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三百九十六章 耳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六章 耳语(1 / 2)

候吴然也说道:“石大人,大洋岛出大事了,太不回京,所以才这样。”

原来杨公公与吴然到和州下诏,朝廷又接到新的消息,大洋岛不但局势全面崩溃,而且听逃回来的人说,大洋岛暴乱的土著人有近百万,并且还成立了一个什么叫大唐的国家。

其实这一点石坚也低估了。大洋岛的土著人远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确实石坚的前世,大洋岛的真正土著人经欧洲人的杀戳只剩下几万人了,还没有华裔多。可这时候,大洋岛在欧洲人没有侵略之前,还是有几百万人的。只是他们平时散落在大洋岛的各地,大多不相往来,因此对海客没有威胁。现在不知道天理教用了什么手段,竟然将他们拧成一股绳,不然那有那么多土著人暴乱。当然也不可能有近百万人,那是逃回来的宋人夸张的说法。

以及两湾大陆,更不是无主之地,哪里的土著人达到了几千万,并且远比大洋岛文明更加进步,已经有了原始的国家与城市存在。当然这种进步只是相比于大洋岛,还不能与宋朝相比。同时虽然人数多,可这些人民分散在两个大陆上并不是很多。要知道这两个大陆的面积可有宋朝的面积三十多倍。而且他们的武器落后,你能指望拿着弓箭大刀的清兵与洋人作战,还能永远地处在上风么?因此,石坚的说法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立。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娥更加慌乱了,她怕石坚使性子,不肯回朝,于是派了三千禁兵前来,说如果石坚不肯奉诏,抓也要将他抓回来。当然现在她可没有恶意。

石坚也能理解,大洋岛现在已经迁移过去了几十万宋朝百姓。也许朝廷没有将这几十万百姓放在眼里,宋真宗就是这样做的。他赏赐给李继迁的那些州,也有几十万宋朝百姓,可怕打仗,还不是说放就放了。

可与夏银等州相比,因为经营不当,以前朝廷一直为这些地方补帖,就是不补帖,每年若大地军费,也足以冲消了这些州的收入。但是大洋岛不同,朝廷只是派了少量军队,为海客提供支援,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收了海客的钱,为海客去做打手的。朝廷只是提供了少量军费,大多数还是海客供应的。可是带给朝廷的收入可不是一点半点地。每年的税收就别说了,还有大量的铁矿、金矿、玉矿,当然现在玉矿也别提,可铁矿很重要。还有现在宋朝为什么不愁粮食,也是因为宋朝海客在大洋岛上开耕了许多农场,每年向宋朝进贡许多粮食。如果大洋岛真地全面失守,不但失去了一条重要的财政来源,而且也失了一个重在的矿产来源,还有因为许多地方种植棉花,造成粮食紧张。

对于禁军的事石坚也很好理解。他就是说在前世,也知道并不是水里所说的京城八十万禁军。京城附近也从来没有过八十万,最高峰时有过三四十万就已经很多了。

禁军实际上分散在全国各地。说明了,就是正规军队,接下来就是厢军,还有乡兵,以及蕃兵。这次这三千禁兵就是骁骏军中抽来的本寿州咸圣军,咸平三年改。指挥一。

实际上石坚对禁军倒是很赞成的,毕竟这时候四周强敌虎视眈眈,没有一支强大地军队是不行的。可对厢军,自从他一弩射出后,他的映像就没有好过,如果现在刘娥对他很信任,他都有可能提议,对厢兵进行改革,将他们改兵归流,化为工人农民得了。不过他对乡兵还是很赞成的,这种兵制与后世的民兵相像,对朝廷的开支不大,还为朝廷提供了一支强大的预备军,何乐而不为?对于蕃军更是双手赞成,一是他们身体强悍,二是能加速民族融合。

对于吴然。石坚一直抱着很深地歉意。如果不是自己要他去完成任务。他怎能变成现在男不男女不女地样子。因此他很耐心地倾听。这让小杨公公松了一口气。别看现在他带了三千禁军。可能够将石坚带回去吗?你看。就这一会儿。涌来了多少和州地百姓。并且还在涌来。如果生了一个误会。小杨公公都担心这些老百姓比天理教都有可能提前来个暴动。

而吴然也不是小杨公公。他一会儿就将事情地前因后果解释清楚。赵堇她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石坚却苦笑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对他这一句话。小杨公公与吴然可不敢接。这明显是在说刘娥。石坚说打紧。如果他们说让刘娥知道了。还不立即将自己处死。

石坚又说道:“况且我也不是一个不知轻重地人。”

