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行者玄奘> 第三章 三千大千世界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三千大千世界2(2 / 2)

“那里能够获得菩提觉悟的人,不可胜数,”般若多罗对弟子说,“你到那里后,不要在南方停留,那里的人修道拜佛,不过是为了追求功利,纵然他们接受你,也不可久留。”

“那么我应该到哪里去弘法呢?”达摩问。

“去北方,有两棵桂树的地方,便是你的弘法之地。”般若多罗说。

般若多罗圆寂后,达摩在南印度又行化几十年,折服了不少宗门学说,但他始终记得师父要他东去弘法之事。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一支海上商队,搭船沿海路出南天竺,一直来到了中国广州。

当时的南中国,正处于梁武帝肖衍统治时期。肖衍对佛教虔诚笃信,如痴如迷,他不仅大兴塔寺,精研教理,还亲自前往同泰寺讲经说法,更有甚者三次舍身入寺,每次都是大臣们出重金为他赎身才肯回宫。

历史上好佛并精通教义的皇帝并不罕见,但像肖衍这样极端的却着实少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佛教在肖衍的支持下,达到了全盛。

达摩自然也听说了这个以护法自居的中国皇帝,并接到梁武帝的盛情邀请,他满怀希望,来到了繁华富丽的金陵。

梁武帝设大礼迎接远道而来的天竺高僧,一见面便诉说了自己在弘扬佛法方面的功绩,颇为得意地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化僧众,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达摩一听,还真应了师父那句“那里的人好功德”的话了!显然,梁武帝满腔热情,就等着这位来自西天佛国的和尚给他一个功德衔儿。

然而出身王族的达摩却不懂得投君所好,他冷冷地回答:“并无功德。”

这句话对肖衍不啻当头一棒!几乎将他打晕。沉默良久,方才沉声问道:“怎会没有功德?”

达摩答道:“陛下所修,不过是些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像随身而动的影子一般虚幻不实,哪里谈得上什么功德!”

“那么,什么才是真功德?”武帝追问。

“不染烦恼,圆融妙净,身心中一切念头空空寂寂,这样的功德,是不能仅仅靠在世俗间作些善事就能求得到的。”达摩回答道。

看到达摩所说,与自己想的越来越远,武帝干脆岔开话头,又问:“什么是佛家最高的第一义谛?”

“空空荡荡,本来就没有什么第一圣谛!”

“无圣无谛,那么对着朕说话的是谁?”

问这话时,肖衍心头已是强压火气。他想,你把我全否定了,却又说什么“无圣”,那么你又是谁呢?你否定我,难道不是为了证明你自己更高妙吗?

不想达摩的回答更是匪夷所思:“不认识。”

到了这一步,谈话显然无法再进行下去了,肖衍一气之下将达摩赶出了金陵。

听到这里,玄奘抬眼望着远方如黛的群山,默然无语。

海忏法师叹道:“说起来也是这梁武帝没福啊,学佛拜佛那般虔敬,真正的大菩萨来了,他却又视而不见。”

玄奘摇头道:“弟子以为,这不关福报的事,是那个皇帝没有慧根,他太执着于功德相了。佛法真谛本是心无挂碍,而执着却是完全的悖离。”

“可不是?”海忏法师道,“说起虔敬事佛,只怕这世间再没有谁能比得上梁武帝了吧?只可惜慧根这东西,说起来似乎挺虚的,没有还真是不行!”

这是当然的,玄奘想,那是佛教最核心的东西,绝不是用精美华丽的表面形式就可以修饰和替代的。

达摩祖师没有在这位痴迷佛教的皇帝身上看到慧根,他在繁华富丽的装饰下,只看到了一些很空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便如闪电,亮时,或许能一时耀人眼目;灭时,便立即归于黑暗。

由于得罪了皇帝,达摩祖师要渡长江,连船只都没有,不少人都等着看这个怪和尚的笑话,可谁知祖师一点儿都不在意,只将手中竹杖往脚下一放,就忽忽地漂过江面,到对岸去了……

“他去了少林寺?”玄奘问。

“不错!”海忏法师道,“后面的故事还长着呢,小师兄且听我慢慢讲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