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稀世名笔,千古绝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稀世名笔,千古绝迹(1 / 1)


  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

  他们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

  而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他以牛为画题,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

  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

  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

  特别是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

  还有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荆棵蹭痒,一翘首前仰,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一络首而立。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在技巧的运用上,画家用粗壮有力的墨线勾勒牛的轮廓,表现出牛的强健、沉稳和行动迟缓。

  尤其是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更凸显出牛有力劲健的筋骨和质感真实的皮毛。

  画面在用色上也很有特点,深褐色、黄色、黑白,代表着最典型的牛的毛色。

  【推荐下,野果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虽然只用了两种颜色,却给人丰富多彩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技法“点睛”,这是牵动全局的关键。

  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童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其周围的皱纹。

  他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

  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的五牛。

  此图作为手卷式组画,以牛为表现对象。

  由于没有背景衬托,在构图型的安排上确实很费斟酌,要表现得非常具有特色,很不容易。

  画家在构图处理上通过左右对称的形式,则较为很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

  他将中间一青牛画成正面形象,使青牛直接对向观众,视角独特,形成画面的中心。

  两面各安排两牛,呈对称形状向左右两方延伸。

  五头牛也可以相互紧密联系起来,五头牛既是单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最后,由之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统一整体。

  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通过它们的昂首、低头、回眸左右顾盼的动态特征,使画面不显得呆板。

  它们于彼此呼应联络中,而见构图的微妙变化。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构图呆板的问题,创构出了极为很好的手卷式,畜牛组画的构图样式。

  《五牛图》打破了汉代只画牛侧面和平面的装饰性格局,生动地表现了牛的各种动态。

  尤其是中间一头牛,正对观画者,角度独特。

  由于画家准确画出了牛的透视关系,立体感强,因此也是形神毕具。

  形神毕具、形象鲜明,只是能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大师级作品,更何况还有其他种种?

  所以,这绝对是一件大宗师级的作品,这也就怪不得它能够成为国内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样的一幅名画,自然是很出名的,所以历代以来很多名人,都对它有着高度赞扬。

  像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也有详细记载。

  “《五牛图》虽着色取相,而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处,皆以粗笔辣手取之,如吴道子佛像衣纹,无一弱笔求工之意,然久对之,神气溢出如生,所以为千古绝迹也。”

  稀世名笔,千古绝迹,这就是对于书画的最高赞扬。

  而这一幅名画的传承,也十分有意思。

  韩滉《五牛图》的流传沿革,根据画卷上的诗文题跋等,可知曾流入南宋内府。

  元代时经赵伯昂、赵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

  明代之时,项元汴等收藏过。

  入清,曾藏于江浙桐乡汪氏求是斋。

  金农曾两度观赏《五牛图》,最后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十二月。

  此后,《五牛图》流入清宫。

  清朝末年,画作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五牛图》几经辗转,最后被香江企业家吴蘅孙买下。

  20世纪50年代初,吴氏企业濒临破产。

  吴蘅孙自知无法再完好地保存这幅名画,便忍痛决定出售《五牛图》。

  消息传出后,当时国内领导收到一位爱国人士的来信。

  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江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

  他自己无力购买,希望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国内立即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

  接到指示后,国内立即组织专家赴港。

  最后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表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

  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

  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表成卷。

  八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幅五牛图到此修复结束,而且修复的十分完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