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穿越九六从模拟人生开始>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处理首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处理首饰(1 / 1)


  李洪昌琢磨着自己该是时候去一趟国外了,一方面这段时间光顾着赚钱两头跑,精神压力很大,有钱自然要享受一下人生,不能只为了赚钱而赚钱,光会赚钱,不会花钱,那是傻瓜。

  而且这次出国也需要去注册几家海外的皮包投资公司,他的名星厨房的利润越来越大,他也怕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万一被人举报,引得人来查,总不能把钱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还得再转出去一部分,这次他打算把一部分钱以‘调味品专利费’的名义转到国外的一家投资公司里。

  而且搞几家外资投资公司,对于今后在国内做事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好处,比如会少一些本地小鬼来找麻烦,也更加方便资金流转。

  另外这次在异界搞来那么多黄金珠宝,总得想办法处理一部分。

  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大环境都不太好,各国的经济状况都不稳定,货币也都面临汇率风险,而黄金价格倒是一路飙升,还有什么比持有黄金宝石这样的硬通货更加稳定的。

  黄金和宝石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可以迅速变现的硬通货,最关键的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有个随身空间,这些财产可以随时随地带在身边,而那些富豪,毒枭为啥不换那么多的黄金,因为他们不能随身携带啊!

  所以他们才会想尽办法,把黄金换成货币,又把货币洗白,换成银行里的数字,这样就算跑路,也只要带着账号密码支票之类的就可以,但也会随时面临被人揪出来冻结账号的危险。

  而这些危险对李洪昌而言完全不存在,所以他想了想,还是就保留这些黄金宝石最划算,但也不是全部保留,还是要处理掉一部分,换成现金,毕竟证券市场的钱暂时还不想动用,今后如果想扩张生意,需要大量的资金只能打这些钻石和黄金的主意。

  选来选去,他就打算把那串原钻的项链处理掉,毕竟这东西他自己并不是很认可,很多人都说钻石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在他看来也差不多,店家卖的时候就动辄几万一颗米粒大小的钻石,可你散户想卖的时候,特么的,几千都卖不掉,这东西的保值功能比黄金和其他宝石差远了。

  当然他手里的是没有记号的原钻,这东西在国际黑市上还是非常有市场的,也比较好处理。

  有了这笔钱,再去e罗斯搞些大家伙回来,也刚刚好,李洪昌把未来的行程都算计好了,回到了家一看家里的破房子,就琢磨着等这次到海外弄一笔钱回来,就正好把老房子也翻修一下,反正也不差这几百万了。

  李洪昌于十一月六日抽空去了一趟章湾的证券交易所,以1850元的平均价格,全仓买进了深镇科技。

  过了几天,十一月十日李洪昌又跑了一趟,以2250元一股的均价卖出,五天时间便大赚了2亿多。

  回了家,李洪昌就琢磨着该怎么处理手里的钻石,黄金和其他宝石,他打算先留着,但钻石这东西,他真的看不上,尤其是了解了钻石行业的发展历程之后,他就觉得这完全就是个营销骗局。

  大概一百多年前,这钻石是在印度和巴西的丛林的河边被人类第一次发现,然后辗转到了欧洲,最早的时候,因为稀缺性,确实只有英国和法国的王公贵族才能佩戴。

  那时候这玩意绝对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很多上层社会名流,都以能拥有一条钻石首饰为荣。

  可哪想到后来英国殖民者1870年在南非橘子河边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钻石矿脉,产量居然是以吨计的。

  最开始大家是欣喜若狂,可几个月后,市场上就充满了各种钻石,导致钻石价格急剧下降,这让钻石矿的投资人害怕了。

  然后一个名叫罗兹的犹太人组织了所有的矿主成立了一家名叫戴比尔斯的钻石公司,通过在各国设立贸易公司的办法,来控制和垄断全球的钻石交易。

  这家公司的背后除了那些矿主,还有英国的大贵族,甚至是王室,还有很多其他欧洲的王公贵族,大家齐心协力之下,对钻石交易的控制还算成功,那段时间无论黄金,白银,铜,石油的价格如何变化,但钻石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

  可后来到了三十年代,欧洲经济出现动荡,甚至开始爆发战争,市场急速萎缩,戴比尔斯就把市场开拓重心,放到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米国身上。

  当时米国人可没什么结婚要买钻戒的习惯,可这些垄断商脑子却非常精明,利用米国暴发户对欧洲王室的崇拜情节,安排英国和其他欧洲王室出席公众场合的时候都佩戴大量的钻石首饰,来引导民间消费习惯,然后还编造了很多经久不衰的广告文案,比如什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之类的广告,让钻石在米国迅速打开市场,并且被广大米国消费者接受。

  在之后他们又在六七十年代,利用同样的手段打开了东瀛市场,而到最近,他们则开始利用同样的手法进入华国,还别说,效果还真不错,一些傻傻的女人,在结婚的时候,还真是哭着吵着要钻戒的。

  殊不知,这些钻戒米粒大小的一颗,买来要花大几万,可当你真的需要用钱拿去变现的时候,却变得一文不值,几千块都没人愿意回购,这就是钻石骗局最可恨之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钻石供应到整个国际市场,这玩意已经基本泛滥了。

  最早戴比尔斯还能控制垄断整个钻石行业,可后来随着澳洲的阿盖尔发现了钻石矿,前苏联也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一个大型钻石矿,然后力拓公司,和艾罗莎集团纷纷加入这个游戏之后,戴比尔斯控制价格那一套手段,还真就玩不下去了,不能保证回购价格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