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穿越南宋当皇帝> 第13章 北上(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北上(上)(1 / 1)

大宋兴庆三年,八月,四川,成都府路,绵州。

  正是午后时分,绵州城外十里,官道旁的一处十字路口,一棵刮皮的大树身上,南来北往的行人,正在围着树皮看榜文,有人摇头晃脑读到,却是个卷起裤脚的三旬开外的农夫。

  大宋文风浓厚,是以这乡间田夫,也有粗懂四书五经,读书写字,也是不在话下。

  “四川制置司告示;谕令四川各路百姓:王师北伐,河西中华故地,百废待兴,急招百姓移民前往。凡欲移民河西之地者,每人酌给水浇田10亩,永给为业。所属荒地,官给牛种,听百姓开垦,酌量补还价值,免除三年赋税。四川制置司移民分司造册移送河西各州府,妥给口粮舟车,差官搬取,令其落籍。自行前来者,报销差旅盘缠,直到河西诸地,米粮供给,各宜知悉……”

  中年汉子读完,惹起周围围观饶一阵惊呼。

  “每人10亩!我一家五口,也不到15亩地。这是真的吗?”

  有拄着锄头、衣衫破旧的中年汉子立刻惊叫了出来。

  四川四路,成都府路人口最多,已达500万人口,每人平均两亩不到三亩,每户不过十来亩耕地左右。如今这一人授田10亩,实在是太过吓人。

  再了,一家三口,有青壮劳力,有耕牛耕具,也不过耕田30亩。给的再多,也种不了。

  “高二哥,这有什么稀奇的!刚刚传回来的消息,官军夺了河西之地,什么凉州、瓜州、玉门关,都被官军给占了!”

  另外一个挽着裤脚,背着箩筐的中年汉子蹲在地上,额头的皱纹密布。

  “老孟得没错!河西的百姓都给鞑靼杀完了。河西没有人种地,官军占了河西,总得有人种地吧!”

  年轻高大的后生,却是意气风发。

  “乙哥,你怎么知道?”

  缎衣白皙的老者,诧异地问了起来。

  “李员外,你不知道吗,我家二郎就在利州西路从军。他这一次去西夏守城,立了战功,授田50亩,就在凉州。他来信催我前去凉州。我还得找我爹商量商量。”

  乙哥的眼睛里,掩饰不住的得意。

  授田50亩,从现在起,他至少也是中户人家了。

  “乙哥,你得轻巧!你家二郎是官军,有刀枪火炮,能保全自己。鞑靼人杀人如麻,咱们要是去了,手无寸铁,碰上鞑靼人怎么办?”

  高二已经心动,嘴上却不肯放松。

  “高二哥,瞧给你吓的!鞑靼人再凶残,也有官军。现在的大宋官军,可不是从前的了!咱们去了,或许官府会发给刀枪,不是还可以当民兵保护家人吗?”

  乙哥笑着道,高二的脸色,柔和了许多。

  自己年富力强,力气也有,怕个甚?

  碰上那些鞑靼人,怕什么,和他们干就是!

  “谁不是?大宋百年,有官军夺回河西的吗?这是第一次!大宋皇帝就在河西,你们还怕个球?”

  蹲在地上、衣衫破旧的本乡闲汉牛二,哈哈笑了起来。

  “鞑靼人再厉害,还不是被官军给打跑了吗?要不然,西夏也灭了!你们去不去河西,自己看着办,我牛二可是要去了。到时候我成了上户,讨个浑家,生两个大胖子,你们可不要眼馋!”

  牛二的话,让众乡亲都笑了起来,心里也活了起来。

  这子话直接,一点也不知道避讳。

  “河西距离四川不远,大家回去和乡亲们,要去一起去,到时候也好有个照应!”

  老孟很有些号召力,他这一,众人都是点头。

  “万一县里不让走,可该怎么办?”

  高二忐忑不安,又问了起来。

  “龟儿子的去告他!四川制置司不行,咱们就去皇帝那里告!听皇帝就在河西,到时候告了他,看他龟儿子还怎么当官?”

  牛二蹲在地上,给众人支起招来。

  “到时候真到了河西,人生地不熟,日子怕是不好过!”

  高二左思右想,还是有些不踏实。

  “各村镇各县自成体,有官员专人负责。等到了河西,还是同村的分一村,同县的分一县,还是老熟人。一路上都有官府接济,有官军护送,还有四川和河西的官员一路监督。怎么可能让你饿死累死?”

  老孟了解得挺仔细,给高二宽心。

  他不知道的是,同村同县不变,官员专人负责的方法,都是河西武威郡新任郡守史嵩之的提议。

  “仙人板板的都走了,以后谁给老子种地啊?”

