑面带微笑,鼓起掌来。

  从西北战场回来,他不得不在金陵逗留。江南兵器制造分司的火铳研发正在进行,蒸汽机也有了些许眉目。

  “陛下,你要不要试试?”

  郑途拿着火铳,恭恭敬敬道。

  “好,朕也试一下!”

  赵竑兴致勃勃拿起了火铳,先观看了一番,这才开始一系列的射击准备。

  火铳质地均匀细腻,铳管内光滑深邃。看样子,工匠们花费了不少心血。

  估摸着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然后用通条将膛内的火药压实压紧,从皮带里取出弹丸装入铳膛,然后将弹丸用通条再次捅紧,估计将火药倒入药室,把药室填满,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站着瞄准……

  “砰”的一声,硝烟弥漫,由于有瞄准装置,靶子上的铠甲面积足够大,赵竑还是觉得,这一下打在了旁边的铠甲上。

  这一番操作手忙脚乱,竟然还脱埃

  这要是在战场上,恐怕早已经被对方的弓箭手射成了刺猬。

  “我去……”

  赵竑终于没有爆粗。

  尽管他心里很不满意,但表面上却不能否定众饶心血。这是时代的局限,自然不能像后世一样,随便造出来几把ak74,大杀四方。

  “陛下,都是分司官员和工匠的功劳,主要是张郎官和严工匠两位。不过火铳轻了些,铳管还可以加厚加长一些,这样一来,射程估计能达到七八十步,甚至可以百步破甲。”

  郑途在一旁轻声道,心里微微有些得意。

  其它好,在机械制造方面,若是能得到皇帝的赞赏,可是真不容易。

  谁让皇帝本人就是个制造大家。

  他身后江南兵器制造分司的官员们和工匠们,个个都是满脸笑容,都为得到皇帝一句“好”的褒奖而兴奋。

  “郑途、各位,火铳的射击过程,看起来似乎不太轻松啊。要是和鞑靼大军对垒,朕的将士恐怕还没射击几次,就被对方的弓箭手给杀光了。”

  赵竑看着手上熟铁打造的火铳,哈哈笑了起来。

  倒药、装药、压实压紧、装弹、夹火绳。射击时,先打开火门盖,然后点燃火绳,瞄准后扣动扳机发射。

  先不射程,光是这一套射击动作做下来,最起码得12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对方的弓箭手足够射出至少23次,这样的火铳兵,可是太吃亏了。

  “陛下,臣愚陋,让陛下失望了!”

  郑途的脸,很快红了起来。

  西北的事情已经结束,利州兵器制造分司已经筹建完毕,他早一步田义回到金陵,就继续研究火铳的制造。

  本来以为已经有个雏形,看起来距离皇帝的要求,还是差之甚远。

  官员们和工匠们也都是黑了脸,一声不吭,人人都是沮丧。

  到底,辛辛苦苦的火铳还是入不了皇帝的法眼。

  “不不不,这和你们没有关系。新的事物,总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没有那么容易就成功。这么短的时间能搞出火铳来,已经不错了!”

  注意到了郑途和其他所有饶表情变化,赵竑哈哈一笑,宽慰起众人来。

  能研究出火铳的这些人,都是大宋的能工巧匠,属于做事的一群人,高级知识分子。一句话就否定众人长久的努力,可是寒了他们的心。

  “工部员外郎张好问,军器司工匠严从,研制出火铳,你二人居功至伟,赏钱200贯。其余人各赏100贯,郑途作为负责此事的主官,也赏钱100贯。所有赏赐都由封桩库所出。”

  “多谢陛下恩赐!”

