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水稻(1 / 1)

如果说有一种作物,可以扛过洪水而不受其影响的话,那么唯有水稻了。因为水稻有一层防水技术,如同莲花一样。在自身的表层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类似油的涂层,这使得水稻无惧水患,所以南方人一般会选择水稻种植。而麦子却没有这种本事,可以在被水淹没之后还能继续生长的。所以水稻在南方的种植地位一直是最主要,从古至今,依然如此。所以水稻的繁育技术、种植技术、产量的提升技术、收割技术、谷子的保存技术、脱壳技术等等,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显然比起其他的,都要重要很多。

田和林准备从水稻入手,提升生产效率。首先繁育技术,我们都知道水稻杂交技术让我国有了亩产千斤的历史突破,而你们知道什么是水稻杂交技术吗?其实很简单,把水稻比作人,就很好理解。我们将100个黄种人和100个白人来做实验。首先是确定基因稳定性,方法就是自交,就是让黄种人和黄种人结合,如果小孩都是黄种人,并且黑头发黑眼睛的话,就说明基因是稳定的。而如果白人与白人结合却得到了黑人小孩,或者黑发小孩,那么什么其基因不稳定。基因不稳定时,就要继续繁殖,就是让他们的儿孙辈继续,直到产生稳定基因表达后,在进行下一步。就是杂交,将不同稳定性状的母本杂交得到不同性状的子代,比如说得到黄皮肤,蓝眼睛,金发的小孩。

所以其实步骤很简单,关键是找到想要的母本的性状。我们要的是优秀的性状,比如说:植株高、抗倒(防风灾)、抗病虫害、多粒、饱满、分蘖多、抗盐碱等等。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国家才得以获得这么多优良性状的水稻,所以非常的不容易,即使你得到了有你需要的基因的母本,也还要经过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选育,最后才能得到那种接近完美的水稻苗。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投入就是寻找母本的人力、运输成本,以及繁育的时间成本。

当得到了优秀的水稻苗,种植技术其实就管理技术,生病、生虫、营养不良都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限制因素。宋代人一般是用竹竿打,或者是扫秧苗,又或者是抓青蛙来吃虫,生病的话一般也都是通过一些土方法处理,虽然麻烦,但好在有效。

产量提高,当然首先就是要保障营养,所以草木灰一般就是他们的肥料,也就是钾肥,所以这里,田和林之前就是想搞复合肥的。肥料的作用其实就是让谷粒更加的饱满。

收割成熟的水稻,一般才用的,不是联合收割机,而是人用镰刀割好水稻后,将其拿着在一个木桶壁上,用力击打,把成熟的谷粒拍落,掉进稻桶里。显然这种方式,并不能将所有的谷子都收割完,有很多都还在水稻上,这时就得把它们晒干一些,过几天再拿来晒席、连架,首先把水稻放在晒席上,然后用连架高高扬起然后拍下来,将谷子打落,当然如果此时谷子一拍就掉了,自然不用连架。所以这种收割方式很是不方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会儿就出现了打谷机,就是用脚踩,然后有个铁桶不停转动那个。虽然现在铁桶难做,而且贵,但是做一个木桶的就是了啊。

至于说谷子的保存,当然最好是冷藏了。显然现在不可能实现,所以保存一般都是阴凉干燥的地方就行。而脱壳技术,现在采用的是石碾子,所以得到的米粒不仅容易断,而且还有灰,这些灰主要是石头上刮下来的,所以大白米饭对于穷人而言,就是奢侈品。不仅如此,而且效率很低。所以田和林决定改用水利驱动的脱壳机。这个跟我们前面说到的扭矩差不多,就是让一粒谷子在同时时间受到两个方向的力剪力(就是作用点不一样,比如一粒躺着的谷子,最上面与最下面的点)。这就好比是手搓了,而一般机械脱壳就是两排连轴的胶辊。橡胶辊是为了增加接触面,从而更好的脱壳。如果改成铁轴,那么米就容易断了。既然现在没有橡胶,那么就搞成铁的,弄成碎米。而这个水利机械最重要的就是齿轮,有了这个才能实现水力从水平到竖直的传递,并且才能调节铁辊的转速使之产生扭矩差。这样才能够完成脱壳。而齿轮的制造,就需要模具了。而模具的制造可比齿轮要困难很多。所以铁匠铺是他绕不过的坎。

