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启蒙大宋>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宋的病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宋的病态(1 / 2)

徐硁不禁有点哑然,没想到范仲淹如此追逐名利,不过想想,这其实是当前儒家的心态,强调入世济民,只有掌握中枢的最高权利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否则还不如归隐终南。

“安石觉得为师自大了么?”范仲淹看到徐硁面容讪讪。

徐硁听到这句话赶紧回到,“安石深信恩师能够位列宰执,这一点安石从认识恩师第一天开始就确信,安石只不过心中有一个疑问,一直得不到答案。”

范仲淹知道徐硁是在安慰自己,不过他更加在意徐硁心中的那个疑问,“安石有何疑问?为师想听听。”

徐硁陪着范仲淹走了有一段路,走的有点远了,他们就此停下,“安石心中的疑问是,我朝鼓励国民读书,这样通过科举取士能够将世间英杰尽为朝廷所用,现在看来的确有可取之处,但是恩师可曾知道两浙路,福建路和江南两路淘汰率高达九成。”

范仲淹似乎抓到了徐硁想要的问题,但是他没有确切的回答,“这几路科举之难的确过于艰险。”

“恩师昨天听我讲述西北之行,其中张元想必给恩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点了点头,“此人的确有些谋略,若是假以时日必是辅国之才。”

“现在北方几路已呈现大量读书人外逃的趋势,难道这些人真的没有才能么?”

范仲淹有点猜中徐硁所想到的问题,“安石是想说对于辍落举子的安置问题么?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好必有祸国之人啊。”

徐硁发现范仲淹即使是当今大宋第一人,但是还是限制在了现在的思维之中,他只看到了辍落举子的表面,却没有发现这里的本质,“恩师,难道只有落地举子的安置是问题么,恩师知不知道东京有多少读书人?”

范仲淹思索了一会儿,“东京首善之地,是全国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大约四十人中就有一人读书,差不多有三万人。”

“恩师所在的陈州有多少读书人?”

范仲淹没有多想,“陈州人口不多,读书人两千三百多点。”

徐硁用脚狠狠将一块石头踢入水中,“恩师可能想过如果大宋的每一个州府都达到了东京这样的读书率,会是儒家期望的大同之世么?”

范仲淹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越想越觉得冷汗直冒,忽然没有站稳一屁股坐在地上,面色苍白的可怕,嘴唇哆嗦着说道,“末世之兆。”

的确是末世之兆,在科举不变的情况下,到时全国会有几百万人同时参加,就算一年录取三百人,几百万人过科举这根独木桥,这根独木桥能撑得住吗?摔死的另说,没过去的这批人怎么办,要知道读书人是不事生产的,他们很多人自命清高,那么拿什么来养活着几百万的读书人,养不活这些读书人,他们只能造反了。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一是扩招,加大科举的取人力度,这样就不是冗官了,而是官僚机构的爆炸,还有这群人势必要抢夺就权贵的资源,那么最坏的情况就是双发大打出手。

二是朝廷出面限制读书人的数量,但这会违背了大宋的祖宗之法,又会被当前的文官集团所不容,说不定颁布此项措施的皇帝都会死的不明不白,但是如果不限制那么又会陷入到前面的死胡同中。

三是开放边境,让这群读书人去其他王朝自谋生路,这就更会加速大宋的灭亡,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