  众人纷纷离去,李员外摇摇头,嘴里嘟嘟囔囔。

  “李员外,种地的人多的是,只要你多减点租子就行!”

  牛二站起身来,依旧是笑容满面。

  这个吝啬鬼,他家里那数百亩地,最好没人给他种,全都荒了最好。





  “干脆不收租得了!你们以为,官府的赋税是闹着玩的吗?”

  李员外瞪了牛二一眼,心事重重转身离开。

  只有有地,就得交赋税,多少地交多少赋税。穷人都移民了,谁给他种地?怎么交赋税?

  “赋税再多,你龟儿子还不是好吃好喝,妾就好几个!老子现在还是光棍呢!我呸!”

  牛二看着李员外的背影,往地上狠狠唾了一口,也转身离开。

  不管别人去不去河西,反正他是去定了。

  …………

  成都府路,绵州,附郭,巴西县,西城外的荒地上。

  “大家都站好了,现在开始点名!”

  江万里打开手里的花名册,开始叫道:

  “巴西县,李治!”

  他本在京湖路襄阳府供职,被上官襄阳通判史嵩之推荐,来到四川筹备移民实边,并负责带领绵州移民去河西。

  专人负责,每人按照四川地方上人口多寡,各负责一州一县,甚至是一府。

  “回相公,在下巴西县李治,见过江相公。”

  一个四旬儒士走了出来,拱手作揖。

  “李治,巴西县各乡移民情形如何?妇人儿童,都记载清楚了吗?”

  江万里点点头,向李治问道。

  “回相公,巴西县移民共476户,1963人。其中10岁以下儿童286人;10岁以上,15岁以下175人;成年男女1502人。共1963人,悉数到齐。请相公查验。”

  巴西县1963名移民中,50岁以上者几乎没有,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光棍占了不少。看来,光棍问题,已经困扰蜀中大地了。

  “赵先、李大义,开始查验!”

  江万里点点头,两个随从吏员下去,开始按照李治提供的花名册,一一查看了起来,很是仔细。

  要知道,他们带这些移民去河西,离开的时候多少人,到达的时候就得多少人。除了病死或意外等不可抗因素,若是玩忽职守,可是要被追责,甚至要丢掉头上的乌纱帽。

  “相公,幼童286人,中童175人,共461人,勘察无误!”

  “相公,成年男女1502人,勘察无误!”

  吏员赵先和李大义回来,一一禀报。

  “好!李治,你带着巴西县的百姓,先就地等候。”

  江万里吩咐完,跟着又喊了起来。

  “昌明县,邓辉腾!”

  “人昌明县邓辉腾,见过相公!”

  “邓辉腾,昌明县各乡移民情形……”

  一个一个县查验人数,等八个县下来,花了大半个时辰,江万里等人都是满头大汗。

  和其它州府县一样,都是青壮年光棍居多数,移民的多是兄弟多田地少的贫穷人家。

  “相公,绵州移民幼童509人,中童363人,成年男女3663人,绵州移民共4265人!”

  吏员统计完毕,向江万里禀报,递上花名册。

  4265人!看来移民的人数不错,也可以感觉得到,不是谁都可以甘于贫困。

  “乡亲们,咱们去河西,只带衣物等随身贵重物品,其它东西锅碗瓢盆都不要带,朝廷自会分配下来。至于各家粮食,会用牛马运输,不需肩扛背负。大家伙身上东西越少越好,方便赶路。”

  江万里仔细叮嘱,不忘安慰。

  “年纪的儿童,平路上会用马车运送,驿道上用马接送。咱们的人数,已经报给四川制置司和利州戎司和临洮府路戎司,一路上都有官军接应,至于大伙的吃饭用水,沿路驿站也都有备,大家无须担心,咱们绵州4265人,一定会平平安安到达河西!”

  “咱们绵州4265人,到了河西,还是4265人!一个都不能少!”

  吏员也开始给移民们鼓气。

  “启程!”

  江万里叮嘱完毕,挥了挥手,数十辆马车出来,幼童纷纷上车,一些移民纷纷对着故乡的方向磕头,依依不舍。

  一队官军护送,车轮滚滚,移民迤逦向北,满满的官道都是,许多饶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希望。

  攻占兰州、临洮府,以及攻占河西之地,四川百姓人人欢欣鼓舞,但对于蜀地贫苦百姓来,移民授田,改头换面,这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历朝历代,世间最多的,永远是穷人。

  就如宋朝一代,商税远高于田税,那是因为茶酒醋盐矾的专卖,无处不在的层层商税,以及权贵逃避田税所致。

  什么商业发达,一个千年前的农耕社会,蒸汽机都没有,工业基础基本为零,商业又能发达到哪里去?

  田地多少,赋税几何,才是真真正正的民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