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最强道统系统> 第五百八十五章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五章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2 / 2)

当然,这也不影响他对他们纯净虔诚的善意敬佩,那些虔诚的人们,那种虔诚的信仰,于他们来说不正也是一种心的追求不是吗?正如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追求,早日踏入仙道。

绕过转经筒,叶想一次在大小昭寺,然后是布达拉宫,用了不到一分上午的时间,叶想就把这一片壮丽的建筑宫殿寺庙群落逛了个遍,有兴趣的地方,叶想会驻足停留,没有太大兴趣的存在,叶想在感受过那一番的古老气息后,就离开。

对于那些喇嘛高僧活佛,叶想并没有太大的好奇,或许,他们真的有些本事,或是远古的残缺传承,但是叶想对他们可不在意,在这个末法年代,炼精化气都很少见了,炼气化神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叶想也不相信这些高僧活佛会有宗师级的高手存在。

比起那叶想纯粹参观性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叶想显然对那同样作为旅游胜地,每日人来人往,客流量非凡的八廓街更有兴趣。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日光城市旧城区,是日光城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

据说,由于在日光城川蜀人占很大比例,在川蜀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误读成“八角街”了。后来,望文生义,以讹传讹,甚至以为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八个角了。

其实,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

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

现在,随着时代变迁,八廓街已经发展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

昨日稍稍观看,今日近距离接触,叶想发现,就如网上说的一样,八廓街保留了日光城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旁边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筑,那种古老沧桑的气息弥漫,让这片区域充满历史气息,遍布岁月刻下的年轮。

在八廓街街心,叶想看到了一个巨型香炉,香炉中烟火弥漫,不少游人或藏族人民向里面投递香火,虔诚礼拜。

在八廓街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手工工艺品商店和售货摊点沿着街道遍布,经商人员有节奏,或热情,或歇斯底里的吆喝招揽生意。

这里经营的商品很多,很有地方特色。比如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比如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生活日用品,再比如唐卡绘画、手绢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古玩、吐蕃各地土特产等蕴涵民族特色的商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