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第三十二章 无辜躺枪,杨广心态大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无辜躺枪,杨广心态大崩(2 / 2)

朱元璋看着对李世民的介绍,也忍不住出口赞扬:

“嗯,李世民这个人,别的不说,带兵打仗还是有一手。

比宋朝后世那些帝王强了不少。

不过与咱比,咱也丝毫不惧。

谁不知道咱老朱白手起家,一生打了无数胜帐,这才从血与泪的洗礼中建立了大明朝,难度可不是他李世民能比的。”

…………

盘点视频仍然在继续。

【李世民这人能当上皇帝,将大唐带到一个新的高度,隋炀帝杨广的作用必不可少。】

“和朕有关?”

杨广一听到这句话,顿时来了兴趣:“难不成是因为朕的人格魅力?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小子有眼光,拿朕作为精神标杆,活该他能成功。”

这时的杨广心里美滋滋的,殊不知马上他就笑不出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虚心听从手下建议。】

【唐朝大臣魏徵曾经就告诉过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

【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非常有道理,便虚心接受,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而杨广,就成了李世民的镜子。】

【隋炀帝杨广刚愎自用,过分自信和轻敌,不太喜欢接受他人建议,导致他吃了很多亏。】

【就像魏征说的那样,隋炀帝杨广“恃其俊才,骄矜自用”,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是对的,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

【李世民就不一样,他吸取杨广的教训,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从而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李世民甚至还吓唬臣子们,如果不提意见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果皇帝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皇帝固然会丢掉江山,但大臣难道就能独善其身?当初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求得荣华富贵但炀帝被杀后,这些人也难逃一死,就是为了让大臣多给他提建议。

【大臣们所提的这些建议,让李世民少走了很多弯路。】

【隋炀帝杨广喜欢享乐,到处游山玩水,修建奢华的宫殿,劳民伤财,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后揭竿而起,反抗他的统治。】

【而李世民吸收教训,不大修工程,不乱用财政,厉行节俭,劝课农桑,使百姓们可以休养生息,从百姓的利益考虑,这让李世民得到了民心。】

【还有性格上,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一直都有急躁的毛病,不管是修大运河,建龙舟,还是说三征高丽都太急了点。】

【隋朝刚建国不是很长时间,从东汉末年的三国到魏晋,五胡乱华,华夏国力消耗巨大,当时的经济发展又那么缓慢,所以隋炀帝时期其实华夏国力还没完全恢复,这个时候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本就不是很妥当,百姓根本负担不起。】

【隋炀帝杨广还看到了门阀的威胁所以创了“科举制度”,但是创了科举一般也要等它发展个几十年,这个时候当官了很多就变成科举出来的“天子门生”,就可以大展拳脚了,但是隋炀帝杨广等不急,没几年就像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多次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要是胜利了也好说,但是却失败了。】

【李世民又是吸取他的教训,做事一点都不急,春风化雨间完成一些,该不要脸的时候就不要脸。】

【大唐建立之初,因为多年战乱,国力同样耗空,打不过突厥,那就暂时认怂,签订了“渭水之盟”,还没几年呢,国力一恢复立马派了李靖等大将出兵草原,把个吉利小可汗抓来长安跳舞给自己看。】

【综上总总,正是有了隋炀帝杨广的前车之鉴,李世民治理国家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不过李世民和杨广有一点共同之处,那就是有点好色,杨广造了很多新奇的玩意供自己和美女游玩,李世民后宫也挺多,对长孙皇后喜爱有加,李世民还把萧皇后接回了大唐。】

【李世民虽然也是好色之徒,但他绝不会因为女人而影响自己的事业,他不仅在战场和政坛上是强者,在经营女人方面也是高手,只要他看上的,一律没收,而且他并不担心什么非议。】

【李世民不强抢,他自有办法让自己喜欢的女人主动投怀送抱,他不仅色心独具,技巧也非常厉害。】

看到这里,杨广心态终于崩了。

————

ps:今天还有两更,马上送到,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收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