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武侠修真>剑饮沧海录> 第59章:入世重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入世重霄(1 / 2)

在听雨楼申屠先生书房中,有一古卷名为《钓鱼记》,如是记载: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子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最初之时,李牧羊背诵此文颇为艰难,亦不知其中深意,为此挨了先生不少板子。后来背诵如流,却依旧不知其中深意。请教先生,先生笑曰:“熟记即可,无须知道。他日若是有缘,自会懂得。”

云遮雾绕,吞吞吐吐,令少年心中极是不耐。不过碍于先生手中戒尺之威严,只得躬身称是。

如今看来,先生所谓有缘恐怕便是指临溪捉鱼之事,但彼时应该不是特指鹿城地脉。因为关于地脉气运,绝非一城一地专属之物。千年城邦,百年小镇,地脉自行演变,在某一特定时刻也会自然倾覆。一如风霜雨雪,乃天地间寻常景象。虽然罕见,却不代表没有。

听雨楼中,李牧羊朗声将此文背诵出来。

对面三无道人与黑炭小道士对视一眼,面露奇怪神情。

三无道人捻须微笑,“小居士,可知此文由何人撰写?”

李牧羊遍思古卷,却发现此文没有留下一丝撰写者信息,试探问道,“想必仙长清楚此文来龙去脉?”

“《钓鱼记》一文,看似记录两位老人钓鱼闲趣,实则不然,是以隐晦笔法记录临溪捉鱼之事的奇妙。撰写之人名为林景初,这林景初,了不得。八百年前,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一支生花妙笔,直窥天地大道。十八载时光,只著一卷,封笔之时,天地震动,立时晋身陆地神仙之境。实在是......”停顿半刻,缓缓道出四字:“可叹,可畏。”

三无道人难得感慨,心中叹息:“这一步如有天地之隔。古往今来,能踏出这一步的,又能有多少人。”

抬头盯着李牧羊温和笑着,“小居士,你能将此文背诵如流,此乃天大的福缘。以你如今见识,你觉得此文重点在于何处?”

李牧羊思考片刻,“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三无道人捻须肃颜,“以贫道看来,意成乎道也!更显格局,更显悠远。为什么要这么说?所谓道者,玄之又玄。红尘俗世之人,要讲一个道理。修佛悟禅之人,要讲一个因果。读书君子,要讲一个天下。门阀宗派,要讲一个传承。就连苍茫天地,也要讲一个四时有序。这便是所谓的道。它是一种规则,或是天生,或是人为,或是约定俗成,代表着最强大的意志与力量。遍览四海修行客,无一不是问道人。因而世间修士,皆自称问道之人。只不过,问得到底是什么?如人饮水,冷暖惟有自知。临溪捉鱼,同样属于道的一种。当你掌握了其中规律,钓那气运之鱼,自然手到擒来。”

“俗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用在临溪捉鱼之事上,最是恰当不过。再多谋划,有时候尚且不如懵懂无知之徒受益之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得便是那些人。”

三无道人说话间,目光遥遥落在远处。

“天下间门阀宗派对临溪捉鱼、炼化鱼竿,各有神通。像那头小蛟龙,占了那口古井。像那顾家和沈阀的后人,联袂而行,自有豪门巨室的千百年积累。那个小和尚,倒是打着一手好算盘。也难怪当年那老秃驴会说出那番话。”

黑炭小道士自然明白这所谓小和尚,定是陈苦禅无疑,不禁奇道:“老秃驴说了小秃驴什么话?”

三无道人似笑非笑,盯着何辛甲,“你真想知道?”

何辛甲本是狡诈惫懒的性子,正待习惯性摇头,忽而神色坚定,“徒儿很想知道。”

三无道人淡然道:“当年那秃驴说——智慧通玄,神通近妖。大兴镇妖寺香火者,必此人也。”

李牧羊与何辛甲皆是大吃一惊,如此评价,太过高了。

三无道人心中却是叹息,那后半句谶语深藏心间未曾出口——“只可惜,身死道消,乱苦禅山者,亦是此人也。”

三无道人不愿在这个话题纠缠,“贫道既然吃了你的菜肴,喝了你的酒,自然不会食言。这门神通乃是有余观先辈传承,颇为神妙,于你有大有裨益。你与我有余观既然结下了这份香火之情,贫道定当正视。用老秃驴的话说,天地因果,有始有终。”

李牧羊躬身施礼,“谢过仙长。”

三无道人嗤笑道:“小子,还是之前一句话。海水难量,人心难测。你又怎能知道贫道这番指点怀有好意?数月之后,离开鹿城,可莫要被外面的虎豹豺狼吃得骨头都不剩。”

李牧羊心神摇曳,顿生凛然。

三无道人连续将此话说了两遍,绝不是无的放矢,定有所指,只是既然道人未曾言明,怕是问也无用,仅作警醒之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