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启蒙大宋> 第219章 走马承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9章 走马承受(1 / 2)

人那往往好心办坏事。

包拯从天圣五年中的进士,按照一般的仕途发展,现在为一任知州很有可能,但是他为人至孝,在家服侍双亲,直至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丧期满了还不打算出仕,四周的乡亲看不下去,保信军好不容易出一个进士,岂能整天呆在家里,他们便好心的将包拯赶到东京,包拯也因为孝名远播,直接跳过了选人阶段进入京官序列,一般情况下会被委任为知县,但包拯又想家了,希望自己的任地与庐州近点,这样好方便照顾家中哥嫂。

这不是为难朝廷么,淮南路一直都是富庶地区,这里的知县都是争破头皮往里挤,你说去庐州附近就去?你当朝廷是你家开的,就这样包拯在东京呆了三个多月都还有找到合适地方。

包拯心里苦啊,打算不干了,继续回家孝敬哥嫂。

徐硁心里也苦,虽然赵祯,吕夷简,杜衍,夏竦和晏殊达成一致,只将徐硁“通”的文章张榜贴出来,很显然那篇要命的《均税论》只能被定为“粗”,而且被某个不小心的宦官打翻烛台烧掉了,徐硁也被安置在第四等下这个位置上,这次制科第四等上只有一人田况,第四等下也只有一人徐硁。

可这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徐硁提倡新式教学和百家思想,这得罪了多少儒者,不知是谁将徐硁的这篇要命文章传了出来,一时间东京暗流涌动,按道理新科进士徐硁肯定是高朋满座风光一时,毕竟徐硁可是吕相亲家,范府尹的高徒,一个当朝宰相,一个未来领袖,世间可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物,可是徐硁宅院大门紧闭,门前也是没有一个道喜的人。

只有富弼一人黑夜里偷摸着到徐硁家里与喝酒聊天,黎明时分又匆匆的离去,苏舜钦父亲刚刚过世悲痛万分哪有心思管徐硁,崔成虽有心过来道贺,但他直接被禁足了,徐硁可是要革老崔家的命啊,崔家岂能善罢甘休?

徐硁这些天如坐针毡,越想越后怕,怪不得吕夷简如此动怒,这天下还是有权有粮有钱的人说的算,泥腿子只能盲从,哪怕徐硁真的为他们减负了,这群人也不一定说徐硁一句好。

只是没想到包拯竟然过来道贺,这个白胖的男人真是脖子硬啊,大宋如果要论脖子硬头铁包拯绝对能排进前五,他岂能不知道徐硁现在的处境,包拯的到来着实让徐硁惊讶了很久,这个神秘的男人终于出山了,包拯了解徐硁的那篇要命文章后,他对徐硁敬佩不已,他出了道贺之外还有惭愧,他对徐硁说道自己只顾小家而忘了大家,难道他这辈子就围着庐州打转了,一辈子做一只缩头乌龟,他决定到西北边境赴任,只要看过徐硁文章的人都知道,西北这两年必然会因党项崛起而发生大战,包拯竟然义无反顾的前往,这份勇气和胆识大宋能有几人有?党项勇武,李元昊险恶他是知道,所以他给包拯指出另一条路,到大宋、青塘和党项的边境任职,开辟第二条战线,以青塘吐蕃牵制党项,徐硁毕竟还是唃厮啰的义弟,双方经济上往来密切,徐硁给唃厮啰写封信,让他多照顾点包拯。

可没过几天,徐硁接到吕夷简送来的密信,他的差遣是陕西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徐硁呵呵苦笑,看样子官家和政事堂还是顶不住下面的压力,一个内侍和三班担任的武职授予给一个制科进士,这真是莫大的侮辱。当然徐硁的官阶也越级提拔到从七品宣奉郎,这应该是吕夷简的努力,徐硁还是属于文职序列。徐硁摇头苦笑,他自己挖的坑刚好把自己给埋了,谁让他写党项崛起是必然,西北这一块他徐硁又颇为了解,西北的军情枢密院都还不知道,徐硁却先得到情报,青塘唃厮啰不还是你义兄么?这职位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赶紧滚到西北去,少在东京碍眼。

那封希望唃厮啰照看包拯的信也不用写了。

徐硁再次被东京扫地出门,依然是新郑门,依然是孤单西行。

范仲淹这次没有同行,只是让家仆带了一封信,信上只写了一行字:安分守己,切莫鲁莽行事。

徐硁多多少少还是心理不舒服的,范仲淹作为老师至少来见个面送个行吧,即便不来送个信说点好听的也行,怎么还把自己当孩子看待。徐硁知道范仲淹不是那种怕事之人,只是他想不明白范仲淹要干什么。范仲淹的确要干一件大事,而且徐硁不在东京最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