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我的大千世界> 78过年之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8过年之前(1 / 1)

11月24号,200名救灾队员就到了,他们被分派到了开封府下辖的17个。15个畿县,一个县去10人,他们要组建一支100人的救援队。剩下两个赤县,这里就要建立5支百人救援队:祥符县救援队、开封县救援队、开封府救援队(3支)。

开封府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流域的灾害特点是夏季中下游容易遭遇水灾,冬季中上游地区容易受旱灾(包括一级支流的上游)。水灾容易再受瘟疫,而旱灾容易受蝗灾。历史上开封府地区每年都有旱灾,每两年都有水灾。所以在这里建设救援队就是主要解决水灾与旱灾救援任务的。100人的救援力量当然很小,如果不发生大面积受灾的话,其实还行。而且可以灵活调配,大不了在组织志愿者参加。所以一支救援队就基本可以解决一个县的问题了。当然主要还是看救援物资:水灾的帐篷、被褥等,灯具,野营厨具,食物(水得现场寻找,否则只能用河水烧开)。医疗物资:包裹粗布、金疮药(止血药)、药物。旱灾的话就很麻烦了,一般来讲大水灾的第二年冬季就是旱灾,所以可以提前准备,从这年的11月开始到下一年的9月,都要有粮食供给。并且在第二年雨季之前达到最大用粮。所以如果不能一步储存到最大的粮食量,那么就需要好好算时间及运输粮食了。宋朝有提举常平司专门管这个,不过偏远的地方,有时只能吃发霉的、发芽的米。因为没有水动力化的磨坊,那就无法弄存粮取米计划,所以在这里修建粮仓,那稻谷就容易受潮、发芽(因为在那里一放就可能两三年)。而水磨房需要的是稳定的水流才行,所以不是每一条河都可以。如果都行,那么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改造它。所以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巴蜀集团将在汴京建设钢铁厂、马车组装厂这两个大厂显然需要皇帝或者是皇亲国戚来撑腰才行。等马车弄好之后,陆路运输就变得不那么龟速了。而他们的下一步则是水泥厂和简式桥梁。当有了钢铁厂和水泥厂之后,那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就可以建设了。因为水泥厂没有水力作为动力源,所以只能用牛马等,这样的话其实产量不是很高,总得来讲有些鸡肋。不过可以将弄出来,毕竟是刚出来都是奢侈品,所以还是有市场的。

田和林以为自己真的是重生在了他记忆中的大宋朝,所以他在等,等火药问世。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大宋朝没有那么多的硫矿,所以只能去搞T/N/T了。而这种火药需要相当的工业水平才行,所以蒸汽机这玩意儿就得排前面。现在他的主要精力也在蒸汽机上面。蒸汽机的难造之处在于气密性和稳定性,所以其内部构造是非常复杂的,否则你无法控制气流的方向,这样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了。有了蒸汽机之后,那才是腾飞的时候。现在嘛主要就是要名望,有了这个以后到哪里去都可以。

田由现在除了读书就是给新来的乞丐头子将规矩,这些时日都会有十几个人来报到。报到之后,培训合格的,就会编成一班(或者说一队,11人),由成绩出色的人担任班长,忠心的人担任副班长,并且发派管理的地方。地方包括固有的管辖区和联合管辖区。联合管辖区出现的问题,由各个联合班共同担责。正式的成员享受每日上班100文的待遇及医疗、伤残保险。预备队成员享受上班60文的待遇及医疗、伤残保险。荣誉称号不同保险额度不同:斗士130贯伤残,每年13贯医疗;战士是180贯和18贯;勇士是230贯和23贯;英雄是300贯和30贯,国士是500贯和50贯。其中国士、英雄、勇士每年都得到荣誉金50贯、30贯和20贯。外围人员只提供免费的伙食及情报奖励。现在外围成员最多、有200多人,其次是预备队6队,最后的正式成员只有两队。所以到目前为止就只弄了两个情报站。田由看着眼前的账册,摇了摇头。自顾自说道“慢慢来吧,等把会试考了再专心弄这个。”他没有在大相国寺读书,而是就在情报处总部,这里还在搞装修,所以离不开他。其实也是因为大相国寺那边太吵了。每隔五六日,大相国寺就允许百姓到寺庙里摆摊做生意。所以说在那里读书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苏洵、苏轼也是为此而苦恼呢。你说不读书,出去散散心吧?大相国寺周边的小巷子到处都是青楼妓馆(不针对大相国寺,汴京城内的小巷里,多多少少都有,不过这里的多一些。因为处于闹市嘛),所以这怎么散心呢,反而更闹心了。苏洵、苏轼没办法只能去寺庙菜园附近读书,不过读到认真时又容易掉沟里。这下书也湿了,人也湿了。苏轼都想哭了,但是被男子汉大丈夫这句话硬生生给憋住了。擤着鼻子,回屋里先换了一身,又把书和试衣服拿到灶膛口烘烤。“阿嚏”苏轼又连续打了几个喷嚏,对苏洵说“阿爸,这大相国寺怎么就变成了市场了呢?”苏洵也是苦恼啊,但没有办法。只能说“苏轼你先去洗个头,万一着凉就不好了。”说完把苏轼的衣服接过来,帮他继续烤。苏轼也只能乖乖去洗头了。在大相国寺洗头,还是很方便的,但是要给钱才行。因为这不属于朝廷的免费项目(只有吃住免费,本地人不行,只针对外地学子,所以需要有路引和举人凭证)。洗头其实就是打热水花两文钱而已,并不贵。但洗头地方人很多,需要排队才行,这才是苏轼揪心的地方。忽然,肩膀被拍了一下,回头一看: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胡子和他爹差不多)。问道“尊驾有事?”那人抚着胡须,说“阁下也是来洗头的?”苏轼听了这话就是一肚子火,但见那人指了指自己的头顶:湿漉漉的发髻。于是两人都是哈哈大笑。这人自我介绍道“在下曾巩,字子固。”苏轼也是躬身拱手“在下苏轼,字子瞻。”于是这对难兄难弟就成了患难的好朋友了。