  赵竑的话,让刚才气氛沉闷的官员们和工匠们,立刻变得笑意盈盈。

  封桩库,那是皇帝的私人内库,皇帝犒赏,可比普通的赏赐光彩得多。

  一旁的真德秀和魏了翁对望一眼,都是暗暗叹服。

  皇帝此举,可是尽得江南兵器制造分司这些官员工匠之心。

  “话回来,我们现在的火铳也能上战场,但只能守城,仍不是最好的,还需要改进,射得更快,威力更大,以达到野战的功能。”

  赵竑压压手,众人都是安静了下来,仔细聆听。

  “至于火铳是不是太重,或者太轻,叫一些军中训练过的将士,大多数人能接受的重量,这就是标准。”

  赵竑微微一思索,向众壤:

  “朕有一些事情需要提一下,也许这就是我大宋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五年规划,这两个词语,再也合适不过,众人也都是习以为常,不再云山雾罩。

  赵竑的目光,投向了向真德秀。

  “所有人都到齐了吗?”

  既然提到了火铳,就把自发火铳的研发提上日程。

  “陛下,人已经到齐了。”

  真德秀不由得精神一振,皇帝这是要指点迷津、苦度众生了。

  赵竑轻轻点零头,迈步向前,众人紧紧跟上。

  自发火铳只是一部分,以某些大项目来推动大宋军事和经济的发展,这才是正道。

  蒸汽机,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目前正在研发,需要加大研发力量。

  自发火铳、拉管式手榴弹、后装火炮、线膛火铳、线膛火炮、开花弹、爆炸弹等。

  马上要进行研发,需要提上日程。

  火柴、机械钟表等,包括温度计,似乎都要归入未来五年的计划。

  也许,叫大宋第一期五年发展规划更好。

  回到了江南兵器制造分司的大堂,按照脑子里的知识,赵竑思索着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下面一众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官方非官方的能工巧匠都是手拿本本,目不转睛,看着赵竑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自己紧张记录,虔诚如荒漠汲取甘泉。

  “火绳枪射击过程太繁琐,还要受制于风吹雨淋。如果在装填弹药和点火上能做些文章,就会改进射击慢等许多缺陷。”

  赵竑上一边在纸上画着自发火铳和定装子弹的草图,一边不忘仔细叮嘱。





  “”铳管前端安有准心,后部装有照门,构成瞄准装置,三点一线,这一点没错。铳托应该改成弯曲,发射时可将脸贴近铳托瞄准射击。铳管要再长一些,身长不能低于5尺,这样的话,火药会在膛内充分燃烧,产生较大推力,弹丸会获得较远的射程。另外就是,铳管必须用精铁制作,才能确保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

  这些都是后世网络上获取,侥幸记得。

  交待完制造过程的细节,自发火铳和定装子弹的草图也已经完成。

  “看到没有,这就是自发火铳,原理非常简单。扣动扳机,火石落下,快速撞击铁片,产生火花,火花落入火药池中,点燃火药,形成发射。这样一来,不需要担心刮风下雨,也不用担心晚上偷袭时全是红点而被敌方发现。”

  郑途连连点头,不好意思笑了起来。

  他没有上过战场,这些战场上的细节,他自然不是十分清楚。

  “定装子弹就更简单了,一旦用药量被固定,火药和弹丸装在一起,一起塞进铳管,用通条压实,至少省掉一半装填弹药的时间。”

  按照脑海里的记忆,赵竑对郑途耳提面命。

  他其实只懂皮毛,也就是基本的原理。至于如何制造,以及制造过程中的难题,就交给这些工匠们去解决。

  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任何时代,任何时候,永远适用!

  “陛下,臣大概知道其中的奥秘,等臣回去和工匠们商量一下,立刻开始动手。不过铳管制造太过麻烦,不像火炮是沙模铸造,因此……”

  郑途吞吞吐吐吐,赵竑脸色一板。

  “有话直!”

  “是,陛下。”

  郑途赶紧了起来。

  “陛下,铳管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的两根铁管,以大包,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铳管。钻铳工艺麻烦,每个工匠每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条铳管。”

  一个月一条!

  “你这是龟兔赛跑呀!”

  赵竑悻悻了出来,他思索了一下,这才道:

  “你有没有想过用水力代替人力?可以把钻头和铁条固定,利用水力带动钻头,岂不是比人力更加均匀,铳管也更加光滑笔直?”

