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行者玄奘> 第十八章 私渡就要像个私渡的样子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私渡就要像个私渡的样子4(2 / 2)

他伏在河岸上,小心翼翼地掬起一捧水来洗了把脸。河水冰冷刺骨,却也让他头脑清醒,倦意顿消。

一些古老的传说和记载重又出现在他的脑海——

传说,中华始祖的黄帝便是在这里呱呱落地;

道家鼻祖老子也是在弱水流沙一带得道成仙的;

周穆公到昆仑朝觐西王母时,也从这里经过;

还有后来的苏武、张骞、单于、霍去病等人,无不在此处留下脚印。

……

但玄奘想得更多的还是法显和鸠摩罗什,这两位前辈高僧年代相近,一个往西一个向东。当年的他们,想来也和自己一样,站在弱水河边,看着哗哗奔涌的河水,追忆着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和前人的种种事迹……

弱水河,清明而疲惫地涌流着。它的美,让古老和荒凉远远离开。

“真舒服啊!”惠琳喝了一口水,仰头舒心地叹了口气道,“佛国净土的水想来也不过如此吧?”

玄奘笑笑,目光转向四周,清晨的弱水极为宁静,浓密的白色雾气悠悠地飘荡在他的身周,竟使他有了一种身处仙境的感觉。

思绪便又随着这种感觉飞扬开来——那在经文和睡梦中无数次游历过的佛国净土,是否真如自己想象的那般天花绚烂,佛光普照?

其实,只要心中有佛,净土就在眼前。不是吗?看那水面上的粼粼波光,这种超然的平静应该就是水的幸福了……

突然,一声惨烈的长嘶打破了他的静思!

那是乌骓,是它发出的一声从未有过的撕心裂肺般的嘶鸣!

玄奘回转身,吃惊地发现,正在河边吃着干草的乌骓马已经人立起来,背上的长鬃在风中飘扬,高大强壮的身体剧烈地抖动着,像是正忍受着极大的痛苦。

而紧接着,在它旁边,惠琳的马也发起狂来。

“马怎么啦!?”

玄奘急忙向前,却被道整一把抓住:“马惊了,法师千万不要过去!”

几乎是一眨眼的工夫,两匹马就脱离了他们的视线,玄奘只听到狂奔中渐行渐远的剧烈马蹄声以及那令人撕心裂肺的惨嘶声。

马蹄声和嘶叫声几乎是戛然而止的,紧接着,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消失了。

玄奘不解地看着道整。

道整轻轻吁出了一口气,解释道:“那边有个悬崖。”

吓呆了的惠琳此时也反应过来,怯怯地朝两匹马吃草的地方望了一眼。

玄奘大踏步朝那边走了过去,两名小僧紧随其后。

拨开枯黄的芦苇丛,他们看到沙地上有两三只被马蹄踩死的沙漠蝎,还有十几只在蠕蠕爬动。

“原来,它们踩到蝎子窝了。”惠琳脸上变色,喃喃地说道。

河边的芦苇已经枯黄,枝头上残存的芦花被劲风吹着,雪一般地满天飞舞。

玄奘双手结印,趺坐于一棵老干虬枝的红柳树下,如同平常禅坐时一样。古铜色的太阳照在他的脸上、肩上,给他周身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却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温暖的感觉。

他努力地想让自己入定,却根本无法做到,小白龙和乌骓的形象时不时的交替出现在他的眼前。

想到西行的路途才刚刚开始,便已出现了这么多的阻滞,他的心中便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怅惘,一时间竟恍若梦中。

惠琳和道整无精打采地坐在河边,小声议论着早晨发生的事情:

“幸好还有一匹马,也幸好我们把行李卸了下来,不然可就走不了了。”惠琳道。

“现在你能走得了吗?”道整悻悻地说道,“就这么一匹马,得用来驮行李,人只能步行。这得走多久才能到瓜州啊?”

