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公信力(2 / 2)

这变脸的速度,朱元璋还是快的。

刚才还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现在就是有些热切的询问了。

刘伯温摇头道:“苏先生高论,必有其高瞻远瞩之处,但臣愚钝,目前尚未看出如何能运用,或许陛下可以去请教苏先生。”

这倒不是他在装傻,而正是因为刘伯温知道大明上没有达到苏璟三大产业理论中的形态,所以才无法真正的领会。

听到刘伯温的回答,这老朱的心里有些失望。

又是请教苏璟吗?

但刘伯温已经说了,这是未来才能用上的东西。

“罢了,就先这样吧,伯温,你可以回去了。”

朱元璋摆摆手,直接让刘伯温走了。

“是,臣告退。”

刘伯温缓步后退,离开了奉先殿。

老朱看着朱标的信件,内心还在纠结,只因为苏璟这三大产业论中的结论:

第二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大明能否保持住当前的地位。

如今的大明虽然才刚建立不久,但却是天朝上国,周边小国与大明诺大的疆域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朱元璋这心里,大明就是最强的。

但按照苏璟的说法,大明的第二产业若是不能发展起来,那大明便会渐渐的落后。

这是老朱所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历史也正是这么发展的。

中国的落后,便是从明朝才真正开始,没有赶上世界潮流的进发。

在明朝的中后期,社会思想上,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而没有被动摇。

对外探索上,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是为了拓展海外殖民地,而是为了炫耀所谓的国威,但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不济而销声匿迹。

历史走向上也出现了偏差,当西方的资本主义革命初步具备规模的时候,明朝被女真人覆灭。

军事上,明朝上位者把西方科技当成玩物,并不注重发展。

经济上,因为封建社会体制的原因,一直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科技含量和哲学成分不多。

当然,这些是老朱不清楚的,他只是对于苏璟的话语有种莫名的信任。

所以,这会刘伯温走了,朱元璋却依旧没有就此作罢的意思。

.......

国子监。

一大群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全部被朱元璋召集汇聚到了一起。

他们一个个都相当的紧张,内心忐忑但又相当的兴奋。

陛下召集他们,肯定是有大事的。

这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机会!

只不过,能让朱元璋一下机会将全部召集来的事情,肯定也被不会简单就是了。

很快,朱元璋的贴身大伴太监便手持圣旨来到了这里,一众国子监学官立刻跪下接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