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刘氏天下汉家郎> 沛公起兵(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沛公起兵(15)(1 / 2)

陈胜吴广起义后,沛县县令非常惊恐,也想率领沛县的子弟响应陈胜,于是向两位得力助手萧何、曹参征求意见。

监狱长曹参、主吏萧何作为秦朝的基层官员,虽然拿着秦王朝的铁饭碗吃饭,但对秦王朝没有丝毫感情,对起义自然没有任何异议,革命已是大势所趋,我们也要革命。

只是对于革命领导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萧何等人首先分析了革命的现实困难,县令大人,请清醒点,您作为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听从命令。

接着萧何等人为县令提出了解决办法。如果沛县子弟不服从您的命令,您就危险了,我给您提一个建议,希望您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大约可召集到几百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听从命令了。

萧何、曹参在关键时刻给刘邦说了好话,刘邦的机会就来了。沛县县令觉得有理,于是派人去山上叫刘邦回家。

虽然如此,沛县县令脑袋也不够灵光,秦王朝律法非常残酷,你在秦王朝当官的时候,要么砍人家的手、割人家的鼻,要么残杀沛县的子弟。你带头造反,人家不砍你的头就万幸了,你贵姓,凭什么跟随你,死心塌地去造反。

就这样,综合素质第一的刘邦就要回家了。之所以说综合素质,因为从乱世凭武功这点来看,还有两个更厉害的。

不过武功更厉害的两个人,最后都被刘邦搞死了。打天下,和打架斗殴不同,不是谁的肌肉强壮,谁就能赢。

刘邦带领兄弟们回来了,大家一路兴高采烈,流浪这么久,终于可以回家了。大家都在幻想回家后美好的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却在路上遇到逃难出来的萧何、曹参。

两位好兄弟,怎么回事?这么狼狈。

原来沛县县令后悔了,觉得萧何曹参忽悠了他,害怕刘邦回来后夺他的位置、杀他的头、抢他的老婆,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不让刘邦进城,而且还要杀掉萧何、曹参。

刘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刘邦带领兄弟们返回沛县,用布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去,对沛县的父老百姓展示了一番对时局的见解。

父老乡亲们,天下百姓为秦政所苦已经很久了,你们自己也感同身受。现在父老们为沛令守城,但是各地诸侯全都起来了,现在很快就要屠戮到沛县,我们的处境很危险。

我们只有一起把沛令杀掉,拥立德才兼备的人为首领,打响反抗秦统治的第n枪,响应各地诸侯,那么我们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话,全县老少都要惨遭屠杀,那时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大家可要相信我,助我一臂之力呀。

沛县父老一听,刘邦这人话糙理不糙,这个秦狗官一直欺压残害我们,凭什么要我们帮他守城,当他的炮灰。

要当炮灰,也要当反抗秦王朝的炮灰,思想一转变,行动就迅速起来,沛县子弟兵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大家一致商议,意见统一,想要拥立刘邦当沛县县令。

(16)

刘邦心里那个乐,以前是泗水亭长,人微言轻,在芒砀山游荡这么久,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老子就要当沛县最大的官了。刘邦心里非常乐意,但还得谦虚推辞一番,要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只想干大事不想当大官,不能急功近利。

刘邦其实既想干大事,也想当大官,不过表面上还要推辞一下,感谢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如今正当乱世,诸侯纷纷起事,如果安排将领人选不妥当,就将一败涂地。我并不敢顾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怕自己能力弱,不能保全父老兄弟。这是一件大事,希望大家一起推选出能胜任的人。

刘邦并没有拒绝担任造反头领,只是谦虚地表示自己能力不够,把主动权推给沛县父老,要么不推选我,如果要推选我,就必须完全认可我,必须完全服从我,不能有贰心。

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官,都瞻前顾后、顾惜性命,害怕起事不成,遭到满门抄斩之祸,极力推让,请刘邦当老大。

城中父老也都表示,平常总听说刘邦那么多奇异之事,必当显贵,而且占卜算命,没有谁比你刘邦更吉利的。

谁说封建迷信没有用,只要大家相信,用处很大的。

刘邦还是再三推让,大家又是再三拥戴。玩了几次后,众人没有敢当沛县一把手的,最终还是拥立刘邦做了沛公。

在这种造反的关键时期,往往不是智慧、能力起主导作用,而是勇气占据了上风。狭路相逢勇者胜,看谁胆子大,只有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刘邦才是历史选择的幸运儿。

这一年,刘邦48岁,早已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

不过,没关系,只要有能力,好好干,就有机会。

刘邦带领兄弟们在沛县祭祀能定天下的黄帝和善制兵器的蚩尤,把牲血涂在旗鼓上,以祭旗祭鼓,旗帜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被杀的那条蛇是白帝之子,而杀蛇的刘邦是赤帝之子,真正用传奇色彩来武装头脑,所以崇尚红色。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一定会提防造神运动,因为她是起义的母亲。不要等起义军的刀砍来了,才追悔莫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