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走过那春天> 第33章伤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伤骨(1 / 1)



  张兴在大队领到任务,要发动莲花村的村民大量种植甘蔗,把没有水利保障的旱田全部种上甘蔗,旱地不要再种玉米黄豆红薯木薯了,全部用来种甘蔗,大幅度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老村长犹豫地说:“村寨里家家户户少不了饲养猪鸡鸭,不种点玉米红薯,大家缺乏饲料,没有东西喂养家禽家畜呀。”
  张兴对他说:“镇领导说,今年甘蔗提价,种植甘蔗收益大,我们村民手里有了钱,什么都可以买呀,还愁什么饲料呢?”
  旁边的群众纷纷议论起来:
  “喂猪就靠红薯木薯,连红薯藤都少不了。喂鸡鸭就要玉米,没有玉米,全年拿稻谷喂养鸡鸭,粮食就不够人吃啦。”
  “不种些玉米红薯,鸡鸭养不了,过年过节怎么办?”
  “种植甘蔗好,我娘家全是蔗农,一年种植,三年收成,比种稻谷玉米省力多了。”
  “哪里?甘蔗护理最难啦,甘蔗叶子锋利,刺脖子割手,施一次肥,除一次草,周身受伤。”
  “我们村道窄,拉运甘蔗的车没法通过,种植甘蔗拉不出去呀。”
  张兴听到大家的议论,把村民召集过来,大声说:“乡亲们,你们讨论的问题很现实。我们公婆山山区村寨传统就是种植稻谷玉米,成习惯了。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多少年来,我们大家收益低,收入跟不上,在我们县拖后腿了。县里镇里领导为我们大家着想,改变种植种类,增加大家收入。今年正好甘蔗价格提升,领导要我们大家多种植甘蔗,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收入。”
  陶军红听了,不放心地说:“种稻谷玉米,一年有几次收成,街日担点东西上街,可以换点钱花。种植甘蔗就不同了,一年到头就砍一次,平时去哪里找钱用?”
  有人又提出一个疑问:“种植甘蔗,需要投入成本多,肥料农药用量大。”
  张兴见大家有疑虑,耐心地说:“你们担心的问题,镇领导都考虑到了。领导说,今年种植甘蔗的农户,政府预先提供肥料农药和蔗种,年底砍收甘蔗后才在甘蔗款中扣除肥料农药蔗种钱,种植甘蔗的成本不用大家费心。至于道路方面,领导保证,夏收前,工程队进入山里修筑道路,榨季一到就通车,保证把大家的甘蔗拉出去。”
  张兴看到还有人不放心,叫王福富找来一本簿子,蹲下来,用笔在纸上给村民计算种植甘蔗的收入。看着本子上列出的数字,他高兴地说:“只要我们每户人家全力种植甘蔗,不要像往年那样零零散散眉毛胡子什么东西都种,大家一年的收入肯定翻一番,田地多的人家收入还更多。”说完,他真诚地望向大家,眼里闪着兴奋的亮光。
  事实胜于雄辩。几家思想顽固的村民看到本子上列出的成倍增长的收入,不再犹豫,纷纷点头说:“听你的。这么说,这是好事呀!我们大伙按你说的全种上甘蔗,年终收成翻一番,这样,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人人眼里闪烁着希望。
  张兴坚定地说:“对,听党组织的话,一定错不了。大家甩开膀子干,一定错不了。”
  大地经过春雨浇灌,处处焕发出一派勃勃生机。莲花村村民带着美好的憧憬,在希望的田野上散播汗水。家家户户行动起来,人人忙忙碌碌,他们在自家的庄稼地里翻泥,碎土,平整,开沟,砌垄……燕子来了,在天空中斜斜地掠过,叽叽叽叽,也忙着建造自己的生活。布谷鸟从田间水边窜向树梢,一声声“布谷布谷”,奏起了春天的歌。
