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行者玄奘> 第二十五章 佛教与因明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佛教与因明学(2 / 2)

“其实早在他们之前就有人开始用了,只是不常用罢了,”僧伽耶舍长老道,“龙树菩萨跟别人辩论时常使用这样的方法——有人提出第一个观点,龙树就用第二个观点来破;有人提出第三个观点,龙树竟然能拿第一个来破。这样一来,别人自然不服,他们认为你龙树根本就不承认第一个观点,你开始破了第一个观点,但是现在你又拿起了它,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呢?可是他们辩才不够,又拿龙树菩萨没办法。”

玄奘点点头:“这种辩论方法,的确在逻辑上有问题。”

“不光在逻辑上有问题,还容易激怒别人,”僧伽耶舍长老道,“虽然龙树菩萨辩破了外道,可外道从来就没有在心里服过他,而心里不服就容易生出怨恨。所以,龙树菩萨可以破外道,却难以使外道皈信佛法,最终死于外道的逼迫;而提婆菩萨破外道比龙树菩萨还要尽力,最后也同样是被外道给害死了。”

玄奘明白了:“所以圣贤们主张学些因明?”

“正是,”僧伽耶舍长老道,“我们与人辩论,是为了传扬真理与正法,不能只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利。因而在龙树菩萨、提婆菩萨的同时,就有许多佛教徒不同意他们的做法,比如当时的法救论师,就主张学习因明。到了无着、世亲兄弟的时候,因明在佛教中已经有了些规模。”

玄奘若有所思地说道:“弟子读过世亲菩萨的传记,据说是因为他的一个老师在同外道的一场辩论中失败受辱,世亲菩萨这才开始重视起因明。”

僧伽耶舍法师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在世亲生活的时代,印度有一个着名的学派——数论派,出现了一位能言善辩之人,名叫频阇诃婆娑。

传说,此人所学来自于一位龙王,那位龙王是解释《数论》的高手,频阇诃婆娑听说了他的大名之后便去求教。

他求教的方式很特别,只在山野间采摘一篮鲜花,头顶花篮徐徐而行。当他见到龙王时,便取其中的一枝献给龙王,以示尊敬,并作一首偈颂称赞龙王。

其它的花却由他自己使用了,只见他随口读出一颂,然后便开始驳斥。驳斥完毕,便从篮中取出一枝花,抛掷于地。不一会的工夫,一篮子花便被他扔完了。

龙王见他如此聪明,是个可堪造就之材,便把《数论》传给了他。

频阇诃婆娑本就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学了《数论》之后更是辩才无碍,名气也日见传播开来,得到了阿输阇国正勤日国王的信重和支持。也因为如此,频阇诃婆娑渐渐傲慢起来,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自恃才高,无人可敌,便四处出击,找人辩论。

当时佛教盛传于世,信徒众多,很多人都认为佛法最为深奥广大。频阇诃婆娑认为,自己只有将佛教驳倒,方能显示出他的绝世才华。

于是,他便去见正勤日王道:“大王您贵为一国之主,对一切沙门、婆罗门都应公平对待,不应怀有偏私之心。就算您要信奉某一家的教法,也应该审定其真伪虚实,而不是盲目崇拜。现在国中佛法盛行,您对佛教也比较偏好,却不知其到底是真是伪。所以,我想与佛弟子们当面质对辩论,以决胜负。我若输了,甘愿斩首相谢。”

听频阇诃婆娑如此说,正勤日王当即同意,传令国内的佛教沙门推举人选,准备与频阇诃婆娑进行辩论。

当时,阿输阇国境内的佛教僧侣中,以世亲的学识最广、辩才最好,但事不凑巧,他那段时间恰好不在,到别国传教说法去了。

世亲的老师佛陀蜜多罗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却已年近老迈,记忆衰退,口齿不清。但他眼见频阇诃婆娑如此猖狂,不堪忍受,一时激起了少年时期的雄心壮志,便不顾衰老,担负起护教的大任来。他当即回答国王,自己愿意出面与频阇诃婆娑辩论,以决胜负。并发誓说:“如果论败,同样情愿斩首相谢。”

正勤日王立即布置会场,约定时日,准备辩论。

到了约定好的这一天,佛陀蜜多罗与频阇诃婆娑各带弟子来到会场。双方坐定后,频阇诃婆娑问佛陀蜜多罗:“既是辩论,就应有立义者和破斥者。大师你是想立义呢?还是想破斥呢?”

佛陀蜜多罗回答:“想我佛法深广如海,不可限量。你的《数论》不过如土块一般,入海即没,岂可同日而语?是立义还是破斥,随你选择便是。”

频阇诃婆娑回答:“既然如此,就由你来立义,我来破斥吧。”

于是,佛陀蜜多罗便讲述了佛教的无常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万物皆是刹那生灭,不能常存。他还举出种种理由进行论证,以成立其所述之理。

待他讲完,频阇诃婆娑把对方所述之理及其论据清楚地重复了一遍,然后便反驳起来,驳得有理有据,条绪贯然。

佛陀蜜多罗毕竟上了年纪,他对频阇诃婆娑的破论根本就没有听明白,更不要说驳回了,辩论很快就告负了。

频阇诃婆娑以胜利者的宽容对佛陀蜜多罗说∶“你我同属婆罗门种姓,不应迫使对方自杀。这样吧,你就抽自己几鞭,能显示我的胜利也就行了。”

佛陀蜜多罗无奈,只好同意对方的要求,鞭笞了自己一顿。佛教因此受到了奇耻大辱。频阇诃婆娑还请得国王同意,将《数论》刻于石上,立在当处,以示自己的胜利。

却说世亲终于返回阿输阇国,听到此事,心中忿忿不已。他派人四处寻找频阇诃婆娑,想要与他重新辩论。不想频阇诃婆娑却已经去世了,世亲气愤之余,写成《七十真实论》一文,专门破斥《数论》,致使《数论》体系冰消瓦解,没有一句能够成立。频阇诃婆娑的弟子们忧苦万分,不久之后便树倒猢狲散。

世亲至此算是替老师雪了前耻,受到人们的赞誉。正勤日王因而赏其金钱三万,世亲用来建成了三座寺院,一座是比丘尼寺,一座是“说一切有部”寺,一座是大乘寺。

这则佛教与数论派辩论的故事,之所以给玄奘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佛教在辩论中先输掉了一场。在佛教文献中,像这样公开记载佛教失败的例子并不多见。尽管有佛陀蜜多罗年纪老迈的因素,似乎与佛法本身的优劣无关,但也反映出数论派在当时确是佛教的力敌。

“数论派的理论很强吗?”玄奘问。

“应该说不弱,”僧伽耶舍道,“此派传承已久,除自身理论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特别注重对因明的研究。”

玄奘点了点头,因明是关于逻辑的学问,数论派长期浸淫于此,想必会在辩论中大获裨益。能够战胜佛教,自然也不是偶然的幸至。

他思忖着说道:“如此看来,在世亲的时代,因明学研究就已经开始进入繁荣期,数论一派的力量显然也便壮大起来,以致引出了佛教徒论败受鞭的故事。不过,依弟子看,这对佛门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自此以后,佛门便开始重视因明,研究起论辩术来了。”

“正是如此,”僧伽耶舍点头道,“此事过去不久,因明学便成为佛门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在佛门手中得到很大的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