然后他才来到百姓面前。向百姓解释道。这是朝廷在召本官回去。这些士兵是前来保护本官。千万不要误会。这才让百姓散去。也让那个指挥抹了一下头上地冷汗。刚才这些百姓很危胁。有些百姓直接推着士兵手上地兵器。嚣张地说:“来啊。往我这儿砍。只要你们对石大人不利。就从我身

。”

这些禁兵也只有一步步后退,将圈子越缩越紧,以此面对老百姓的挑衅。不过和州人是气啊,石大人这都是几上几下了,而且立下这么大功,可到了朝中连朝堂都没有进去,又下放到了和州。

不过石坚也在庆幸,这时候还带得及。至少这次回京,赵蓉生了一个半吨,怎么着,也要让元俨看上一眼吧,那么不能厚此薄彼,其他几个妻妾也要带着。况且石坚也不放心她们留在和州,他一走,护卫也松了下来,可保不准歹徒不打他妻妾地主意,以此来制肘他。可一路来回颠簸,时间再拖下去,怀了肚子的绿萼可吃不消。

石坚也没有耽搁,本来这次他回来也没有带多少东西。于是迅速地收拾好,随着军队就出。并且为了照顾他地妻妾,还雇来几辆上好的马车,一起离开。当然,如果不是她们,石坚地骑术虽不能说是一流高手,可在西北骑了那么长时间的马,比起这些骁骏军的士兵只强不弱。

可朝廷现在那些大臣慌得手足无措,但是他却是胸有成竹,现在早到一天与迟到一天,并没有多大区别了。如果不考虑绿萼的身孕,他有可还要慢腾腾一点,让刘娥去急一急。

不过这次到京城,比前几年与赵蓉她们到京城速度快得多。毕竟马路的出现与新式马车的研制,使速度快上两倍。还有这一路上浩浩荡荡,他们也没有不平的事打了。沿途地官员知道石坚的到来,早告戒手下与那些大户,你们得安份一点。石坚的嫉恶如仇是有名地,而且他这次又要重用了,这些人哪里敢招惹石坚。

只是用了十天的时间,他们就来到了京城。不过那已经是日暮时分,就是这样,京城的海客,还有百姓,数万人涌到东景门,对石坚夹道欢迎。这让刘娥很不是味儿。可现在也不是她吃味的时候,她立即派太临到石府却请石坚来宫议事。

为此,她还特地加了一个请,这也是她自找的,如果不是她派皇城司的人监视石坚,又何必怕石坚生气。要知道石坚临走时可是心平气和离开的。偏偏这些奴才办事还不得力,让人家现。

但石坚却没有来,他正在与梅道嘉议事。石坚说得很婉转,说,我现在对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必须要了解一下情况,才能做出判断。

刘娥听了并没有怪罪。就象石坚自己所说,他也不是神仙。

虽然他脑子好使,可也得要对生地情况了解一下,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否则也推算不出来。那就等明天朝会上看石坚怎么说吧。

石坚先问了一下西北的情况。梅道嘉说道,西北现在最近传来的消息,联军已经将西夏败军包围起来,玉素甫也带了大军进入了龟兹城。也许现在问题全面解决了。那是自然。从龟兹到宋朝有多远,就是用八百里快马急报,消息传到京城,也得要二十多天,这么长时间,肯定将问题解决了。

玉素甫进入龟兹,会生什么,石坚早交待过了。这也是他向玉素甫提出的要求。否则他也不会为玉素甫提出那些优惠的条件。这一点两个人都心知肚明,想要从石坚手上得到好处可比从宋朝手上得到好处更难。不会石坚办点事情行么?

至于那些西夏的逃兵虽然凶悍,可现在剩下的也不过三万人。而且他们虽然不害怕龟兹,但让宋朝士兵打怕了,并且就是石坚不要西北,也许士兵也不如他们,但有那么一群悍将在哪里,况且兵力还是他们地数倍,既然将他们包围起来,解决起来也是手到擒来。

石坚这才松了一口气,马上山崩地裂之前,西北必须早一点安定。然而问了一下朝中的情况,对于王曾的下位,石坚也在预料之中,就是没有皇宫失火的事,王曾也会让刘娥找其他的借口,让他下位。权当陪自己一道下放吧,反正他下放次数也不多,这也是宋朝官员的一个特色,一会儿上位,一会儿下放,想要在朝中安稳地呆上过十年八年,基本上很少有臣子做到,除了在朝中没有掌握什么大权还能侥幸逃过。

然后才是重中之重,那就是石坚要地一份名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