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武侠修真>天魔大化> 第五十七章 黄河,转战蜀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黄河,转战蜀中(1 / 1)


  群龙无首的乾军骑兵很快就被秦军淹没,降的降,死的死。

  这场遭遇战交锋不到一刻钟,双方都没有正式冲锋这场骑战就以一面倒的形式告终,乾军甚至都没有做出多少有效的攻击就落败了。

  这就是兵种的压制,装备武器的压制,射程的压制。

  最终乾军骑兵一个都没有逃掉,全都被抓了回来。

  秦军的马比乾军的好了不止一筹,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掉大部分乾军都只好降了,只有少数人亡命逃跑,大大减少了秦军追捕的工作量,所以只是花了一个多时辰就把全逮住了。

  接下来就只剩下那三万多的重甲步兵需要收服了,这个可以说是最容易的,李青和常思远沟通后让你带人去招降,算做他投靠的投名状之一。

  这三万多重甲步兵虽然战力完好,但已经失去战略选择了,也就是无路可逃了,要么降要么死。

  毕竟重甲步兵啥都好就是行军速度不行,普通骑兵都能把他们风筝到死,更何况现在被前后包夹,秦军骑兵还强的离谱,如果是下围棋的话,乾军已经被判定成屠龙局中待宰的龙。

  果不其然,常思远成功劝降了这三万多重甲步兵,使得李青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三万多重甲兵以及附带的七万多民夫。

  当然,近十万人的投降并不全靠常思远的劝降,毕竟哪怕他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说服所有人,真正说服众人投降的还是不断5包围过来秦军骑兵和步兵。

  李青安排了一万步兵和一万骑兵看押降军,然后带着三万骑兵和函谷关后面赶来的六万步骑前后包夹乾军,强大的兵威兵势才是使得乾军屈服的关键因素。

  顺利把常思远带来的征讨大军连同洛阳守军打包带走,李青没有顺势发兵占领河南全境并进一步打下诺大地盘的打算。

  这是多方考量后决定下来的,毕竟如今秦国改革的成果还没有显现,盲目的扩大地盘只会增加改革的难度和治理成本。

  况且近期下了几场雨,黄河、淮河又暴动了,黄河两岸都要面临大痨之灾,还是做好接收难民的准备吧。

  继续打仗,兵灾天灾一起来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

  可以说任何一个了解历史和地理的人都难免会痛恨宋朝让黄河改道的举措。

  黄河改道的确起到了让敌国焦头烂耳的作用,金国的国运就是在连年洪涝之下快速衰落的,就连元朝也时常被黄河虐的欲仙欲死,异族王朝寿命不过百很大原因就是黄河暴动的后果,清朝出了不少能人治理黄河所以才能苟延残喘了近两百年。

  明朝的国力、国运也同样没黄河弄得快速衰落,明初朱元璋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其实黄河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初步治理了,只是后人一点都不重视水利工程维护,前人所做的努力基本都白费了。

  毕竟再好的工程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冲刷都要变成豆腐渣工程,时不时这里或者哪里需要维护一下,你不维护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今天或者近几年可能都没什么大问题,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大洪水来临就再也来不及了。

  毕竟几年前的小问题几年后就会变成大问题,不要以为问题是不会变化的这种刻舟求剑的思想简直和愚公移山里的智叟一样愚不可及。

  言归正传,因为预测到了大洪水又来了,所以李青就没有继续用兵攻下河南。之所以说又就是因为乾朝此时和明末一样,黄河是一年一小涝三年一大涝,年年都河水泛滥,搞得中原北地百姓苦不堪言。

  你说哪怕是三年来一次都好,年年这样搞是真的会搞死人的。无数百姓被迫抛地而逃。

  所以北地越来越地广人稀,地方财政越来越少,守备力量越来越空虚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说东虏真的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更可恨的是这些北方的强盗还时不时跑过来劫掠,不仅劫掠钱财还劫掠粮食,搞得北地的中原人更加活不下去,只能被迫为强盗群掠,认贼做父助纣为虐。

  不幸中的大幸是东虏的二代目算是比较有格局的酋首,知道人口的重要性,以比较缓和的政策对待中原底层人民,但也只是从猪狗不如变成牛羊一般的牲畜罢了。

  眼下虽然放弃了河南,但李青也没有因此真的停止用兵,李青决定趁着兵员集中的机会转头进攻蜀中。

  相比较而言,蜀中无疑比河南以及中原各省难啃很多,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的古话,意思就是蜀中交通不便,很难打进来,也打出去,所以往往群雄逐鹿的年代,中原大局已定了蜀中还没打完,毕竟蜀中自己打自己也挺难的。

  蜀中多山,防守的一方很容易占绝对的优势,进攻方吃亏就没什么人愿意主动进攻,搞得蜀中军阀都很难做到迅速统一蜀中然后出去争霸。当然就算统一了蜀中能不能出去也得另说,这路是真不好走啊。

  看李白《蜀道难》就知道了,第一句就是:“噫吁嚱,危乎高哉!”意思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我哩个妈呀,这地方的山真t高真t多真t难走啊。

  也就不怪李白将蜀道形容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想想后世重庆那连地图导航自己都蒙圈了的情况就可想而知巴蜀的地形多么复杂了。

  不过蜀中的地理战略优势对于秦国来说又比中原更加重要,毕竟逐鹿中原就像下围棋一样,“金角银边草肚皮”。

  蜀中就是金角,关东中原各省就是草肚皮,中原各省虽然富裕但基本都是四战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难了河南之后就必须得继续扩张拿下其他的中原各省,不然防守压力就太大了。

  敌人可以从死面八方打过来,非常容易腹背受敌,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有险可守的战略意义,否则就像官渡之战的袁绍一样,兵多将广,钱粮多地盘大又怎么样?输一把就能让人直捣黄龙,把裤衩都输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