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行者玄奘> 第四章 神奇的佛顶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神奇的佛顶骨(2 / 2)

玄奘没有答话,而是恭恭敬敬地放下宝函,虔诚顶礼,泪湿衣襟。

这时,守骨的婆罗门已经取来香泥和帛练,放在一旁。

阿提伐摩忍不住问道:“这便是占卜用的东西吗?请问如何占卜?”

婆罗门答道:“用此香研磨成沫,和水为泥,再用帛练裹住香泥,置于佛顶骨上,然后根据其人福德大小,帛练上就会留下不同形状的印记,可依此来预卜吉凶善恶。”

另一婆罗门道:“数年前,有北方大月支王,想知道自己来生的果报,便到这里来,用香泥取相,结果显示出马的形状,大失所望。后来,他又增加布施,积累功德,进行忏悔,再次用香泥取相,这次显示为狮子形,虽然位居百兽之王,终究还是畜类;他又全心皈依,增加布施、斋戒,这次才现出人和诸天的形像。这样,大月文王才心满意足地返回本国。这里有现成的香末和帛练,法师也可以一试。”

玄奘擦去泪水,起身合掌拜谢。上前取了香沫和泥,裹在帛练之中,轻轻印在佛顶骨上。

拿下来一看,上面显示出来的是一棵树的形状。

那婆罗门见了此印,惊奇万分,连声祝贺道:“难得!难得!这是菩提树,是难得的祥瑞之相,凡人是不可能得到此像的!法师印得此像,这意味着您终将得证菩提圣果!”

其余几位守骨的婆罗门,也都上前弹指散花,祝贺玄奘。

这时,沙弥圆觉早已跃跃欲试,上前说道:“师父,让弟子也取一印好吗?”

玄奘点头,让在一边,又对站在旁边的阿提伐摩说:“居士也可上前取印。”

两人大喜,各自上前取了香沫帛练,在佛骨上取印。

结果,沙弥圆觉得到的是一朵莲花,迦毕拭国使者阿提伐摩得到的则是一尊佛像。

“是不是很吉祥?”圆觉回过头,有些不太自信地问师父。

“当然,”玄奘点头道,“莲花和佛像都是十分吉祥而又殊胜的。”

那婆罗门上前道:“你们一行取的都是大吉印记,殊为难得,可喜可贺。至于玄奘法师的那个菩提树更是罕见之至,足见法师佛缘深厚,有菩提之份啊。”

玄奘听了这话,心中极感欣慰。他想,佛顶骨是无比神圣灵验的圣物,菩提树又是佛陀得道的印证,象征着功德圆满。因而就算那婆罗门说的“终得菩提圣果”之辞有些过誉,这个印记至少也昭示着自己的取经之旅会有一个非常完满的结果吧。

谢过守骨的婆罗门,玄奘再一次礼拜了佛顶骨后,便同弟子圆觉、使者阿提伐摩以及向导等人一起出了重阁。

婆罗门又引他们几位见了别的圣物,如状如荷叶盘的骷髅骨塔,色泽同顶骨一样,也用宝盒封装,放置在七宝小塔之中;还有佛的眼睛,形状有李子那么大,澄明洁净,皎然光亮;又有以白铁作环、紫檀木为杆的佛锡杖,置于宝箱之中;还有一领细毛布制成的僧伽胝袈裟,据说是佛陀当年穿过的,色泽黄赤,也放置在宝盒之中,由于岁月久远,已经略有损坏。

玄奘从每一件圣物面前经过,瞻仰,礼拜。

直到这时,一个婆罗门才告诉他,这五种圣物,同在一座城中,防守极严,如同传国之宝一样。这里的风俗规定,凡观看五种圣相中的任何一个,都要缴纳一枚金钱,用香泥取相的,需要缴纳七个金钱。

“如此说来,你们岂不是将佛的圣物当作宝物从中取利了?”圆觉不满地问道。

婆罗门道:“佛陀圣物本就是兴福之物,何足为奇?玄奘法师远道而来,又是奉了城主之命前来拜谒,我们这才全部开放,寻常之人便是有钱也见不到呢!”

圆觉怒道:“这是佛陀的顶骨和遗物,何等的殊胜!你们居然以此敛财,就不怕还不起这因果吗?”

“因果?”婆罗门冷笑道,“因果便是佛陀为酰罗城留下了这殊胜之物,这也是我们八大豪姓的福报!”

玄奘制止了想要继续说话的圆觉,留下一袋金钱,礼拜称谢后,便要离去。

婆罗门跟在他的身后,笑着说道:“其实我们也并非敛财,只是为了避免喧闹。法师你想,这里毕竟是清净之地。而财物又为人所重,收取财物自然便会减少人数,这样就可以保持清净了。”

见玄奘对此不置可否,另一位婆罗门上前说道:“法师福德深厚,这五种圣物过去也曾被突厥人倚仗武力,强行夺去,运到突厥人的宫中,谁知仅仅过了十二天,就发现圣物丢失,于是再去寻找,却原来他们已暗中返还原处。可见这圣物能随缘或隐或显,颇有灵异,是不能由武力来决定的。”

听了这些话,玄奘也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散放各色花朵后,辞拜而出。

离开了这个重阁,玄奘一直郁郁不语,看上去有些落寞。圆觉等人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也不敢说话,现场气氛一时显得压抑异常。

这时,向导突然指着远方的山岭说道:“法师你看,从这里再往西南走一段路,便是瞿波罗龙王的小石岭了。”

“哦?”玄奘抬起头来,深邃的目光望向那片山岭,喃喃地问道,“当年,佛陀在那揭罗曷国降伏瞿波罗龙王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吗?”

“正是,”向导道,“原来法师也知道这个故事。”

“玄奘在梵衍那国等地,曾听一些道友讲过。想不到此次能亲眼看到,定要前去拜望才好。但不知离此地有多远?”

问完这句话玄奘就后悔了,果不其然,那向导很认真地回答说:“有八万四千由旬。”

玄奘有些无奈,于是请向导带路,同圆觉和阿提伐摩一起朝小石岭的方向出发。

所谓的“八万四千由旬”也只走了半日,他们便登上了小石岭。这里也有一座佛塔,虽不高大,却多灵异,用手指轻轻一碰塔身,塔上的铃铛便响了起来,叮叮当当,十分神奇。

“这是怎么回事?”玄奘惊讶不已。

“这个塔是会晃的,”向导笑着说,“法师你一碰它,它就晃动起来,地基也跟着一起摆动,铃铛自然便会跟着响了。”

听了这话,圆觉和阿提伐摩也都觉得惊奇不已,于是不停地以手触塔,听那铃铛响个不停。

玄奘趁机绕塔转了一周,也没发现有什么古怪之处,倒是看到塔后岩壁处渗出的清泉,绕着弯儿流到了前面,注成一泓清水。

这是佛陀曾经饮过的泉水吧!玄奘蹲下身,伸手掬起一捧水,小心翼翼地用滤网过滤,喝上一口,只觉得甘美异常,心中烦闷一扫而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