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1839> 17各奔东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各奔东西(2 / 2)

“唉,眼看发匪直取江宁,为人臣子,却不能为皇上分忧,我们真是心如刀绞。……”

太平军大队近十余万人,越过安庆,直逼芜湖。

早先,太平军在安庆受挫,转向南昌,芜湖守军就放松了防御。这一线没有刻意布防。

太平军到达芜湖江防的第一道防线在荻港,只有守军2000名。见籍屋数十间,卓立风雪中。大炮数尊,横卧江岸,兵士散处,嬉戏而已。哪有一点备战的影子!芜湖下游险要江隘东、西梁山,“‘江畔泊兵船二只,船身脆薄”。作为水路先锋的罗大纲一冲而过。

陆路的林凤祥等人稍慢,夺得池州给老营歇脚,随后林启荣带队撤离九江,留赖汉英最后断后。九江的湘军象征性的追击了一下,与赖汉英部互有损失,就脱离了接触。曾国藩上表,自陈光复九江,南昌的大功不提。

楚剑功此时已经坐在武昌城中,和一众将领听着钱水廷朗的战役纪要。这一段纪要后来被记入《国内革命战争》中:

共和军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特别是在湘鄂边区战略要地,击破了清军湖北提督博勒恭武主力部队后,乘胜猛追,进抵武昌城外。沿路俱是清廷的溃兵和流民。

清兵在湖南溃败以后,穆荫犹不甘心失败,带领四千镶白旗精兵防守武昌城。加上绿营和团练,守城兵力3万余众,配以充足军火,严密分守城防。各城垛口,均有老式大炮防守,并悬有灯火滚木,备有石灰砖块,以防我军爬城。蛇山及环城要点,均设置很多炮位,各单位还控制许多预备队,昼夜环城巡查,随时策应。穆荫自带队巡查,直将城防守如铁城。

武昌城垣广阔,计有武胜、通湘、文昌、中和、保安、宾阳等十三门。

攻城的共和军第一到第十八步兵营,第一到第五炮兵营围城。第二日穆荫率部开汉阳门逃走,渡江退往汉阳,北伐军先后均编有带云梯的敢死队,在猛烈枪炮火掩护下,云梯队爬城强攻武昌。先后由宾阳门、保安门等城外坡较低处攀登爬进,爬城最奋勇,前赴后继,被清兵炮兵杀伤数人。楚剑功亲临督战。第一次攻城时,参将兼任第一营游击司马电六身先士卒,带领第三连冲上武昌城头。随之用刺刀驱散守军。随后直取总督府。

总督府空无一人,只有新任湖广巡抚陆大澎上吊自杀,旁边留有镶白旗地区领袖穆荫七绝一首,赞叹陆大澎的忠义。

我军筹集渡船,准备过江解放汉阳,穆荫率部疾走,退往下游方向。

《跨越星辰——共和军发展史;第一部:地球战争时代;第一卷:国内革命战争;第二分卷:战史综述;第三章:北伐;第五节:攻克武昌》

楚剑功在占领了汉阳之后,立即颁布了一系列命令,让乐楚名带领第二十一营、第二十二营,以及炮兵第六营前往占领襄阳,就地组织对北防御。第二十四营前往宜昌实施占领,并准备对西防御。

随后,命令在新占领各地的驻军抽出士官的架子来,组成当地的锦衣卫。原有广州除原有的广州卫以外,也新设韶州,东江、西江、南路、琼州五个卫。这些新的卫指挥使都是黄埔讲武堂的毕业生。中国人有很多重名,在黄埔毕业生中也有体现,仅仅王启年这个名字就有五个。

他们有的是广东本地商家子弟参军;有的是东北广宁府的马夫,有的是西北绿营的兼职兽医,他们俩在江宁收取溃兵时入营;有的淮南子弟,有的是杭州大户蓄养的家奴,浙东大捷后报名参军。

这些人,包括五个王启年,出身各不相同,投奔共和军的目的也不一样,但他们现在都被讲武堂和共和军这个大熔炉锻造,成为骨干。

马夫卫王启年为郴州卫指挥使,商家王启年为长沙卫指挥使,兽医王启年卫为岳州卫指挥使,淮南王启年为荆州卫指挥使,逃奴王启年为峡州卫指挥使……

王东陆为武汉卫指挥使。

楚剑功又命令广州白云山大营派遣新兵到武汉,补齐各营建制,让李颖修准备大都督府北迁。

这样一通忙下来,就到了八月中旬,肃顺带领神机军和湘军,沿长江而来。g

26dd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