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原始人日记> 第102章 万物复苏(第八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万物复苏(第八更)(1 / 1)

……
转眼又是月圆。
进入一月中旬之后,早晚虽然依旧寒凉,但气温却已经明显开始回升,扑面而来的河风之中已经有了一丝温润的感觉。
淅淅沥沥两场春雨过后。
枯黄的河滩上,开始零星看到一些盛开的野花。
蒲公英最多,黄色的花朵看起来很清新惹眼。
另外还有一些翠绿色的荠菜和其他不认识的野草和植物。
其实这个冬天对于徐晨曾经经历过的冬天来说,绝对不算寒冷。
就和江南的气候差不过多,甚至还要更暖和一些。
整个冬天也就十二月中旬下了两场不大不小的雪,但落地基本上就融化了。
就算是结冰的天气都很少,前后加起来不会超过十天。
这种冷只要有足够的兽皮御寒,加上遮风挡雨的房子,基本上安然度过没有任何问题。
但对于这些原始部落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寒冬。
因为没有强大的捕猎工具,无法捕获足够多的野兽,就没有足够的兽皮。
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兽皮都有很好的御寒效果。
首选是羊皮和狼皮,但实际上在徐晨穿越之前,部落猎获的最多的是小型的野鹿、野麂、狍子这样的小型野兽,皮薄毛稀,御寒能力很弱。
就算是大型部落能够通过人力优势猎杀野牛野猪这种大型野兽,但这种兽皮又厚又硬,更加不保暖,最多能够拿来当铺盖。
因此想要弄到足够族人御寒的柔软厚实的毛皮,对所有部落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就算是乌族这样人口数百的强大部落,也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暖冬还好,若是遇到恶劣的寒冬,接连几场大雪下来,那些实力弱小的小型部落一夜之间全部冻死都有可能。
刚过去的冬天算是一个不错的暖冬。
而且得益于徐晨制作的陶器从其他部落换到了大量兽皮,使得整个部落几乎没有感受到太过寒冷整个冬天就过去了。
当然,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弓箭和渔网的发明,巴族获得了远超往年的大量肉食,再加陶器的发明能够吃到热腾腾的饭菜,随时都能喝到热水,另外还食用了大量鱼肉、山药、香菇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极大的温补了身体。
总之就是,徐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巴族生活状态,直接快速进入了近乎于衣食无忧的地步。
就包括修房子,光是雇佣近四十个外族男人的日常消耗,几乎就比往年整个部落冬天食物消耗的还要多。
但巴族竟然毫发无损的坚持下来,而且大家都还能吃饱。
不过巴族的情况在其他部落完全无法复制。
徐晨为了保持巴族的优势,并没有传授制作弓箭的方法。
虽然弓箭结构简单,但要想完全学会制作并大规模投入使用,绝对需要几年的时间。
而且临近的这些部落为了换到足够的陶器,又不得不挤出大量本就稀缺的优质皮货送给巴族。
此消彼长之下,其他五个部落这个冬天会不会冻死人徐晨不知道,但绝对不好过,或者说远比巴族的情况要恶劣的多。
不过这不是徐晨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他不是救世主,他眼下只能把目光和精力都放在巴族这一亩三分地上。
只有巴族强大起来,其他目标才能慢慢实现。
因此在把荒地清理完之后,他便带着全族男女开始播种。
当然,他也并不是简单的就挖个坑埋下种子,而是要求用木锄石锄尽量将泥土刨松一些,开沟起垅撒播种子,这样整齐条播之后,有利于田间通风和除草。
荒地眼下被石头堆砌的田埂和沟渠大致分成七块,纵横交错看起来有些农田的架势。
为了便于管理和收获,燕麦和豆类分开播种。
不过这些种子采收的时候就杂乱混在一起,只能在播种的时候大致区分一下,实际上大面积仍旧还是混种状态。
徐晨也很无奈。
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到最好。
