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三国之再续雄汉> 第311章 事败因兄愚,蜀中奇才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1章 事败因兄愚,蜀中奇才毁(2 / 2)

吴懿道“按我猜想啊,这是一盘大棋有人故意规劝主公逃离成都避祸,又让法正主动请膺以获得留守成都的实权,从而为献城做准备。整件事情,法正只有执行者,绝非主谋之人!如果真是我想的这样,那主谋之人会是谁呢?”

张肃心中暗惊,因为一直以来劝刘璋跑路的人,正是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弟弟张松!

吴懿假装微醉,自言自语地说道“听说令弟张松,与法正交情非浅,时常在一起聚会,都不让外人靠近。君矫啊,你可要当心有人诬陷了令弟张子乔啊。”

张肃惊得拿不住酒杯,筷箸和酒杯都掉到了地上,许久才道“子乔,他应该不至于的……”

吴懿假装迷迷糊糊地道“古人常说“大义灭亲”,其实呢,哪有什么大义?只不过大义灭亲总好过全族被灭而已!哈哈,灭亲和灭族?孰轻,孰重?”

灭亲和灭族?孰轻,孰重?!

这句话如一声炸雷一样,直击张肃的心灵!

张肃又惊又惧,便假托不胜酒力,告辞了吴懿,径直来到张松府上。

此时张松并未在家,张肃凭着张松长兄的身份直接进入了张松的书房。在书房桌子的抽屉里,看到了张松写给王嵩的一封密信!

张肃不敢声张,将密信藏于袖中,又将张松的贴身丫环叫过来问道“二爷与法正将军关系如何?”

丫环不明就里,以实相告道“二爷常与法正将军在书房相会。想来关系是极好的。”

张肃又问道“可曾知道他们谈论何事?”

丫环道“每次法正将军来,二爷都不许任何人靠近书房。”

张肃找了个借口,命属下将丫环一起带走。

回到自己府上,张肃跪在祖宗牌位前痛哭失声道“子乔谋逆,已被吴懿等人看破。张家灭族,只是迟早之间的事情了。为保张家不被灭族,我只能大义灭亲了啊!”

张肃哭了很久,一咬牙,命人绑了丫环,拿了张松写给王嵩的密信,径自去见刘璋。

刘璋看到张松的密信,又听了张松丫环的口供,登时气得掀翻了桌子!立即命人捉拿张松一家老小,全部斩首。

临刑之前,吴懿问张松道“你知道是谁向主公告发你的吗?”

张松一脸茫然道“未知也。”

吴懿道“告密者,令兄张君矫也。”

张松仰天长叹道“此天亡我张家也,今日灭亲,来日灭族,只在迟早,有何区别?”

说罢,张松闭目就戳。一代英才,就此湮没!

张松即死,益州别驾和主薄之位空悬,刘璋拜吴懿为益州别驾,张肃为主薄,董和为治中从事。

吴懿向刘璋献计道“成都失守,益州之地二去其一,王嵩之势难挡。主公与荆州牧刘备同属汉室宗亲,何不求助于刘备?刘备在荆州拥兵数十万,若得刘备相助,必可保江州无虞。”

董和道“不可!前者田楷收留刘备,田楷蹊跷身亡,青州归于刘备;后者刘表收留刘备,荆州反被刘备所夺。若请刘备相助,必遭反噬。”

吴懿道“青州之事,无凭无据,不可枉言。刘备取荆州,乃是有天子密召,而且刘备夺取荆州大片土地之后,仍不忘刘景升当日收留之恩,留下南阳一郡给刘景升容身。此仁义君子也,岂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刘璋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子远快快帮忙联络刘皇叔。”

董和长叹一声劝道“王嵩如恶狼,刘备似饿虎,如今的益州,恶狼未灭,又招来饿虎,大祸之期不远矣!”

吴懿大声斥道“此借刀杀人,引虎驱狼之计也,汝不懂军略,却妄言祸福,欲置主公于何地也?”

董和还要争辩,却惹得刘璋生气,命人将董和逐出府中,贬为庶民,改拜吴兰为治中从事。

赶走了董和之后,刘璋对吴懿道“就请子远为使,尽快向刘备求助,刘备但有所求,都可酌情应允。”

吴懿心中暗喜,欣然领命赴荆州而去。

……

再说高沛领残兵逃离成都,因去江州的道路被王嵩切断,高沛只好往西南方向逃跑,一路跑到临邛,在临邛刚好遇到永昌郡太守向存领兵三万来援,两人合兵一处,共有四万多人。

得知成都已失,已方兵力又与王嵩兵力相差太远,向存和高沛不敢反攻成都,见到临邛城池坚固,便决定先固守待援。

三天之后,又有蜀郡属国相(职同太守)扶禁带兵二万来援成都,听到成都已失的消息,便也止步临邛,与高沛和向存合兵一处,等待机会。

几天之后,赵云领了三万人马来到临邛城外。扶禁欺赵云兵少,对高沛道“我们三人合兵一处,有六万多人,赵云才三万多人,我众敌寡,可趁机出城灭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