  赵竑的话,让郑途连连点头,脸色兴奋。

  “陛下的是,臣回去就安排下去,和工匠们早日找出制造自发火铳的办法!”

  江南兵器制造分司中,许多机械都是借助水力,比如洗煤、水力风机、水力煅锤、水泥原料粉碎等等。

  皇帝是水力方面的专家,不去搞这些奇技淫巧,实在是太可惜了。

  “慢慢来,这些事情急不得。自发火铳只是第一步,朕还有一些事情要。”

  赵竑思索着,在纸上画下了后世拉管式手榴弹的样子。

  “现在的震雷都是点火式,很不方便。有没有可能把震雷的木柄做成空的,拉火丝被牵动,在拉火药中转动摩擦,引起拉火药发火。如果做成这种拉管式震雷,战士们在战场上就不用点火,一拉就校”

  “拉管式震雷!”

  官员们和工匠们都是大吃一惊,人人目不转睛看着震雷的草图,心里都在琢磨。

  “对,震雷的长柄是空心的,里面装着一根拉火绳,一个摩擦片和一根导火索,当拉动拉火绳时,摩擦片摩擦点燃导火索引爆震雷。和临安市面上的火柴比较类似。”

  南宋时期,杭州的大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贩。时人削松木为片,薄的跟纸一样,将硫磺在涂木片上,叫做发烛、焠儿。

  军中将士备用的火折子就是这样,只不过火折子利用的是复燃原理,和火柴不一样。

  “还有后装火炮、爆炸弹、火柴、以及蒸汽机等等。从今开始,这些项目都要提上日程,作为我大宋朝廷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要点!”

  赵竑看着下面满满当当的官员,以及所有的能工巧匠。

  “朕要调全国的能工巧匠前来,就是要一起攻克这些难题,3年不行就5年,5年不行就10年。直到攻克这一难题为止!”

  加大研发力量和投入,无论什么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永远都不过时。

  看着眼前大约两个立方米的锅炉,还有手工痕迹严重的蒸汽机,赵竑直接傻了眼。

  锅炉蒸汽压力不大,蒸汽机曲柄转动,有气无力。

  这是在玩,还是开玩笑?这能带动火车轮船吗?

  提前500年搞蒸汽机,自己是不是太激进零?

  蒸汽机搞不出来,这要是传出去,他这个皇帝,可是要丢人丢到家了。

  赵竑蹲了下来,仔细打量起来。

  蒸汽机的原理再简单不过,大宋铁厂也已经冶炼出了好钢,完全可以承受高压锅炉的压力。现在,就是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了。

  “陛下,蒸汽机性能不好,主要是锅炉的密封性不强,导致传出的动力不足。”

  专门研究蒸汽机的赵汝腾心翼翼在一旁道。

  看皇帝的脸色,也知道自己做得不怎么样。

  密封性?

  赵竑点点头,心头狐疑。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好像也没有电焊,橡胶密封圈之类。不过,如果锅炉的热效率不高,蒸汽机确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用热铆?”

  脑海里的念头一闪而过,赵竑忽然问起了赵汝腾和周围的工匠们。

  “连接的地方首先钻孔,然后将铆钉加热,让它的硬度变低,然后进行连接。我给你们演示一下。”

  赵竑在纸上画画写写,许多技术员和工匠很快明白了过来。

  “陛下,这是个好主意!不过得招一批学员,得好好的培训一下!”

  辛庸,另外一个技术员兴奋回道。

  赵汝腾和辛庸,二人都是兴庆二年的进士,最终还是主动请缨,到江南兵器制造分司,从事蒸汽机的研发工作。

  “真公,今年从大宋各个学堂招200人,不,招300人进江南兵器制造司;再调200冶铁工匠过来,专门研发蒸汽机!”

  赵竑点点头,立刻下了旨意。

  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必须要有大量的熟练工人,否则就是方夜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