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启蒙大宋> 第十八章 朝廷也困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朝廷也困难(1 / 2)

八月十一,朱说感觉如果以各州来建造肯定会出现偏袒本州的情况,以江淮盐运衙门上陈这次修堤方案是最好的,以唐堤为基准向东二里重铸新堤,全长五百八十里,底宽四十丈,顶宽十二丈,高二十四丈,在河穿堤入海的地方用砖头、石头围衬,并设有烽火台七十座,需征发四万人秋收之后分三年修建十五个月,耗钱财三百万贯,可开辟新盐田五十万亩,每年增加盐课二十五万贯,等盐田成熟可增加到四十万贯。

在上午朱说决定最终的方案之后,立刻将西溪的修堤方案就送至张纶,送信的人正是徐硁,这次他是骑马从西溪赶回来,看着披着蓑衣黑瘦的孙子,虽然骑马回来但是面容没有太多倦色,张纶很是高兴觉得自己是找对了人。

拍了拍徐硁结实的肩膀,几个月不见果然有点效果,“四郎说说吧,这里面都有哪些重要的东西?”

徐硁虽说有时会在讨论的时候犯困,但是方案的要点他还是知道的,就滔滔不绝将海堤的样子,起始点在哪和需要的花费简单的说了一下,看着张纶好像还不满足这些,就又说了内部争吵朱说拍板决定,和楚州知州想偷窥成果,所以自己急着赶回来。

张纶看着孙子长进不少,朱说既然遵守了承诺,那自己也不能落后于人,刚好后天他要进京述职,就带着这份奏章一起去吧。然后和徐硁说他后天进京会带奏章一起,让徐硁明天回西溪好好学习,徐硁本来还想回扬州过中秋然后再去江宁,他发现美好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了。

饭桌上大舅舅看到黑瘦不少的徐硁分外心疼,本来徐硁最怕见到的就是大舅舅,大舅舅叫张翎曾是通县县丞因病退休,是他的唯一的儿子张清为了救他牺牲了自己,不停地嘱咐徐硁,在西溪学习很重要但要注意身体。

张纶看着大儿子如女儿一般啰嗦,拍下桌子说,“孙儿,明天你还要早起回西溪,今晚早些安睡不要乱走动。大郎你吃完饭看看四郎干什么去了,晚饭也不知吃?”

张翎对自己父亲意思很明白,徐硁也知道多说无益闷头吃饭,第二天早晨正待用早饭时,大舅舅扔了个锦带在徐硁腿上转身离开了,不用想里面又是银子。

八月二十一,

开封城依然被夜色所笼罩,但一拨拨的车队不停的往皇城那边赶,今天是十天一次的早朝。

一个挂着“吕”字的马车在张纶身前,张纶骑着马看得真切,他催马向前来到车窗处下马。

“下官张纶拜见吕相公。”此时马车停下,不一会儿一个身影从车厢中出来,来到张纶面前拱手,“小侄拜见伯父,家父请伯父车内说话。”

张纶才看清来者是一个年轻人,与当年在盐监时的吕夷简有八分相似,“张纶怎敢与相公同车,下官只是想将一份关于盐监的条陈….。”

那年轻人不待他说,握住张纶的手臂,“家父知道伯父不愿上车,让小侄带话:公言还是当年的公言么?小侄在冒昧说一句,这里来往百官很多,我们还是不要阻塞交通为好。”

张纶正身说道,“敢不从命。”

张纶来到车厢看到吕夷简,一种上位者的气息不言自明,紫色的锦袍在灯光的照耀下幻彩异常,张纶刚要行礼吕夷简站起身来拖住他,“公言是对我有所不满吗?”吕夷简看着张纶,“非要用激将法才肯见我,让我这张老脸往哪放。”

张纶口称赎罪,笑着看着吕夷简,他比吕夷简大十岁但就因为他没有进士出身,也就三年前升为正六品,还是绿袍,“吕相公,这里是西溪盐仓监呈上的关于重修捍海堤的条陈,请吕相公过目。”张纶双手将朱说写的原本递至吕夷简。

吕夷简接过条陈示意张纶坐在一旁,翻开条陈看了看,“西溪啊,不知当年种的牡丹还在么?我与公言曾在那片花海把酒言欢,想想过得真快的。”

张纶却不合时宜的说,“吕相公的花海有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海水倒灌土质盐碱厉害,牡丹都枯死了,所以现在要修堤。”

吕夷简神色不变,将条陈合上指了指封面,“这朱主事可是三年前要归宗范家,最后闹到礼部的朱说?”

张纶不假思索的说,“是,朱说到任近两年,治理盐政颇有成效。”

吕夷简眯着眼手指在条陈上轻敲着。

大殿之上,少年的赵祯一板一眼的端坐在榻上,面色有些无奈和倦意,蒙蒙亮的时辰都是少年还在睡觉的时候,后面一片珠帘隐约能看到一个端庄的女子轮廓,底下的文武官员按位置站好 ,张纶没有资格站在大殿,只能在殿外候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