“要不,咱跟法师说说,暂时就在张腋停下来吧。”惠琳小声提议道。

“你这是馊主意!”道整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道,“我们前些天才从张腋回凉州,你还没有住够?那个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好的?一条街道就捅穿了。倒不如——”

他没有说下去,惠琳却替他说了:“不如什么?去敦煌?得了吧,那可比瓜州更远呢。”

“远点怕什么?”道整说,“敦煌是河西佛都,法师去那里至少要比去瓜州安全。”

“可你别忘了,法师是要西行取经的,不是陪你回家探亲的!要安全,回长安不好吗?”

道整低着头不作声。

“好了,都别争了,”玄奘站起身来,向两位同伴吩咐道,“现在都去找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天黑赶路。”

说到这里,他又叮嘱了一句:“小心蝎子。”

两个小僧无精打采地答应一声,便都懒洋洋地去择地休息了。

傍晚时分,道整不见了,连同那匹唯一的马和一部分行李。玄奘和惠琳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他。

“这家伙一定是自己跑回敦煌去了,”惠琳愤愤不平地说道,“马也牵走了,真没良心!”

玄奘苦笑:“那本来就是他的马,牵走就牵走吧。对了惠琳,他没留下什么告别的话吗?”

“没有,什么都没有!”惠琳悻悻地说道。

玄奘的目光望向远方,心中为那个颇为机灵的年轻同修叹息——他是因为不信任我,才会选择不告而别的吧?

“法师,”惠琳看着玄奘,小心翼翼地提议道:“不如……咱们转回张腋去吧。”

玄奘摇了摇头:“惠琳,你回去吧,回张腋、凉州,都行,我是不会走回头路的。”

惠琳垂下了头,一言不发。

许久,他才抬起头,怯怯地说道:“那,那弟子……走了?……”

他声音细小,小得几乎连自己都听不到。

“走吧,”玄奘目视前方,温和地说道,“不管怎么说,玄奘都得谢谢你们。这一路上,陪着玄奘昼伏夜行,担惊受怕,躲避过往的官兵,也真是难为你们了。回凉州后,请代玄奘向慧威法师道谢问安。日后若有机会见到道整,也代我向他道谢问安。”

惠琳含泪点头,叩拜而别。

两个同伴都走了,茫茫河西大地上就只剩下了玄奘一个人。

天地悠远,山河岑寂,苍老的蓬蒿与骆驼草在风中摇荡着,河西地区的风,竟使这些干枯的生灵有了一丝蓬勃的气息。

突然,空中传来一声寂寞的鹰哨,在这清冷的地方显得格外响亮。

玄奘抬起头,只见一只鹞鹰正在他的头顶上盘旋飞翔着,在这一瞬间,他差点怀疑是李大亮的鹰追来了。

他并不觉得恐惧,也没什么好难过的,自从踏上这段生死难卜的旅程后,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途中会得到官府或其他人保护援助的奢想。这次出凉州,有两位道友护送他走这一段路,他已经很感激了。

一片冰冷的东西落在脸上,接着又是第二片、第三片……

玄奘伸出手来,接住了一朵小小的雪花。

河西的雪不像中原地区那般篷松,而是刚硬似铁,打在脸上有一种尖锐的痛感,且看上去棱角分明,晶莹剔透。

雪很快就变得纷纷扬扬,那只鹞鹰还在空中盘旋,对它来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打猎了。

玄奘顺手拾起一根胡杨枯枝,抖了抖身上的雪花,便站起身,背起竹箧,踏着新雪重新上路了。

在他的面前,是一片银白色的莽莽苍苍的雪原,一直伸向遥远神秘的西方,在天地相接处融为一体。

雪越下越大,直至遮住了他的视线,风也刮得猛烈起来,如刀子般穿透层层衣袍侵入肌体,他低着头,拢紧身上的僧袍,在风雪中艰难地跋涉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