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武侠修真>人间蜉蝣> 第十七章 一把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一把剑(1 / 2)

颜子卿收回神通,那幅凭空出现的玄妙景象也随之消失。

沉默片刻,颜子卿双手拢袖,喟叹道:“一盘棋,一幅山河画卷,一座灯火辉煌的人间。人间事已了,老爷子又要远行啊…”

陆尘闻言,便转头问道:“师父又要远行?”

颜子卿点了点头,“不错,先生决定去荒域腹地,重新再走一遭妖族天下。”

陆尘思量片刻,随后问道:“需要多久?”

颜子卿摇头回答道:“说不上,估计得有些时日,少则几年,多则十年几十年。”

陆尘点了点头,这么说,老爷子此去荒域,必然是事关重大。

陆尘忽然一笑,眼神熠熠道:“那我得更加卖力的修炼了,争取在师父回来的时候,自身境界修为小有成就。否则等他老人家回开,见我境界修为还是原地踏步,到时,我准没好果子吃。”

颜子卿转头看向小师弟,笑道:“行,只要你吃的住苦头,武道修行一事,为兄早就答应过了先生,要做你修行路上护道之人,代师授业更是要尽职尽责,大可放心,绝不会马虎怠慢了的。”

陆尘酸着脸,委屈道:“什么护道人啊,直接把一个炼元境都还不是的小子丢进铜人法阵,每天只有挨揍的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我现在一想到刚开始那几天的磨练,浑身就会不由自主的颤抖,瘆得慌。”

颜子卿一本正经道:“代师授业,职责所在,身为先生的弟子,做学生的,怎敢辜负先生一片苦心。”

嗯,就是这样。

陆尘无语。

奈何修炼还是要继续修炼的,也就是说吃苦还是要吃苦的,不过陆尘怕的不是吃多少苦,这也没什么可怕的,大道一途,修行路上挫折磨难重重,何其难也?再说了,如陆尘一般从小便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哪个不是天天吃着苦头熬过来的?

陆尘不怕吃苦,陆尘怕的是,自己这位棋术高明的二师兄把一身棋阵智谋用在自己身上,以此来助力陆尘大道修行,若真是那样,那陆尘以后的修行路注定坎坷无比…比如像之前那样,莫名其妙就给自己施一套阵法,害的自己被十八铜人围困于武道峰顶,天天拳掌伺候,那段时日,陆尘感觉自己被磨灭的都快不像个人了。

好在起初就算天天挨着金刚铜人的拳掌伺候,但到了最后,陆尘也是一步一步的熬了过来,如今更是已经破了修士一境,得以逃出牢笼,陆尘心里头,总算轻松了许多。

抛开无用话题,颜子卿不再继续与陆尘唠嗑,而是神情无比郑重的说道:“给你三年的时间破三境,能不能做得到?”

陆尘神色坚定,沉声道:“做得到。可若三年之后,我成功破了三境,那我是不是就可以握剑了?”

这个问题问的突然,也在颜子卿的意料之外。

颜子卿看了一眼自己这位不过才十二岁出头的小师弟,很快又收回视线,缓缓说道:“先生给你的时间是十年,让你在三年之内破三境也是先生嘱托,三年之后,若你真能修炼到修士四境的登楼境,于情于理,也可以握剑了。”

颜子卿又补充一句,“不过这也只是先生的大致用意,如果你想要在步入登楼境之前就下山走江湖,那么不管是三年之期还未到、亦或着已经过了三年期限,到时候你想要下山去游历,也是可以的。最主要的,还是只有一点,那就是先生千叮咛万嘱咐,步入登楼境之前,不可出剑。若是在山下,更要尽可能做到“不用剑”。”

陆尘点头致意,这一点,是铁律。

先生交代是一码事,这也是陆尘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颜子卿没有料到的是陆尘为何会知道这件事,况且这件事,老爷子在离开尘寰山去往昆仑山之前,只对自己一人提及,并未说有告诉过别人。

颜子卿正疑惑不解,不成想陆尘一语道破。

“是它告诉我的。”

