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东坡往事> 第十一章 东坡与黄州的道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东坡与黄州的道别(1 / 1)

为什么黄州能成全苏东坡?

  纵观北宋官场的政治生态,宫廷里斗争激烈、尔虞我诈,地方上则山高皇帝远,相对心安、与世无争。

  神宗宽释苏轼,陈君式、徐君猷、杨君素自然心领神会。苏轼在《到黄州谢表》中,一再表示谢罪效忠,改过自新,认罪态度极好。

  三位太守都敬佩苏东坡的人品,爱惜苏东坡的才华,对苏东坡格外善待与厚爱。特别是徐君猷,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了苏东坡更多的关照,使苏东坡产生浴火重生的勇气和力量。

  黄州的好山好水、好人好物和躬耕劳作的生活,也医治了苏东坡心灵的创伤。

  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谪居生活苦中有乐,黄州岁月变得色彩斑斓,体现在诗词当中,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厚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代表了北宋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元丰七年,正月初六。

  滕元发移知筠州,成了苏辙的上司。

  当初被贬之时,滕公入朝辞行,还没有见到天子,而天子左右那些嫉恨滕公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用流言蜚语来中伤他。于是,滕公再次被贬至筠州。

  有人认为滕公以后还会继续遭贬,滕公却谈笑自如,说上天知道自己的正直,天子知道自己的忠诚,怕什么呢?

  于是,滕公乃上书朝廷为自己申明,此《辩谤乞郡状》由苏东坡代写。

  正月二十五,由神宗亲自下发手札:移苏轼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此时的苏东坡,还在忙着唱和秦观的《梅花》诗,“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到了二月,已经得到量移汝州消息的东坡先生,又与道潜、徐大正等人步自雪堂并柯池入乾明寺观赏了寺里的竹林,还拜谒了乳母任彩莲的坟墓。

  这时候的东坡先生,继续在自己的菜圃里劳作。闲暇时候,他会去造访当地赵氏园的梅堂,还会去尚氏第。他在定慧院僧舍里小憩,在任公亭、师中庵里饮茶,直到心满意足乃归,所到之处还常会题名。

  开封人张近(字几仲),有一方龙尾子石砚(龙尾砚),东坡先生用自己收藏的一把铜剑与之交换。

  龙尾砚的名贵,除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纹理。婺源龙尾山是中国四大名砚——歙砚的矿石生产基地,歙砚的根源就在婺源。龙尾石有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等五大类石品。

  古人评价它,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滑不拒墨,涩不留笔”、“呵气生云,储水不涸”、“扣之似金声,抚之如柔肤”。以水浸之显青色,虽光泽暗淡,但当砚石中云母,绿泥石稀可辨时,就会显现珍珠样光泽,在太阳光底下尤其可见其外表光华流溢,灵气逼人。

  早在南唐、北宋时期,龙尾砚就已著称于世。南唐后主李煜称赞“龙尾砚为天下冠”。宋代龙尾砚被列为朝廷贡品,文坛大家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襄都曾为龙尾砚撰文、填词、写诗,更使其声名远播,身价百倍。

  中江县(今属四川省德阳市)令、幼时蜀地的同窗程建用(字彝仲)给东坡先生来信,说他主政的中江县观风台之南有一亭,亭壁塑乱山,榜曰:栩栩岩。盖取梦蝶之意。

  程建用欲易“栩栩”之名,而记所以塑壁之意,只是恨自己才力之不逮。于是想请老同学苏东坡与之取名且写记文一篇,以便自己能够在文末署个名。

  东坡先生回信说,自己屡遭磨难令人生畏,所以不想再操弄文字,仅仅偶尔写一些佛家偈语罢了。自己不是故意托故不写,务必请老同学体谅自己的难处。

  回完信,东坡先生又给家侄、苏不欺之子千乘去信,说苏迈从北方来,带来了千乘的书信,还有几首诗作。收到家信,自己非常高兴,只是自己这一辈也没有什么希望了,家门衰落,死去的不能复生,希望千乘一辈能够奋发图强、重振家门。

  曹九章寄诗来,东坡先生次其韵,以同社结邻为约。

  黄州定慧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特别茂盛。每年的花开时节,东坡先生都会带着客人在此饮酒,已经有五次醉于其下了。

  元丰七年的三月初三,苏东坡又与道潜、徐大正、崔闲等人来观赏海棠花。虽然这所院子已经易主,主人是个市井中的俗人,但由于苏东坡常来的缘故,园主还是将园子略微加以修整。

