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 脚印(1 / 2)

从厢房退出来后,黄成志在院子里的月色下站了一夜。

当年他不顾老爷子的反对,报上自己的名字就进了军营,本来他是奉诏去抵御外寇的,后来却带着蒙古人的军功回了家。这件事老爷子从来没过问过,但是村子里的人还是有很多人好奇,只是当年任谁问起,他都是置之不理,所以久而久之,这件事就慢慢被人忘却了。

今天这件事被两个兄弟提起,一下子又把黄成志好不容易埋进心底的往事翻了出来,回想起当年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黄成志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其实事到如今,经过朝代更迭之后,老黄家依然是军户,只不过现在黄家已无需向朝廷交人,这是当年阿术将军亲自下的命令,虽然有所违心,但这是黄成志想要的结果。

“爹,你还没歇息呢?”

正在黄成志出神的时候,一个慵懒且清脆的声音忽然响起,黄成志扭头一看,是黄才月。

“这么晚了,你起来做什么?”黄成志走过去,将女儿披在身上的袄裙紧了紧。

“我口干,起床喝了口水,就听见院子里有动静,开门一看,才看见是爹你。”

“好了,爹睡不着,就在院子里走走。你快些回房,夜里天冷小心着凉。”

黄才月揉了揉眼睛,嗯了一声便转身离开。看着女儿亭亭玉立的身影,黄成志舒心一笑——为了他们,值得!哪怕背一个叛贼的骂名,都值得!

一夜无眠,直到鸡鸣时刻,黄成志才回去房间。

接下来的几天,黄成才黄成杰两兄弟依旧在村子里四处赴酒约,他们经常带着一身酒味回到家里,只是他们再也没提起过龟甲,也不再张口闭口大宋遗民。

黄成志心想这两人已都是不惑之年,他们的行为自己已经无法改变,只要他们不会危害到他们自己,不会危害到家里人,那他们爱怎么喝酒就随他们的。

这连续十多天,黄成志因为家中的各种事情不得不待在家里,几天之后,他见家中相安无事,便带着黄才义外出巡诊。临走的时候,他一再交待两个兄弟不许闹事,就算他们想走了,也得等他回来再走。

兄弟俩自然是满口答应,让大哥只管放心。

黄才良见爹没有带着自己的意思,便只好去找姐姐玩耍。

黄才月还能有什么事!她见黄才良耷拉着肩膀走进屋来,马上背上褡裢,跟娘说了句“我出去了”便拉着黄才良跑出屋外。

一出门,姐弟俩便直奔后山,可是后山他俩几乎闭着眼睛都能数出那棵茶树在什么地方,所以玩儿了一会儿黄才月就觉得无聊了。

自打失窃案之后,黄才月对村里人有些怨言,再加上黄成志一再叮嘱,不要去别人家的山头玩,所以黄才月一时之间还想不到别的去处。

两人在山上闲逛了一会儿,忽然黄才月眼睛一眨,站定对黄才良说:“良良,咱们去村外看看呗?”

杨树村有两个出口,一个去往西头的上树村,再往西还有一个村子,然后就到了大山深处,也就到了尽头。

另一个出口,是去东北头下树村,也就是朱屠夫的那个村子,由下树村继续往外,可以去县城,村里人一般所说的“村外”指的就是下树村的方向。

老黄家的位置处于杨树村的靠西一头,从他们家到出村口有个十来里地,平常如果不出村,黄家人是极少去村外的。

从杨树村到下树村不是很远,两个村子之间连接着一大片野梨树,梨树上结的果儿很酸、不好吃,可是一到春天,满山的梨花还是非常宜人的。

上次黄才良闯去下树村到朱屠夫家闹事,就是被梨花吸引过去的。

听闻姐姐提到村外,黄才良马上来了兴趣。

“好啊,那咱们先回家带些干粮。”

“带干粮干啥?咱们玩儿一会儿就回来。”

“大哥说了,出远门得考虑周到,不然不是被饿死就是被累死。”黄才良还记得上一次大哥的教诲。

黄才月长这么大还从没在外吃过饭,她根本没有带干粮的概念,不过她的脑筋转得还是够快,马上同意黄才良的建议。

“行,回家带干粮。”

说罢,两人便一路小跑回家。

这个时候,两个叔叔已经出门了,家里的三个妈妈也是各自忙着一些家务,黄才月悄悄带着黄才良来到厨房,两人包了两个饭团,黄才良又去堂屋拿几个果子,随后塞进黄才月的褡裢就出发了。

黄才月背着沉甸甸的褡裢,忽然觉得一阵满足,这个褡裢从做成之日直到现在,还是头一回装着东西,黄才月觉得这才像模像样。

一路上,两人经过不少村民家,其中就有当初失窃案错怪黄家的人,这些人看见黄家的两个孩子,就想招呼过来说两句好话。

虽然黄成志曾经跟他们说过,让他们不要记恨这些人家,可是大哥也说了,不要再和这些人来往,这些人都不是好东西。

受爹和大哥的影响,姐弟二人既不怀恨,但也不敢轻易跟这些人和好。

于是每次看见有人要和自己搭话,黄才月便微微一笑,随后拉着黄才良快步走开。

不一会儿,两人便来到村口,黄才良提议先去北边的山坡,因为上次他来的时候,记得这边山坡的一道石缝里有一个大蜂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