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重生大明当昏君> 第十七章:召见徐光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召见徐光启(2 / 2)

“徐爱卿,朕今天让你入宫,是想听听你今后的打算。”

“我的打算?”

徐光启一时间听的有些懵。

“徐爱卿,朕知道你在培植农作物上很有心得。这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朕本来是想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让你专门负责培育农作物,然后全面推广。可是现在朝廷内忧外患,也急需有犀利的火器来装备,同样需要徐爱卿。所以朕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排徐爱卿。当然徐爱卿如果两件事都能兼起来,那朕更高兴。可是朕就是怕累坏了徐爱卿啊。”

听完朱辰的话,徐光启一时间感慨万千。

徐光启其实不算是个正统的文人。

别的文人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徐光启却偏爱杂学。

年轻的时候,徐光启就和利玛窦引为知己,开始学习数学,天文学等。

在后世看来,徐光启就是站在科技最前沿的英雄。

但是在大明官场,徐光启其实是被视为不学无术的典范,备受质疑和蔑视。

徐光启虽然一直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才是正确的,但是是个人都想得到认同。

一个人独自的坚持,不仅辛苦,而且憋闷。

徐光启做梦也没想到幸福来的如此之快,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得到了朱辰的认同。

“谢皇上,皇上圣明。。。”

徐光启此时真的是泪如雨下。

这眼泪中包含了多少委屈和心酸,估计也就只有徐光启自己知道。

“皇上恕罪,老臣失态了。”

徐光启很快就收拾好了心态。

“无妨,徐爱卿这些年受的委屈,朕都明白。”

朱辰安慰的话,让徐光启差点再次泪奔。

“皇上,微臣觉得还是负责农作物的培植和推广吧。”

这些年,随着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灾害。粮食短缺几乎已经成为了常态。

徐光启忧国忧民,将很多的心思都放在了农作物的培植和推广上。

可是徐光启毕竟只有一个人,想要大规模推广,只能自己去游说。

如果地方官认同还好,不认同的话,那徐光启只能徒呼奈何了。

现在朱辰专门成立部门来做此事,到时候那些地方官就算不认同也必须执行命令。

“也好,这粮食是国家的根基。以后还得徐爱卿多多费心了。”

“徐爱卿,朕打算在这六部之外再单设一部,来主管这农作物培植推广之事。你以下如何?”

朱辰本来以为徐光启会欣然领命。

没想到朱辰话音刚落,徐光启就大惊失色。

“皇上不可,万万不可啊。”

这让朱辰都有些诧异了。

看到朱辰略带不解的眼神。

徐光启只好耐心解释。

“皇上,六部乃是古制,这一旦新设一部。必然引起朝堂哗然,也肯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一旦陷入纷争,处处阻扰,恐怕臣也会举步维艰。”

朱辰一愣。

“徐爱卿,是朕孟浪了。”

朱辰以前只是个小人物,自然不可能将事情想的面面俱到。

确实如徐光启所说。

一旦改变现在朝堂的格局,那肯定会导致无数的纷争,以致阻力重重。

到时候光是扯皮,朱辰都能头疼死。

那还谈什么推广农作物?

朱辰现在想要的是做事,而不是惹麻烦,吵架。

“那以徐爱卿之见?”

“皇上容禀,可在户部之下再增设一司。”

朱辰点点头。

这虽然也是增加了一个部门,但是只是户部下面的一个小部门,对朝堂的格局影响自然要小的多。

之后朱辰又和徐光启讨论了一下这个新部门以后的任务和目标。

“皇上,微臣想向您推荐一个人。”

“徐爱卿请说。”

对徐光启,朱辰是有着极大的容忍度。

就算徐光启此时想要在新部门中全用自己的亲信,朱辰也绝对会批准。

“微臣向皇上推荐的人是郧阳巡抚毕懋康。”

“毕懋康?谁啊?”

朱辰听的都懵了,这名字朱辰是完全没有听过。

“皇上,这毕懋康精通火器,还设计了一种新的火器。”

随着徐光启的介绍,朱辰直接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毕懋康设计的竟然是燧发枪。

此时就算在欧洲,燧发枪也才刚研制出来。这绝对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啊。

之前朱辰还在头疼要怎么攀爬科技树。

这没想到,徐光启竟然给了朱辰如此的惊喜。

对朱辰来说,在这个年代,燧发枪肯定是要优于火炮的。

发射火炮,那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的。

因为要测算发射角度和距离,这需要掌握一些算学知识。

这样的人,朱辰一时半会去哪里找那么多。就算找到了,人家也未必愿意去战场厮杀。

而且火炮造价极其昂贵,以现在朝廷的财力,也支撑不起大规模制造火炮。

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个年代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

想要搬运火炮可以说是非常的麻烦。

所以火炮也就只能拿来守城。

敌人不来城下,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可是燧发枪就不一样了,携带方便,到时候只要会扣扳机就行。打不准,那就密集齐射就是了。

这绝对是惠而不费的好东西。

“好,好,好。。。”

朱辰兴奋的一连连喊了三声好,可见此时朱辰的心情有多激动。

“传旨,封毕懋康为工部侍郎,即可进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