  陶晓伟和父亲一人一把犁头,在山脚一块一亩半见方的旱地里犁地。陶军红左手牵绳使唤耕牛,右手把犁,动作娴熟,犁一圈就翻起一道整齐的新泥。陶晓伟学着父亲的样子,可是牛不听他使唤,时走时停,甚至闪向一边。陶军红见了,说:“不是教你两年了?怎么还是老样子?右手把犁的力要足,提犁深浅要准,稳定方向。这样牛才会听话拉起犁。”陶晓伟牢记父亲说的要领,咬紧嘴唇,右手下力把住犁柄,定住深浅,稳住方向,左手配合牵拉牛绳,使劲唤住耕牛。这回,耕牛配合多,乖乖地沿着犁道走。最难就是地角转弯了,地块一角是一个牛角样的尖角,陶晓伟扶着犁把犁到了这里,手一慌,牛就不听话了,左右挣扎乱闯,踩坏父亲码好的地垄,还踏入旁边人家的秧地,糟蹋了不少秧苗。陶晓伟越急,牛的动作越乱,破坏越大。陶军红骂了一句粗话,让他在地块肚里转弯耕地,自己翻犁田地边角。也许是心理作用,每次陶晓伟使牛耕地,都不敢犁进边角,只犁完田地腹心,把边角留给父亲加工。
  这天,陶晓伟自己一人把犁在一块半亩多的梯田上翻土,地块小,他不想给父亲留下麻烦。犁到田角的时候,他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用绳子牵拉吆喝耕牛,转过田角。倒霉!越担心越出错。犁尖吃土过深,牛一挣扎,陶晓伟慌了,使劲扯牛绳,勒痛牛鼻。牛受惊吓,奋力往外逃窜,牛枙拽着犁头和人翻过田埂,跌入底下的梯田。哐啷!陶晓伟摔了个狗吃屎。牛还是没有停下,继续拽着犁头和人往前滑。哎呦!陶晓伟大叫一声,手上一股钻心痛,犁头扎入他的手腕,献血很快模糊了整个手掌。
  “哎呦!痛死人了!你这个畜生!”陶晓伟恼怒的骂起来。
  耕牛通人性,听到主人怒骂,停下脚步,回头望着晓伟,满眼委屈。
  陶晓伟痛得直咧嘴,呻吟着。
  “干嘛干嘛啦?”
  张广德挑一担泥箕土灰肥从旁边经过,见有人摔倒在田里,停住脚问道。他一看是陶晓伟,关切地问:
  “是晓伟呀,跌痛哪里了吗?”
  陶晓伟痛得说不出话,右手指指左手腕,脸扭曲着。张广德一看不好,撂下担子,跑下梯田,搬开犁头,把他扶起来。陶晓伟还是痛得直摇头,手腕豁开一道一寸多长的口子,手掌歪向一侧,汩汩地滴着血。
  “手受伤了!”
  “犁尖扎中了。”
  “看样子蛮严重,快,先止住血。”张广德一边说,一边四下张望,找到几株止血草叶,一把扯过来,塞嘴里嚼几下,敷在伤口上——山里庄稼人常年干体力活,多少都认识些草药——然后搀着陶晓伟攀上田边,急急往村里走。
  覃大凤正在门外摊晒草药,见张广德搀扶陶晓伟赶来,问道:“怎么啦?晓伟的手受伤了?”
  陶晓伟痛得不愿说话,张广德替他说:“耕牛受惊,绊倒了晓伟,犁尖扎中他的手腕,是不是伤到筋骨了?你来看看。”
  覃大凤把陶晓伟让进屋里,坐椅子上,她拉着晓伟手掌,轻轻地揉。
  “啊哟!痛!”
  “左手掌骨折了。豁口这么长呀?你敷的是止血药,要加敷杀菌接骨长肉的草药才行。”说完,到屋檐下捡药准备。
  陶晓伟左手热辣辣痛得钻心,整条手臂变得麻木。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还是痛,疼痛向全身漫开,他身体禁不住有些抽搐起来。
  张广德见他脸色惨白,额头冒出豆大的汗,嘴咧着,变得狰狞,知道他疼痛厉害,轻声地说道:
  “晓伟,晓伟,忍一会了。等下大凤大娘换药就好。”
  陶晓伟闭着眼点点头。
  覃大凤拿来一盅草药,又端来半盆暗褐色的药水,药水冒着热气。她把陶晓伟手腕的止血药洗掉,重新敷上一层厚厚的草药,又用两块夹板固定手指,说:“年轻人长肉快。明天这个时候再来换一次药。记住,一周之内不要触水。一周后,解开敷药就好了。”
  陶晓伟谢了覃大凤和张广德,独自回家。张广德摇摇头,自去干他的活儿。到家里,陶晓伟告诉父亲自己手受伤了,叫他去找回耕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