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大明国士> 第一百四十七章 少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七章 少年(1 / 1)


  节操这种东西,陈堪一向看得很淡。

  所以在抄袭完文大才子的大作之后,陈堪取过另外一张纸继续在纸上写下了《中秋月·中秋月》六个大字。

  这首词是景泰英宗至成化年间的大奸臣徐有贞所作。

  徐有贞这个人的人品烂透了,但词写得还是不错的。

  抄袭他,陈堪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在纸上写下这首小词的词牌名,陈堪满意的点点头,很好,从现在开始,《武功集》是我的了。

  大臣们自然是不知道陈堪在无声无息间已经完成了一次无耻的文抄。

  他们看见的,是一个自信满满的青春少年郎,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洒自如。

  他是少年!

  少年有他的山海,有他的重重山影,有他的万里波涛。

  如果可以,风给他,沙漠给他,天空也给他,是无拘无束的风,会下大雨的沙漠和铺满星辰的天空。

  “好一个少年。”

  逐渐有大臣停下了笔锋,将视线投向神态自若的少年。

  他们仿佛看见了他们年少时的自己,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神采飞扬。

  当陈堪落下最后一个月字时,大殿中央的檀香也刚好燃尽。

  刚刚好。

  “时间到!”

  宫人尖锐的声音响起,几个内侍一言不发的收走了大臣们面前的宣纸。

  朱棣的贴身太监简单分辨了一下,将四分之三的白纸摆到了一旁,随后将写有内容的纸张一言不发的递给了朱棣。

  彩头是朱棣出的,由他来做裁判,群臣自然不会有意见。

  朱棣看着瞬间薄了四分之三的作业,心里也不甚在意,他也清楚,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急智。

  他要大臣乃是用来治国,又不是写诗逗他开心,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吧。

  至于交白纸的大臣们心里惭不惭愧,那就不是朱棣该考虑的事情了。

  “月归云,向岭边,凉枕依长夜,更须共谁谴……”

  “好词,可惜,文不对题。”

  “莫复感念轻别离,送卿归至婺州东”

  “倒是有几分中秋月圆求而不得的矫情……”

  “莫言思绪无处道,遥寄天上白玉京。”

  “这句不错……”

  朱棣一份一份的看过纸上的诗词,看到出彩的诗词句子还会忍不住念出声来。

  “咦?”

  朱棣忽然轻咦一声。

  大臣们瞬间伸长了脖子。

  尤其是写出了诗词的大臣们,都在期翼着让朱棣感到惊讶的是自己的作品。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竟是《忆秦娥》的变体,更难得的是立意高远,遣词得当!”

  看见这首小词,朱棣喃喃自语一句,一下子来了兴趣。

  倒是没想到,闺女即兴提出来的的应试作诗,还能有这种意外之喜。

  大臣们看着朱棣脸上的惊讶之色,心里痒痒得跟小猫抓挠似的。

  偏偏朱棣念得还很小声,他们完全听不清朱棣念出来的内容。

  一些大臣急得抓耳挠腮,就差问朱棣是不是在为他的作品感到惊讶了。

  朱棣没让众人等太久,将宣纸递给方孝孺道:“这首中秋月不错,诸卿传阅一下。”

  方孝孺看完全词,眼中的惊讶之色一闪而过,随后摇头晃脑的说道:“这首小词,只怕是今夜的魁首了。”

  说完,便将宣纸递给沐晟。

  沐晟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便笑道:“微臣附议方大人所言。”

  诸臣的好奇心瞬间被二位文武之首给勾了起来。

  随着沐晟将宣纸递到群臣手中,大臣们也逐渐开始切切私语起来,都在猜测这首词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许多人下意识的将视线看向陈堪,但心里又觉得有些荒唐,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凭什么?

  大臣们传阅这首词的时候,朱棣又继续翻看起剩下的诗词。

  只是再没有一首能让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桌子上只剩下了最后一张纸,朱棣随手取过,但原本已经不抱希望的他,在看见纸上的内容之后,却忽然瞪大了眼睛。

  “啪~”

  朱棣忽然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惊得大臣们的视线齐刷刷的看向了他。

  只见朱棣脸上压抑着狂喜之态,仿佛即将达到高潮一般!

  “这……陛下这是怎么了?”

  原本还在讨论着中秋月这首小词的大臣们一头雾水,看陛下这表情,怎么跟便秘时忽然拉肚子一样?

  那是,极致的畅爽?

  “哈哈哈哈……”

  朱棣忽然大笑道:“本以为发现珠玉,已经足够让朕惊喜,没想到竟然拾到了夜明珠,好,好,好!”

  朱棣连说了三个好字,足可见他现在的心情有多好。

  “方卿,汝且观这首词如何?”

  朱棣满脸笑意的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了方孝孺,方孝孺伸手接过便抚着胡须看了起来。

  但下一秒,方孝孺差点将胡子给揪掉。

  看完全词,方孝孺忽然朝朱棣拱手贺道:“恭贺陛下,国朝养士三十年,终能得此华章,我大明盛世之基业可期矣。”

  “哈哈哈……是极……”

  朱棣抚着寸长的胡须,笑得小舌头直打颤。

  迎上了朝臣的目光,朱棣笑道:“方卿,传阅太废时间,不如就由汝来为大家念上一念,这首颇具宋人遗风的念奴娇如何?”

  方孝孺拱手道:“臣之幸也!”

  大臣们这会儿是真的好奇得不行,看陛下与方大人的模样,莫非是有千古名篇现世了?

  方孝孺也不磨蹭,清了清嗓子,用低沉的男中音,缓缓的念道:“念奴娇,中秋对月。”

  一听是一首宋人词牌的念奴娇,大臣们瞬间安静下来。

  他们倒是要看看,能让朱棣和方孝孺同时失态的念奴娇,究竟是什么水准。

  方孝孺继续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念道:“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念完上半阙,方孝孺的声音忽然停了下来。

  但已经听得如痴如醉的大臣们顿时就急了,连身份上的差距都顾不得了。

  催促道:“方大人,下半阙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