  酒后,他们到尚氏家里休息,尚氏家里很整洁,竹林花园都很可爱。





  苏东坡醉卧于尚氏家的的小板阁上,渐渐酒醒,忽听坐客崔闲在弹奏雷氏琴,琴声铮铮,弹的曲子依稀是《悲风晓角》,一时间苏东坡竟然觉得这不像是在人间。

  晚些时候,东坡先生到城东买了一只大木盆,想着能用来装水清洗水果之用。然后顺小沟进入何氏、韩氏竹园里,于是又在竹荫下摆上酒宴。有一位叫刘唐年的主簙,知趣地送来了味道鲜美的“甚酥”点心佐酒。

  返家时路过何氏园,苏东坡还向园主要了一些丛桔,栽种于雪堂之西。

  这次酒宴后,念念不忘的苏东坡,还专门作诗向刘主簙求那种美味的点心。

  量移汝州的公文终于下来,收到任命后,苏东坡立即上了谢表。

  在谢表中,东坡无非是写一些感恩朝廷和悔罪自己的话语,但是朝中仍有人在谢表里吹毛求疵,说“观轼表中,仍有怨望之语”,好在神宗皇帝为之开脱,“朕已灼知苏轼衷心,实无他肠也”,苏东坡才得以免罪。

  任命一到,就要离开黄州了。

  接下来,苏东坡就要着手告别当地的熟人及友人了。

  苏东坡首先想到的是王齐愈这位老乡,他写信给王齐愈,说自己本来还想向朝廷申请仍留在黄州,但由于自己的罪过太大,君主恩德深厚,不可不按朝廷的意思前往汝州。目前自己已经雇好了一条船,本月下旬就出发。

  苏东坡的计划是,先顺流长江进入淮河,逆流汴河而上到雍丘(今河南省杞县)、陈留之间,上岸走陆路到汝州。

  本次量移,时间紧任务重,苏东坡一家的行装还没来得及收拾,苏东坡在信中给王齐愈说,希望老王能在这两三天内来一趟,因为有些事必须当面才能说清楚。

  接下来,东坡先生又给老乡王怀奇去信,王怀奇原为洪雅主簙、雅州户掾,如今已经隐退于青神县瑞草桥,放怀自得。

  苏东坡告诉他,自己到了汝州还要重新操持生计,倒是十分羡慕王怀奇的归隐生活。

  苏颂来简,苏东坡得知这位世交老朋友身体微恙,就赶紧回信向他推荐当地的名医庞安时。

  东坡先生说,庞安时这个人操行高雅,不计私利,自己与他很熟悉。建议苏颂将自己的患病病因与日常现状写下来寄给老庞,让庞安时诊断下药,这种小病,能有十分之五六的把握给治好。

  苏东坡重游了大别寺,与大别才老告了别。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建造的雪堂,东坡先生将它托付给黄州进士潘丙的侄子潘大临、潘大观兄弟居住,并由潘丙全权代理。对于东坡的田产与乳母任采莲的坟墓,东坡先生也不想让其荒芜。他给潘丙留言托其照料,说自己不过是临时去吃些官饭,最终还要回来亲自经营东坡,还会与诸位一起游赏东坡一带的风景的。

  在黄州的这四年,苏东坡先后考证了当地每年二三月间聚众而唱的山歌,这种山歌歌声宛转,高低回环,就像鸡鸣一样,便猜想那是宫廷版《鸡鸣歌》的遗音。对于古《阳关曲》要叠唱三遍的说法,苏东坡据白乐天的《对酒》诗考证出“第一句不叠唱”的规律。

  苏东坡在黄州时,听说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东林寺藏有陶渊明的诗集,本想派人前去索求,不想江州守李某忽然给东坡寄来了一本。

  这本陶渊明集字体大,纸质厚,令东坡先生十分满意。每当身体欠佳之时,东坡先生就取出来读,每次仅读一篇,唯恐读完后没有消遣的东西了。

  黄州教授朱载上,也是苏东坡在黄州时过往甚密之人。

  一次,东坡先生看到了一句诗“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顿时愕然,忙问谁人所作,才知道了朱载上这个人。

  东坡先生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异日,东坡往见,二人遂成知己。

  一日,朱载上前来拜谒东坡,谁知通报姓名之后,东坡先生竟然久久未出来迎接。朱载上本想离开,但想到已经通报了姓名,就在门外一直等候。苏东坡出来时,顿时感到惭愧,忙说自己在抄《汉书》,这是自己的日课。

  朱载上说,以先生之才,何用手抄?

  东坡笑道,这已是自己第三遍抄《汉书》了,第一遍是以三个字为题,次则二字,而这次是以一个字为题。

  朱载上试举一字,果如所言,东坡先生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

  在黄州时,与东坡先生一起出游的人还有:何圣可、道士李斯立、盱眙的杜与(字子师)、黄仲闵、陈处士等。

  杨节之过黄,拿来了欧阳修与蔡襄的书法,东坡为之点评。老杨还取出了自己的诗作向东坡求正,东坡先生都一一美言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