(下午)田和林带着小翠来到铁匠铺,还是在中间那个铺子上有一个大汉正在打铁,嘡、嘡、嘡地,富有劲道与节奏的旋律,给这冷清的街道也增添了些许的喧嚣。那汉子见田和林来了,以为他是来拿货的,说道“你的东西还没有弄好。”田和林说“我不是来拿货的,而是又有新东西要你们打。”大汉有些头大,上次田和林给的东西,可是有些难打的,所以上次他报的价有些低了。大汉说“哦。又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吗?”田和林笑着说“嘿嘿,也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很平常,蜀都就有的。只是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做。”大汉说道“喝,你个娃娃家的就瞧不起人哈。你先把东西给我瞧瞧。”他也没把话说死,要知道他的技术虽然好,农具兵器样样来,但是上次田和林给他的那些小玩具,可把他搞惨了的。他手下兄弟(也是徒弟),都有抱怨了。比如那弹簧,着实难搞,需要先做一个固定扣件把铁条一端固定住,用钳子紧紧夹住另一端,然后扭转身体的时候还要向上拉,要知道不是手上有个百斤以上力道的人,可是干不来的。他们在铁匠铺目前加上他也就五人可以。所以这次他没有自夸,而是想弄明白之后,再谈。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田和林抱歉的说“呵呵,这次没有带模型过来,如果你需要,我可以马上回去让他们做几个。其实很简单的。”大汉想了想“那你还是先回去做好再来吧。”田和林心道这大汉怎么感觉变聪明了啊,挠着头,带着小翠去了军营。跟李蛋说了,李蛋也不敢问,只是叫来三个木匠听田和林要干什么,因为他也是木匠,所以也没有走。听懂了之后,这才跟着一起做了起来。搞了一下午,四个人终于是做出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齿轮和轴承,以及马蹄形铁条出来,这是今天的任务,打谷机金属零件、扣件。而明天则是水磨房的。所以田和林也不准备去铁匠铺了。

田和林在想,这个打谷机的营销及运作方式。打谷机虽然比稻桶得到的谷子多,但本身加了很多齿轮,这样就很重,山区肯定不好要的,而只能在盆地售卖。第二就是这些齿轮的制造也增加了成本,所以一般人家是用买不起的,所以租用是他们的最优选择。第三是,买得起的一等户二等户,因为自己不做农活,所以不会买。那么也就只有三等户才会租来用,而收成好一点的四等户也是潜在客户。但田和林在想,怎样让那些老地主们买他的打谷机呢?因为他们有钱啊,一次就可以订购10台先试试。记得有一个小品卖拐,说的就是一个不需要拐杖的人却买了拐杖的事,显然啊,这属于诈骗。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诈骗贩子只是将某种可能性无限放大了。所以销售队伍在这里就显得很重要了,田和林打算让李蛋任销售部经理,汪海任副经理,从队伍里选择能说会道的人进行集中、系统的培养,使之成为销售精英。

水磨房倒是没有那么麻烦,因为可以作为自己的盈利渠道来运营,只是需要寻找一处,水流稳定并且湍急,洪水较小的河流。而田和林对晋熙境内的水系,却是没有太在意。这次让带队出去消毒的人也要刻意的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才行。

想到了水磨房,田和林干脆要不把它再升一级,变成集脱壳、磨粉、制糠的一体化设施呢?用铁辊容易造成米粒腰斩,所以如果想得到整粒米,那么就得对谷子进行特殊的处理。这种处理很简单就是热、胀冷缩,先将谷子晒干,晚上却洒水(喷雾更好),这样反复两三次。此时的米粒与稻壳基本就很容易分开了。而当米粒与稻壳一同掉入下层后,在这里要安装一个强力鼓风机,将稻壳吹向远处,而米粒掉落,实现真正的分离。如果不进行谷子前处理,而是直接脱壳的话,那么得到的是碎米、稻壳,这时就不能是强力鼓风机了,要换成中档。因为稻壳一般是没有多大用的,而需要磨细变成糠,才能用。所以还得将收集的稻壳,送入磨具里,磨成粉。碎米同样也可以磨成米粉使用。

水磨房的问世,必将极大的解放农村的劳动力。因为从谷子到米,用石碾子,一个人一天也搞不出10斤米的,就按一个人一天一斗计算。一斗(约11市斤)谷子市价110文,一斗米市价192文,但一斗谷子只能得到60%的米,也就是115文的米和40%的稻壳,而再把稻壳磨成糠,可以得到6文的报酬。这样感觉每天就只有11文钱的收益。当然如果你熟练的话,可以自己磨个两斗试试看。因为这年头的磨坊都是用水力或者畜力代替人力而来的,所以本质上没有技术的提高,而赚取的就是这个苦力钱。但即使这样磨坊也是非常受到百姓青睐的,因为没有它们,就得自己来干了。而水力磨坊最大的缺点就是枯水季节没法用,所以夏天的百姓要稍微轻松一些,而冬天却是要自己来做了。而蓄力磨坊呢,因为大都使用驴,所以可以减轻饲养成本,但即使如此,每日怎么说也得马的一半吧,就算60文,相当于一个人工钱了。所以磨坊一般都是水磨房。蓄力磨坊只能是人家里养驴,就一般会弄个石碾、石磨的,自己用。但周围人就会以借用的名义,给钱使用。算是被迫经营吧,所以一般也就村里人用,其他村的,一般用不了。而这一户人,基本上就是村里的话事人,也就是无冕之村长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