大部分事情都因为恶劣的条件只能将就,将就多了,实际上他也慢慢变成了习惯。
播种结束之后天气不错,虽然气温忽高忽低,但淅淅沥沥两场小雨之后,气温开始快速回升,短短几天时间,河滩上便已经盛开了大量野花,野草也齐茬茬儿的冒出来,给荒芜一冬的河滩披上了一层清新嫩绿的美丽花毯。
山野之中的树木荆棘也开始绽吐新绿,认识不认识的花朵也陆续开放,特别是一些山坡上,已经能够看到满树粉红和雪白的花朵,看起来春意盎然。
栽种在庭院内外的十多棵认识不认的的果树也开始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整个院落装扮的春意盎然,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
房前屋后播撒的各种瓜果种子也陆续发芽。
开垦的荒地里面的变化更加明显,一行行整齐的嫩芽拱出泥土,嫩绿的叶芽上挂着雨露,在初春微凉的风中轻轻摇晃,看起来极度清新惹眼。
虽然不确定徐晨这个种田的方法有效。
但自从播下的种子开始大面积发芽之后,巴族无论男女每天都会前来观看。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劳动体验,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尝试,所有人都希望在秋天到来之后,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因为徐晨已经用各种能力证明了他的神奇和与众不同。
因此这一大片叫做农田的地方,也就承载了整个部落今年收获的希望。
徐晨对这片农田更加关注,每天要来看两三次,而且还会沿着田埂在每一块里面仔细巡视和观察生长变化。
这些种子发芽率不错,生长也很旺盛,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的在发生变化,短短几天时间,农田便完全被一层嫩绿色覆盖。
不过茁壮成长的不光有燕麦豆苗,还有的大量野草。
因为烧荒之后留下的大量草木灰让这片土壤更加肥沃,使得农田里面无论种苗还是杂草,都比其他地方生长的更加迅速茁壮。
四周那些没有焚烧过的地方,依旧还是半人高一人高枯黄的荒草荆棘,里面冒出的新绿还并不惹眼,但夹杂在荒滩和土丘地带的这片农田,却已经满眼青葱,让他既惊喜又郁闷。
野草太多,必然会抢夺庄稼的肥力。
眼下除草还太早,还需要等到种苗长得更大一些才行。
但每天看着疯狂生长的野草,逐渐慢慢把燕麦豆苗遮盖,徐晨只能无奈叹气。
眼下所有的植物都是野生状态。
燕麦也好,野豆也好,它们虽然属于庄稼,但眼下还算不上。
这些纯野生的植物生命力旺盛,但产量稀少,如果想大量收获,还需要经过无数代的选种培育才行。
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要想得到高产作物,可能需要几百几千年时间。
因此对于徐晨来说,种植庄稼的意义在于引导原始人类往农耕文明发展,先打开这扇正确升级的通道,让原始人类看到农耕在生存保障上的优势。
这一大片地用几乎用完了巴族存留的所有燕麦和野豆。
数量无法精确计算,但估量有六七百斤。
如果当口粮,加上野菜、山药、肉类等补充,可以让整个巴族吃差不多一个月。
因此在播种的时候,虽然母巴和所有男人女人都没有说什么,但明显能够感觉到他们心疼的情绪。
自古以来,她们只从大自然获取,从未有过这种将收获又送还野外的情形。
但徐晨说要种,他们就会种,不会去问理由和原因,因为徐晨眼下就是整个巴族的主心骨,已经无人可以替代。
徐晨每天在不断的观察,虽然他知道种田会有收获,但看着杂草长得比庄稼还疯狂的场景,同样忧心忡忡,对于此前畅想每亩田能够收五十斤的估算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不过万事开头难,即便产量再低,肯定也比纯野生状态高的多,哪怕亩产只有三十斤,这一百亩下来也有三千斤规模,绝对比纯野生状态下采收高出数倍。
因此慢慢想通之后,徐晨的焦虑也慢慢平静下来,为了尽量收获更多,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片农田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