曾巩,今年35岁还来考试,就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偏科,只在策论上很优异,所以老是考不中。说起来曾巩也是书香门第,父亲、爷爷都是北宋的名臣。而且他从小就很聪明,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了(和苏辙差不多水平吧),二十岁时就入了太学,并且文章就传遍了读书圈。但自从他爷爷、父亲先后病亡后,他们家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因为他有四个弟弟,九个妹妹,还有一个哥哥,这些人可都是要读书的啊。你说两百亩的地能养活这一大家子吗。还好有个虚名,并且吸引到了一个18岁的小姑娘愿意嫁给他。这女子叫晁文柔,也是官宦家庭。也是有了这个原因,生活才改善了很多。这次曾巩来赶考,那也是组团来的。还有他三个弟弟:曾布、曾牟、曾阜(堂弟),和两个妹夫:王无咎(王安石的学生)、王幾。

苏轼没想到曾巩竟然是如此的有才华,还屡试不中。自己就是因为看了他的文章,想的入神这才掉进了沟里的。所以颇为感叹。曾巩自然也是因此更对苏轼有了好感。所以洗完头那就要把各自的团伙成员介绍介绍了。苏洵没想到苏轼去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却是七个人,勾肩搭背有说有笑的,哪里像个读书人。就想要教育教育他,却是被曾巩给打断了。苏洵没想到曾巩就是那个汴京城的名人:策论非凡却屡试不中,所以苏洵也是读过曾巩的文章。就忘记要教育苏轼的事情了,转而和曾巩称兄道弟起来。苏轼在一旁一听:不对啊,说“阿爸,曾兄是我的朋友啊,你们怎么能称兄道弟呢?”苏洵板起脸“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的,怎么管起大人的事来了。以后要叫曾叔,什么曾兄,没大没小的。”苏轼没有和他老子辩解,而是吃下了这个哑巴亏。但心里却是超级不爽,为啥?因为现在只有他是属于晚辈,其他人都是长辈啊。还好王无咎说“咱们各论各的,走走走,我请你们去小甜水巷吃酒怎么样,听说那里的酒水最实在。”他们6人都想去,只有苏洵、曾巩在那里单聊,所以就让他们六人去了。

小摊上街位于土市子(东华门大街与马行街的十字路,这一片是瓦市,非常热闹)的南边,由铁屑楼往东走的这条小巷子。这条小巷子吃食很多,算是小吃一条街,但却是点缀着三两家青楼惹人眼球(这都算是很少了,如果再往南,那条路叫半边街,一半是小吃,另一边可都是青楼妓馆)。走过两家青楼,王无咎带着5人,来到了一家叫雅阁(分茶,就是饭馆,只能吃饭)的地方。叫来15个下酒菜:猪羊荷包、烧肉干脯、玉板、鲊豝、鲊片沾酱、煎鱼、鸭子、炒鸡兔、煎䐿肉、水晶脍(以上15文),梅汁、血羹、粉羹、团子、和菜饼,这些素菜都是10文一份。酒就是今年秋天酿的大酒(春天酿的叫小酒),一壶100文。总共才300文(没有热米饭卖)。读书人饭量小,所以这么多也就差不多了。总比在大相国寺天天吃素要好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