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长城密码之广汉> 第414章 再次被嘲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4章 再次被嘲讽(1 / 1)


  王刚来到,自然成为全场的焦点。虽然也有人有些想考教一下王刚的学问,奈何级别不够啊,王刚是晋阳候,并州牧,镇北大将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还是崔岩会说话,看到全场学子的眼神,自然明白学子的想法。

  笑着向王刚介绍了一下县里的几位先生,便将话题引向了诗会。

  “沮授两位先生以征,镇。两字为题。既然将军来了,不妨也出一题,看看无极县城学子们的水准,将军以为如何。”

  王刚听完顿时一阵牙疼,看了看挂在前面的宣旨上的两个大字,顿时自愧不如。想要写好毛笔字,觉得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王刚来到这个世界几年了,真正写字的时候真的不多,有时候连给陛下的奏折都是别人代笔,现在让他当面写个大字,这让他如何能够办到。

  写过毛笔字的都知道,字体越大,越难以把握,若是写小一点,还能用风格搪塞过去,可写这么大,那还有什么风格,完全靠的基本功好吧。

  可现在这么多的目光都看向他,就连后面的上官婉儿和甄荣也停止了交谈,将目光看向王刚。

  众人见王刚筹措不前,都以为王刚在思考题目。

  只有上官婉儿和郭嘉知道,这王刚怕是写的字不好,不好意思写吧。

  上官婉儿走到王刚的身边,想要帮王刚代笔,却见王刚挥挥手。

  走到书案旁边,拿起毛笔,认认真真的写了一个“安”字。王刚每一笔都写的很认真,神情也很专注,可当那个挂出来,顿时引得一阵嘘声。

  这个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如同刚入学的孩童一般,倒也端端正正。

  学子们嘘声过后,传出一阵窃窃私语,王刚就这样静静的看向众人,声音渐渐平息,王刚已经坦然,见众人将目光再次汇聚到他身上才开口说道。

  “两位先生的大才,我自然比不了。各位都是无极县城的读书人,想必也比我写的端正。”

  王刚说道这里顿了,将目光扫向众人,又接着说道。

  “既然两位先生用征,镇为题,那我就用安字为题。诗词歌赋任选其一,答题吧。”

  王刚说完,转身回了凉亭。

  那份坦然自若的气度,顿时让不少人折服,这字是些的不好看,可镇北将军还是写出来了。并没有丝毫的怯场,那份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自信,是学子们最欠缺的地方。

  甄宓不由的看向那个高大的背影,她就站在王刚的身边,王刚写字的每一笔都很认真,她当时就想冲上去,帮王刚写,可看王刚那份决然的表情,还是按捺下来。不由的将目光看向不远处的甄荣。

  此时的甄荣,还在思考上官婉儿的话,丝毫没有注意到发生了什么。见妹妹的目光看来,连忙抬起头,却见到挂在上面的三个字,最后一个字,太过普通。连他都有些看不上眼。

  见学子的目光,稍微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只是他想不通,既然写得写不好,为何还要去些。难道他不知道,这些人会将今天发生的事情都传播出去,到那个时候,堂堂的镇北将军,写个字如三岁孩童一般,那不是躲了镇北将军的名声。

  可见王刚坦然自若的走进凉亭,早有人端上凉茶,王刚也不客气的端起来,一饮而尽,顿时又摇摇头,继续沉思上官婉儿的话语。

  想比征镇,二字。王刚这个安字做起来更加简单许多。毕竟这个字有很多的含义。不想征那般尖锐直接。学子的短暂沉寂了一会,便陷入冥想。希望能在这个镇北将军面前露露脸。

  学子们就是这样,看比起一些官吏,却希望能得到官吏们的看重,这种极端矛盾的心里,一直纷扰了几千年。

  正当其他学子们还在沉思的时候,后面的传出一道声音。

  “镇北将军保一方平安,已安为题。学生献丑了。”

  只见徐庶挤开人群,来到凉亭便,拱拱手念道。

  “山安则,百兽竞逐,

  林安则,千鸟归巢。

  国安则,万民相庆,

  移一木,不断其林。碎一石,难崩其山。

  陨一人,不坏其家。破一城,难覆其国。

  山河尽破难觅食,

  百姓罹难无所依。

  何以安天下?

  徐庶读完,全场再次寂静无声,若刚才那个黑面青年说的征战沙场,那么徐庶就是忧国忧民。山河破碎,到处都是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

  王刚原本想着写一个安字,大家鼓舞升平一下,他好早点闪人。没想到第一个答题的就将话题引到这方面。尤其是最后一句,像是在质问他一般。问他一个镇北将军,拿什么守卫河北的百姓。

  学子们都知道这是徐庶,可是王刚不知道啊。

  他还以为这是一个无极县城一个普通的学子,再加上他对这些也研究不深,只感觉这赋做的还不错,至于有多好,他就说不出了。

  可看向众人那一脸沉思的样子,就连一向傲娇的上官婉儿,也一脸的郑重,才知道,只赋怕没那么简单。

  正当王刚不知道该如何说话的时候,后面想起了一声懒洋洋的声音。

  临战百姓如猪猡,离乡已成丧家犬。

  食不果腹心意乱,长衔不食犹可然。

  布衾难抵冷雪夜,骄卧榻上入长眠。

  床床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

  先祖不佑子孙惨,不问将军何以安。

  只愿风雨安如山,秋冬迟来昏黑晚。

  声音不大,却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间,就连王刚听了也觉得有些不对劲,要说徐庶的还有些忧国忧民,那么这首赋就有些不对劲。

  王刚听得一知半解,知道这个郭嘉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倒是一时也想不明白,不由的将目光看向凉亭边上的小甄宓。

  “小甄宓,这赋说的是什么意思。”

  两人一路也有些熟悉了,王刚也便低声问出来,也不觉得不好意思。

  甄宓看了远处窃窃私语的学子们一眼,又回头看了一眼甄荣,才凑到王刚的耳边小声说。

  “那个人在嘲讽你。”

  “嘲讽我什么?”

  “嘲讽你的安,他说,战争来了,百姓离开家乡,如同丧家之犬。如果饿了,就把食物含在嘴里不要咽下去,如果衣服太冷了。就躲在床上不要起来。如果房子漏水了,晚上也看不到。这一切都怪先祖没有保佑,不能怪将军。只愿没有风雨,秋冬和天黑晚来一点就好了。”

  王刚听完久久无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