陆尘一根手指指向自己心扉处,神色平淡的答道。

颜子卿豁然开朗,顿时心中疑虑便一扫而空。

陆尘略作思索,继续说道:“说不上什么原因,这种感觉就像是下意识一般,好像冥冥之中内心悄然做了决定,又好像…不是我所想。”

颜子卿点了点头,不置否认,然后举目远眺,说道:“总而言之,练剑也还是要练的,《大河剑诀》是你大师兄下山时所留下的剑术真经,曾与《龙气》拳谱一同交给我,让我转赠于你,让你修炼两部经书上的拳法剑诀,往后,你要好好参悟两部经书内容,修炼拳法剑诀。”

陆尘点了点头,随即笑道:“大师兄宅心仁厚,虽然说我们还没有真正见过面,想必以后若见了面,给人的感觉定会与旁人不一,师兄你说大师兄是个什么样的人?性子如何?会不会是平易近人的那种?”

陆尘自顾自的说着,满脸充满着期待感,最后,还不忘问一下身旁的颜子卿,大师兄是个什么样的人,哪知转头一看后者的脸色,陆尘立马闭嘴,彻底没了那份心情。

颜子卿面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说道:“以后见了面,不就知道了?”

陆尘这才自觉说错了话,暗自腹诽,就不该说那句什么“与旁人不一”的废话,旁人是谁?还能是谁?

陆尘抹了一把脸,强颜欢笑道:“不管怎么说,陆尘在此谢过几位师兄对师弟的大道襄助,诸位师兄的关照,于陆尘大道,恩德如山…”

说罢,就给身旁的颜子卿弯腰作揖,一揖到底。陆尘以一揖礼敬三位传道师兄,二师兄颜子卿代诸位师兄坦然受之。

夕阳西下,暮色将近,颜子卿已然转身,最后侧过头说道:“三日之后,登剑气峰。”

说完,身形如白虹坠落人间,重返山下竹楼。

陆尘蓦然面朝西方,视线所及之处,火红色的太阳即将沉入大海,落日余晖洒在海面上,一副波光粼粼的景象,如诗如画。

夜幕即将降临。

————

老天君与大弟子南宫煜一路悠哉闲聊,将整个昆仑山境地兜了大半圈后,重新返回到原地。

走了一圈后,老爷子心情舒畅,说话间神采飞扬,更是多了几分温和笑意。

老天君洒然笑道:“曾经有个读书人对我说,要身临其境,才知人间百态。老爷子我寻思琢磨了一下,觉得人家这话说的好啊!想想刚开始那会儿,咱们师徒俩走遍了整个人间天下,也游览过了所有山川河流,可以说是看尽了人间百态,可到了最后,依然还是没能弄清楚这个世道到底是好是坏。说世道好,那么好在哪里?说世道坏,那么又坏在何处?如今听了那书生一言,才知大梦初醒。世道好坏,不光是要你往坏处去想,只看世道之恶,也还是要时不时的回头看一看好处的风景。”

老人一句说完,一手抬起,虚指向远处,继续道:“走中土山河野路,见一座座如春雨过后彩虹般的桥梁,知人间亦有一个抛去一生俗世功名、只为在人间处处步履难行之地,搭建起一座座桥梁的无名老人;过竹凉国荒凉边境,见一个个因遭受饥荒之灾而整日吃不饱肚子的百姓,在一座破败寺庙前围成一个个圈,笑逐颜开的吟唱着民谣,知人间亦有一位处处化缘,只为让那些苦难中的百姓吃饱肚子的苦行僧人;游归海洲山河,见南唐国边疆捶地数十万座树立起墓碑的土包,知人间亦有一位穷酸落魄、整日对着一座座墓碑以泪洗面的读书人。所以啊,有句话就说‘传说世道多邪佞,莫叹人间少骏雄。’,说的太对了。不要觉得世道险恶,这世间就全然见不到一丝光明、找不出一两个心善的好人了。”

世事难料,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当我们走在苦难不堪的泥泞道路上,会不会遇到更大的风雨大雪,会不会遇到一个两个好人,如同一盏盏摇曳灯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